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作者 | 霍炬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本文标题: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更具体点说,我写的这篇文章,你读了,读完关窗口完事,整个流程就完成了,把这篇文章看作一个产品,它的生命周期在读者阅读完成,就结束了。但是对于内容电商,这不是终点,读者读完能完成一次购买,这才是终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内容有时只是媒介


我不否认内容电商们所创造的部分内容同样具有可读性和知识性,但是从它们最终目的的不同,一定会导致创造内容本身手法的不同。


如果目的是激发购买,那么使用更容易激起情绪的写作手法通常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大部分内容电商销售的商品都不是必需品而是冲动消费品,短期的情绪波动会带来更大的销量。


对于另外一方面,真正创造给读者看的内容,更在乎读者读过之后是否愉悦,是否觉得有价值,对于情绪本身反而不太关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手法会导致后面路径的区别,无论是读者转发,还是传播和订阅比例,都会完全不一样。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Google Reader还存在的Blog年代


很多人怀念Google Reader还存在的Blog年代,但是即使Google Reader今天仍然存在,内容电商挤压内容的趋势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人们怀念那个时代不是因为Google Reader产品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个时代写作尚未被商业入侵。这里用入侵这个词过于自大了,真实情况是,在那个年代,商业根本看不上Blog这种内容载体。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知识付费Intellectual Property



能改变这个循环的显然不是产品上的简单改变,无干预的自然排序虽然看上去公平,但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有希望改变流量分发模式的反倒是看起来更不公平的通过算法分发内容,但遗憾的是目前所有用于内容分发的算法,目标都是让平台持有者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读者利益。各种算法分发平台一定会把热门内容分发下去,而不是帮助读者找到真正适合他口味的内容。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内容分发的算法机制



但从总体来说,对于目前互联网免费模式下的内容阅读市场,我很难相信会发生什么根本变化。


这不是一个产品问题,是目前互联网模式决定的,从由风险投资驱动的起始,到广告盈利,上市,增长整个模式都决定了它的基调,即:获得投资,通过烧钱获得大量用户,通过广告获得增长率更好的收入模型,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估值。


在这个模式下,海量免费用户带来的用户基数是必须的基础,财报上付费的增长率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广告的增长率漂亮,这导致了付费阅读在互联网上永远是个小众市场。


「瞭望」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与TA的“得到”


即使已经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得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长期看来很可能付费阅读用户的群体能带来足够大的收入,但是短期看来免费模式的庞大用户群体提供的收入更大。考虑到流量越来越稀缺,把有限的内容流量倾斜给付费群体,还是明确的免费群体,毫无疑问是后者。



除非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即从投资驱动的模式开始改变,不然直接付费内容永远突破不了盈利的临界点。更苛刻的说,今天的互联网上几乎不存在“用户”,大家都是“产品”的一部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