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別鬧了,大家都是有身份證的人。”相聲小品演員的一個包袱,臺下笑作一團。觀眾們都明白,這是一種調侃。此時,身份證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離開身份證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然而,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身份證”一詞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還是那麼的陌生........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寧夏省國民身份證——最早的身份證

1936年5月,中央紅軍開始西征作戰,解放了寧夏的鹽汕、豫旺、同心等地。為了抵禦紅軍,時任寧夏省政府主席的馬鴻逵 制定出了各種反共防共之策,發收“居民證”便是其中一種。居民凡15歲以上之男女須一律佩帶居民證。

寧夏“居民證”為白布製作,長7釐米,寬3釐米,上面寫有姓名、年齡、籍貫、職業、身長、面貌、特徵以及手紋箕斗形狀等項。“居民證”縫於上衣裡面,以便查驗。這個“居民證”雖與後來的國民身份證尚有不同,但已具備了身份證的各項要素,當屬中國身份證之最早雛形。

不過,寧夏省“居民證”制度的施行並不順利。因為布制居民證是縫在衣服上的,由於洗曬和磨損.很快就變得模糊不清。所以,此項制度僅實行了一年多,就變得名存實亡。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西北軍閥 馬鴻逵

1940年夏,馬鴻逵又下令在清查戶口和居民證的基礎上,制發“寧夏省國民身份證”。《寧夏省國民身份證發給及檢查辦法》規定:年滿16歲以上的男子,均須領身份證,規避不領者,16歲以上、40歲以下的罰兵役,40歲以上的罰勞役。

領證時,對身長要填清幾尺幾寸幾分,面貌要註明五官是否端正、鼻耳眼是否齊全、面部是否有麻子,瘸子、聾子、癱子及結巴等症狀要在特徵欄中準確填出。最令人叫絕的就是填寫手指頭的箕斗紋了,填證時,要將持證人的十個手指一一看過。“鬥”紋劃O,“箕”紋劃x。馬鴻逵曾得意地稱:查驗手紋箕斗是最科學、最準確的一種方法。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當時寧夏省經濟落後,老百姓無錢照相,馬鴻逵又捨不得出這筆錢,才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個土辦法。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寧夏省的身份證,只發男性,不發女性。因為馬鴻逵認為,女性不會出什麼亂子。

自1940年夏季開始,歷時4個月,寧夏省就完成了身份證發放工作,全省共發身份證25萬張。此後,出行的人們必須隨身攜證,以備檢查。

寧夏省在發放國民身份證時,對寄居寧夏的外省人發放的是“客籍人民居留證”,對過境的商行旅者則需辦理“通行證”,對僑居寧夏的外國人發放的是“外僑身份證”。總之,在馬鴻逵統治的寧夏省,必須人人有證,無證則寸步難行。

寧夏省施行國民身份證之法,在當時的中國幹了一件很“露臉”的事,於有意無意之中,開了中國身份證之先河。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民國28年(1939年)偽政府頒發的良民證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民國28年(1939年)偽政府頒發的良民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決心在全國實行國民身份證制度。1946年國民政府相繼公佈《戶籍法(修正草案)》、《戶籍法施行細則》,規定製發國民身份證,發證對象為年滿18歲以上的中華民國國民,不分男女。

與現行使用的身份證不同之處在於,當時的國民身分證分兩面四摺頁,正面首頁印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及個人信息。由於當時的物質條件所限,該身分證只能以硬質紙鉛印而成,紙質粗糙,它雖然無法與現行精美耐用的身份證相媲美,但具有48條社會屬性信息,兼有如今戶口簿的功能。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民國身份證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民國身份證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國民身份證申請書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蔣介石身份證

戶口簿和單位介紹信

1949年解放後,我國公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居民身份證,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用的是戶口簿和單位介紹信。

“外出住宿要介紹信,領取匯款要介紹信,就連坐火車買軟臥車票也一樣要求有介紹信。”新中國“第一公民”單秀榮對當年的往事感觸頗深。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介紹信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介紹信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介紹信

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身份”的證明都是一件困難繁瑣的事。

當年,我國用作證明公民身份的證件已有工作證、戶口本等,但工作證、介紹信種類繁雜,既沒有統一格式,也只能在特定的範圍內具有法律效力,不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還容易偽造、頂替,被不守法分子利用。至於戶口本,一戶一本,只能在當地使用,攜帶很不方便。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1984年8月31日,《北京日報》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

1984年4月6日,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頒發居民身份證若干問題請示的通知,同時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自此,我國通過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揭開了居民戶口證件化管理的序幕,並且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

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15位編碼,最初發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證是用手工填寫的。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分為10年、20年、長期三種。

1984年8月30日傍晚,陽門內大街文化部宿舍大院內掛滿彩燈,第一次發證的日子終於如期而至。

公安部、北京市發證領導小組、北京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居民身份證頒發儀式,380名居民幸運地成為中國第一批居民身份證的持有者。

單秀榮,1946年出生,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幸運的成為第一個領到身份證的居民,被媒體稱作“中國第一公民”。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全國首發第一張身份證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國家一級演員單秀榮手捧北京警察博物館贈給她的“全國首發第一張身份證”的收藏證

第一張身份證除了給單秀榮帶來榮譽,還帶來更多的便捷。

2001年,單秀榮將這張具有紀念意義建國後的第一張身份證無償捐獻給了北京警察博物館。

“我只是國家的一名普通公民,第一公民的榮譽屬於國家,和榮譽相比,我覺得更值得紀念的是,身份證所帶來的劃時代變革。”她說。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第一代身份證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第一代身份證

身份證號碼15位升至18位

200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正式實施,此法許多規定頗具人文關懷的色彩。比如未滿16週歲的公民,可以根據自願,申領居民身份證。

1999年10月1日起,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國家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身份證號碼由原來的15位升級為18位。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2004年5月17日,《北京日報》

新中國的第一張身份證是什麼樣?

第二代身份證

第二代身份證

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面世20年,其間雖幾經改進,仍暴露出諸多技術缺陷,如身份證號碼偶然性重號、防偽性能差、姓名中的生僻字打不出來、身份證照片陳舊等。

2004年3月29日起,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為居民換髮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2004年5月16日,北京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首發。與“一代證”相比,第二代身份證更耐磨,防偽性能更強。用10倍以上放大鏡可以看到底紋中的縮微文字字符串;自然光條件下,垂直看不到證上的“長城”圖案,隨著傾斜角度的變化,圖案出現而且顏色會不斷改變。

2013年1月1日起,一代身份證全面停止使用,第一代身份證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人們美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