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国联军糟蹋圆明园的时候放过了故宫?

用户6119872914585


圆明园被烧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860被英法联军烧的,第二次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清华,为了掩盖罪行又烧了一次。(这是什么逻辑),但是两次战争故宫都幸免遇难。

其实八国联军没烧故宫并不是因为上天保佑,也不是八国联军良心发现,当时中国其实还在封建时期,故宫不只是代表着皇权,在很多中国人心中,故宫更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就像文化正统,烧了必然会引起更多中国人的反抗。他们侵略中国是为了财宝,为了统治,没必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再说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还有一个看着很冠冕堂皇的借口,帮满清镇压义和团,该抢的差不多就好,再说了之后还要和清朝谈判,把故宫也抢了烧了,那么只会让局面更僵,之后想要更大的利益也就不那么好开口了。烧圆明园就像给清朝政府一个惩罚一样,另外当时恭亲王奕欣还在北京和八国联军周旋,也让故宫免遭毒手。

所以当时八国联军对待故宫,要求进行一定的保护,军队不骚扰紫禁城,允许抢劫紫禁城外的其他区域,八国联军攻下北平后,在紫禁城外阅兵逼迫满清和谈,也希望借此把满清变成一个傀儡政府。


玄坤


首先,烧园子的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是英法联军攻进圆明园,火烧了我们的园子,抢走了里面的宝贝。

那为什么当时不进攻紫禁宫,抢故宫里更好的东西呢?而到了后面,八国联军打进来时,为什么没有抢故宫里的东西呢?



说起来,故宫曾经有三次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一次是英法联军打进来时,一次是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另一次就是日本打进来时。

这三次,故宫都是天佑紫禁,都逃过了。这是为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我们先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英法联军只烧圆明园,不烧故宫。

首先我们要清楚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打进来。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法两国要跟清政府做生意,要开放所有的口岸,让英国人在中国全境都去得,可能有的人说,这很正常啊,大家做生意嘛。其实,这里面有贸易保护的问题,资本主义是有趋向性的,就是越发达的国家越有先发优势,如果让西方国家能够在中国做任何他们想做的生意,那中国基本上就没有办法自己搞发展了,只能沦为西方社会的附庸。



当然,清政府可能没想这么远,人家就是天朝上国,不爱搭理你们,可能也隐约感受到了如果洋人进来的太多,对皇室的统治绝对是个坏事。

清朝不同意,人家就找借口打过来了。所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达成协议,让中国全境放开。

那打劫抢东西,只是顺手的事情。

而烧圆明园就是一个手段,一个迫使清政府屈服的手段,给清政府制造压力,那为什么烧这个园子不烧故宫呢,那是因为圆林毕竟是行宫,有一定的政治象征意义,但又不像故宫一样地位那么高。



要是把故宫也烧了,那等于是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完蛋,他们要签通关协议,找谁盖单去,毕竟当时也没有反政府武装可以扶持啊。

当时,英法联军确实也威胁了,说烧圆明园只是第一步,如果还不答应,那就烧你们的紫禁城。烧园子时,清皇室还真不着急,就是一个郊野别墅,烧了就烧了,以后再建就是,听到烧北京城,烧紫禁城,这才慌了,赶紧出来签协议。

这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烧园子不烧故宫,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不抢故宫呢?里面的好东西可是很多啊。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八国联军是要打服清政府,而不是消灭清政府,他们需要清政府出面给他们写一个服字,而不是彻底灭了清政府。那紫禁城就是最后的底线,如果紫禁城都被烧了,那就断了后路。

所以根本原因跟上一次一样。但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八国联军已经集结在紫禁城下,准备强攻了,如果强攻,故宫可能就要受到建成以来最大的破坏,什么太和殿午门能不能保住就不好说了。

这个时候,八国联军的一个翻译起了一点作用,这个翻译是个日本人,叫川岛浪速,就是下图左边这位,不说还真看不出是个日本人。



他当时就在军中,他出面表示不要武力进攻,应该不战而下人城,利用谈判来解决问题,结果他一喊话,守城的禁卫真的就投降了。

川岛浪速代表八国联军表了态,只要投降,就保证紫禁城的安全,那城门一开,八国联军的人进来了,在宫里搞了大阅兵,炫耀了一下,还真没抢。

到了清皇室回来一看,皇宫还在,没多大损失,确实是意外之喜,不幸中的大幸。

后面,清朝的王爷善耆还跟这个川岛浪速结为兄弟,并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川岛浪速当养女,这个女儿就是很有名的川岛芳子了。就是不知道善耆要是知道这个川岛浪速还曾经那啥养女会怎么想了。



这个川岛浪速其实是一个日本间谍,后面又搞伪满州运动,是日本国内兴亚会的成员。他留着紫禁城,是不是想着以后留着给日本皇室用,那就不知道了。

最后一个问题,日本占领北京,为什么也没抢故宫。

一是没什么可抢的,我们知道凯申物流是世界一级棒的物流系统,现在的申通顺丰都远远不及,紫禁城在民国就成为了故宫博物馆,日本人打进来时,当时的文物都运去了。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另外,日本跟清皇室的遗老还有合作关系,抢不到东西,反而得罪了合作伙伴,那得不偿失。

最后,还是那个问题,可能小日本也有心思,要是全部占领了中国,那紫禁城可以安置日本皇室嘛,毕竟日本皇室迁到我们中国来,那可是丰臣秀吉时就有的念头了。


脑洞历史观


其实真正糟蹋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后来想重修,但是因为资金紧张一直耽搁,但也有所修复,没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再一次入侵,使得圆明园再一次受到重创,这次参与的还有自己国家的土匪。即使是这样都还可以修复,可是军阀割据时又遭到损坏,这不要紧只要有钱都还可以重修,其实圆明园有的文物已经搬到颐和园了,最重要的是1940年日寇占领,要开荒种粮,平山填湖,清朝经营了150多年的圆明园彻底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保护,结果又破坏一次,基本上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模样了。



(圆明园复原图)

言归正传,八国联军为何只掳掠圆明园而没有动紫禁城?

题主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个好问题,可是总觉得不对劲,因为圆明园真正损坏最厉害的一次就是英法联军摧毁的那一次。还有也没有放过故宫只是没有进行破坏性的抢劫,故宫的很多文物也同样遭到掳掠。


(故宫)

之所以没有动故宫有很多因素:

一是他们本身的目的,如果说把紫禁城给破坏了,那不等于直接和清政府翻脸吗?他们要的只是财富和控制清廷,而圆明园只是皇帝的一个园子,远远没有故宫的影响大,古代一直都有大城必野战的说法,意思就是在大城,尤其是都城,大部分是不会在此地进行攻坚战,摧毁战的,相信国外也是有的。如果贸然为之,很有可能激怒整个清朝,他们连九五之尊象征的宫殿都摧毁了,清朝还会不抵抗吗?况且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时期,很大程度上都是清廷软弱无能不抵抗才输的,了解过的都知道,清廷的兵力和武器都在他们之上,连八国联军自己都说这场战争都不知道怎么赢的。


二是世界舆论;英军认为摧毁圆明园可以报一箭之仇,因为之前他们的人在圆明园受到了恭亲王的侮辱(恭亲王答应他们原数送回39个俘虏,结果只有19个被送回去,其余的都被折磨致死)。而法国认为只有紫禁城被毁才能让皇家颜面扫地,最后清廷交出了安定门,他们认为只能摧毁圆明园了,因为如果再去毁掉紫禁城就是背信弃义了,这样做无论从哪里说都说不过去,所以只能抢文物了。


三是谈判的有效进行;这些国家最主要的是想和中国通商,而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住政权,保住皇位,双方各取所需,但是圆明园是必须要动的,必须要震慑清政府,毁圆明园又不会激起民愤,因为这只是为皇族服务的一个场所。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比较重要的,要火烧故宫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吧!先不说有重兵把守,城外的护城河也不是用来看的,他们原本打算把圆明园夷为平地来解气,结果因为太大了,只能破坏了。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不少人存在误区,以为圆明园是万恶的八国联军在1900年干的。

但实际上,八国联军根本没去圆明园,而火烧圆明园的应该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

那么,为什么英法联军会火烧圆明园呢?

以往我们会说,英法联军是万恶的侵略者,毫无人性。但随着历史的逐渐揭开,事情远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英法联军在1860年其实最初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换约的。因为清政府在1858年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西方国家的公使进驻北京。

放在今天这个很正常,但在那时候,咸丰帝却极度不理解,他不希望列强公使进驻北京,所以他玩起了老一套,指示钦差大臣桂良,尽量拖一拖列强,不要让他们进北京。

但列强执意要进驻北京,并且要在北京皇帝的眼前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书,还提出在咸丰帝面前使用握手礼而不是跪拜礼。桂良一听这事,可了不得,所以先是想着把他们往上海领,在上海换约。后来又提在天津附近的北塘换约,美俄两国答应来了,但英法不答应,就来到大沽,想跟当地官员谈谈,看能不能让他们从这里过去,去北京换约。没想到,大沽炮台守军直接开打,英法联军没准备,所以清军打赢了。



咸丰一听,立即指示撕毁条约。英法急了,心想这也太没契约精神了,就调重兵攻破了大沽和天津,然后朝北京来。僧格林沁在通州用蒙古骑兵跟英法联军扛,战败。咸丰帝见状,跑承德去了,留下恭亲王奕訢谈判。不过清军俘虏了三十多个英军,其中还有英国的外交官巴夏礼。奕訢跟僧格林沁一合计,干脆把他们这群人扣下,然后以撤兵为交换条件,让英法撤兵。英法继续打,把俘虏又抢回来了。抢回来之后发现,俘虏全都遭到了虐待。英法联军气急败坏,心想这也太不讲规矩了,不仅虐待俘虏,还无故扣押外国使节,既然是你不文明在先,那就别怪我也用这种不文明的手段来报复你了。于是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

这才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相。



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烧故宫,可能因为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而故宫是政府所在地,在西方人看来毁掉政府所在地,那是与该国为敌的一种表现。当时英法等列强主要还是想达到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扩大权益,打开中国市场,好便利他们商品输出,而不是与清政府作对为敌。


达摩说


圆明园遭遇最大的浩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之后,在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首领额尔金和格兰特命令3500人冲入圆明园,纵火烧毁了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息,整个烟云笼罩北京城多日才散去。



圆明园掠夺珍宝

圆明园的珍宝不亚于北京紫禁城。圆明园内珍宝以金银玉器、丝绸陶瓷类最多。而紫禁城中的珍宝以古玩字画居多。两相比较之下,英法联军认为圆明园中的珍宝要远远多于紫禁城。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之时,一眼望去,满是珠宝,所以军队失控,把整个圆明园的珍宝洗劫一空。当时进入圆明园的英法联军普通士兵争抢的珍宝,足够一生受用,将领更是掠夺了无数财富。



英法联军为报复咸丰皇帝

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后,咸丰皇帝派人议和,但是却因为双方谈和出现问题,僧格林沁绑架了英法联军的谈判使者巴夏礼等39人,这个命令是咸丰皇帝下达的。

在绑架了巴夏礼等39人之后,清廷方面对他们实施虐待,除巴夏礼之外,其余的人被押解到了圆明园。当这些人质获救之后,只活下来了19人。

这时英法联军决定报复清朝的统治者。所以采取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火烧紫禁城,一种是火烧圆明园。



选定圆明园

英法联军经过商议,决定火烧圆明园。

一来是因为,名义上紫禁城是国家权力中枢,是国家的象征。反观圆明园是皇家私人园林。

二来;英法联军根本不可能占据清朝的国土,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软弱的中国代理。火烧圆明园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而且不失谈判威胁的筹码(紫禁城)。

反观如果火烧紫禁城,很可能会引起清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抗,有损最终的利益。

第三;可以捎带抹杀洗劫圆明园的罪行。而且名义上也是为自己的使者复仇。



第四;故宫幸免于难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故宫安定门在英法联军入侵之时,便开门投降了,这时的紫禁城是降城,国际社会舆论上是不能对降城动武的。反观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入侵时,做出了抵抗,也因此给了英法联军借口。


我是越关


大清朝闭关锁国,统治者一直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醒来,直到鸦片战争开始,这些鼠目寸光的统治者们终于意识到了大清已经和世界差距太远了。


1860年,英法联军区区数千人就战胜了拥有几十万精锐之师的大清王朝,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对北京大肆掠夺,值钱的东西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直接烧了毁了。现在外国就有许多的文物都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例如十二生肖头像,如果用钱衡量的话每个都价值上亿。

英法这两个强盗冲进圆明园,将圆明园内洗劫一空,抢完东西还不算,还把这座精美的皇家园林一把火给烧了。可能很多人就有个疑问,为什么英法烧了圆明园却没有烧毁紫禁城?



有许多人说因为紫禁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英法联军不想毁了这件瑰宝。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到这么荒谬的想法,我想说的是英法联军如果珍惜中华文明,就不会火烧圆明园。


他们不烧紫禁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清朝统治者留一点情面,好让统治者继续做天朝上国的美梦。而烧毁圆明园是给清朝统治者的一个警告,其实就是英法想继续掠夺中国,但是他们只有上万人,想要把中国吃干净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个傀儡政权,帮助他们掠夺。


麦地传奇


首先要说,这个问题其实是犯了常识性错误,火烧圆明园的并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

所以问题应该是:英法联军为什么放过了故宫?

好吧司马这就和大家来探讨一下。圆明园,是个什么园子呢?是大清国皇帝的私家花园。打满清入关那些年起,他们就觉得北京太热太干燥,加上皇宫里院院相套,所有的溪沟水流又太过平缓,几乎就是不流动的死水,景也就是那些个景,所以大清国的皇帝们便有些厌倦了。

这厌倦,到康熙皇帝那会,就成为了在外修园子的举动,而且一直修了一百多年,直到道光年间,仍在持续改建和装饰。每年夏天,大清皇帝就到此避暑,因此有“夏宫”之别称。和紫禁城相比,圆明园显然是一座非正式的皇宫,是皇帝的别墅,是皇帝的私产。打个比方,紫禁城是大清国的,但圆明园,就是大清皇帝的。

所以,英法联军入京之后,在圆明园和紫禁城这俩座建筑之上便有一种衡量。如果烧了紫禁城,对大清的震撼必然是极大的,可结果也很可能会把皇帝逼到绝路上,非要跟你们洋人决一死战不可。当然,英法也不怕跟皇帝死战,但毕竟代价会更大。而烧圆明园,对大清也有震撼,皇帝可能就会服软了,因为烧的是你皇家的园子,再不好好说话,那下一个就是你皇家的宫殿了。

而另一个道理,就是清政府曾经把英国外交官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据说就关押在圆明园里。因为这个缘故,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所以最终,三千五百名侵略军并未进入紫禁城,而是开往圆明园。

此后,便是举世震惊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而在事件发生之后,大清帝国果然屈服了,成为了一个比较容易沟通、也比较容易欺负的“外国权益代理人”。英法的目的就此达到——与日俄相比,英法式侵略主要是为了获得某些权益,对土地的胃口倒不见得大。而日俄,那就是权益要土地也要了。所以,英法侵略,是只打清军烧清朝的园子,迫使大清国皇帝低头;而日俄呢,是先打清军,再杀大清国的人,最后夺取大清国的土地。

顺便说一句,大清国的百姓,这里指的是北京这边距离圆明园比较近的满人和汉人,他们听说大清的园子被洋鬼子给烧了,他们的直接反应是:嘿!赶紧去看看,说不定洋鬼子不识货,有漏下的上好宝贝,说不定咱就捡到了呢!

对于这些人,你可以指责他们不爱大清,但问题是:大清何尝爱过他们?这里的他们,包括大多数满人,也包括大多数汉人。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很多人提到圆明园被毁首先想到的都是八国联军,实际上毁的最厉害的是英法联军,言归正传,我们来分析一番八国联军为什么在毁圆明园的时候偏偏放过了故宫呢?

首先来看看,圆明园和故宫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完全不同,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紫禁城是皇权的象征,而圆明园呢?实际上就是皇帝避暑的地方,一座皇家园林,实际上八国联军在选择的时候也将故宫纳入了考虑的范围内,根据记载,他们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觉得故宫绝对不能动,因为那是中国政府的所在地,如果将那里毁了,性质便不一样的,清政府为了面子也会不惜一战的。这样的后果没人担得起。

圆明园则是中国皇帝私人拥有的一个地方,他们毁圆明园只是在给中国皇帝传递一个信息罢了,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绝了。退一万步来说,故宫相当于清政府,故宫被毁去了那不就代表着清政府直接被灭了吗?其他国家能愿意吗?而且他们的初衷也不打算灭了清朝,他们只是希望在清朝获得更大的权利。

总结起来说,八国联军时想靠殖民统治来侵略和统治中国,他们不想彻底灭了中国,烧掉故宫无疑会激怒清朝的人民,这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后统治起来反而更加的麻烦,而且清王朝是必须留着的,还要靠着清王朝来做殖民统治的工具呢。直接烧了故宫,那不是逼着清朝鱼死网破吗?干什么都是适可而止,这件事同样如此,毁了圆明园即可,没必要将故宫都给烧毁。最后提一句,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干的并不是八国联军,当然八国联军同样也是糟蹋过圆明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首先指出一个问题中的错误,“糟蹋”圆明园的最主要的应该是1860年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虽然后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时候,对圆明园再次劫掠,但是自从英法联军洗劫之后,圆明园虽有重建,却始终没有完成,八国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远比不上英法联军的暴行。

相对于圆明园,清朝的紫禁城,同样用于无数的奇珍异宝,却都逃过了劫难。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时英法联军的统帅额尔金确实有过烧毁紫禁城的计划,但是最终没有实施,而是将圆明园作为主要的泄愤目标。

我认为这其中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圆明园和紫禁城的

意义不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属于清朝王室的私人财产,而紫禁城则代表着清朝政府,如果烧毁紫禁城势必会激起激烈的反抗。

2、以“焚毁紫禁城”,要挟清政府,能起到非常好的威慑作用,使得联军在和清政府的谈判中能占有非常主动的地位。

3、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攫取利益,他们需要一个听话,软弱的“代理人”来帮助他们实现,在当时看来清政府是最佳的选择,如果焚烧了紫禁城,有两个可能,一是彻底激怒清政府,二是亲手毁了清政府。

基于以上原因,虽然列强两次攻入北京,在北京城大肆劫掠,但是紫禁城却能免于一劫。


一点点历史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不但无厘头,而且相当的缺乏历史常识。八国联军糟蹋过圆明园吗?他们放过故宫了吗?

糟蹋圆明园的是谁?不是八国联军,是英法联军!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是1860年的事情,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清军在八里桥惨败后敌人长驱直入攻入北京城,为了给“中国人一点教训”,他们才把这座清朝皇帝用来度假的“万园之园”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并在抢劫一空以后放了一把大火。

而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那是四十年后因为拳匪作乱,导致使馆被围,让洋人有了借口登陆保护使馆,才有了庚子国变。这一回他们的老前辈已经把圆明园给烧掉了,北京城最好玩、最好抢的地方,自然就是紫禁城了。放过故宫?糊弄鬼呢?

洋人都坐在龙椅上摆pose了,题主啊,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