古人爲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的喪葬文化源遠流長,而在古代的喪葬文化又流行厚葬的風俗,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的墓葬,少有不是厚葬的,墓中的陪葬物品是多得數不勝數,雖然也便於現在的考古研究,但是也因此催生出了一個行業:盜墓。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盜墓這個行業也是歷史悠久,因為厚葬風俗帶來的巨大利益,很多人不惜鋌而走險去盜取古墓,就連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都專門設立了“摸金校尉”一職,專門去挖掘古墓,盜取其中的財寶,用來補充軍餉。

而古人們為了防止盜墓賊盜墓,也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例如在墓中製造各種機關,利用弓弩、炸藥、水銀等物品殺傷盜墓賊,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盜墓賊們盜墓經驗的積累,這些機關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了。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但還是也有人想出徹底杜絕盜墓賊的辦法,直接不放陪葬品不就得了?既然盜墓賊盜墓都是為財,那如果沒有了財寶陪葬誰還會惦記呢?而使用薄葬的人物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摸金校尉奉為“祖師”的曹操,他就看得很開了,只要沒有人惦記著死後挖他的墳,那薄葬又算得了什麼呢。

曹操除了自己實行薄葬以外,還設置了很多的疑冢,這也和他謹慎多疑的性格有關。而曹操設立疑冢和實行薄葬的方法,也確實在防止盜墓賊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到近代曹操墓才被人發現,考古學家在其墓中,也確實沒有發現太多的陪葬品。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後世很多人效仿曹操實行薄葬,但是也有人耍起了小聰明,據《荊州記》中記載,在南北朝時魏國有位叫張詹的將軍,他就宣稱死後會進行薄葬,而且直接在墓碑上寫著:“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張詹墓碑上這句話的意思是,墓中的棺材是最普通的白楸木做的,很容易就腐爛了,而且墓室都是用鐵水澆築的,挖開特別的費勁,更何況裡面什麼財寶都沒有,只是一些破瓦罐,善良的後人們就不要費力的挖開墳墓,來傷害其中的屍首了。

張詹這話說得十分誠懇,而且他的墓葬確實看起來特別簡陋,人們也相信了他的話,知道他的墳墓只是一座沒有陪葬財寶的“空墳”,也就沒有盜墓賊惦記著他的墳墓了,就這樣過去了兩百多年。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南北朝本來就是個動盪的年代,由於時局混亂,導致民間盜墓之風猖獗,而張詹墓在這兩百年以來,周圍的墳墓大都被盜了,等到了一個饑荒年時,飢餓的人們也不管張詹墓裡有沒有錢了,只要能找到一點陪葬品換吃的也好,於是就將張詹墓挖開了。

結果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裡面陪葬的金銀器具堆成了小山,史書裡面這麼描寫的:“金銀之器燦然皆備,朱漆棺槨,金釘釘之”,也就是說張詹墓碑上寫的話都是在哭窮,實際上他悄悄的陪葬了許多的財寶。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招,就騙了當時的人們整整兩百多年。而張詹堂堂一位將軍,為了防止盜墓賊的光顧,居然連“哭窮”這種招數也用出來,也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