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方法,朋友圈三要素:内容、结构、节奏

对于怎么发好朋友圈,数字商圈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总结的经验。朋友圈三要素:内容、结构、节奏。

如果我们不在意看圈人的感受,我们是没办法发好朋友圈的。

微信营销方法,朋友圈三要素:内容、结构、节奏

一、什么是内容

线下的内容包含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都是内容。内容不仅仅是文案,是朋友圈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所有视觉。听觉冲击,包涵:图片、文案、视频、定位里的文字。

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内容?

确定内容背后的目标;

用文字去把想目标表达出来;

用表达技巧将内容润色,把内容表达地更合适。

我分享四个朋友圈常用的表达技巧。 (理性说服,感性说动)

感同身受型——走心共鸣

一针见血型——简单直接

历历在目型——影像化

说得都对型——类比化

1. 感同身受型

使用背景:

朋友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必须走心,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并且我们让潜在客户能够产生共鸣,有利于打破心理防线,慢慢地构建起来信任,产生“是我生活上的向往”、“是我期待的一种生活态度”、“真佩服你,我也想这样”。

2. 一针见血型

使用背景:

文案要求简单直接,因为和对方不那么相关,或者不那么有趣的东西,对方不会给你这么多时间,最多3s,如果你没有抓住对方的注意力,手往上刷得一下,你的信息就划走了。

所以,表达一些利益点的时候,尽量简单直接,这样更加富有能量。

使用背景:

最好的文案其实就是场景型文案,因为需求产生于场景当中,会让客户感觉自己更加需要这个产品,并且利用视觉化的文案,能够更好得刺激欲望,让客户更加想要。

4. 说得都对型

背景:不要用客户听不懂的专业知识去普及,一定要借用客户已经存在的概念来表达,这样的类比方法能够让客户觉得你说得对。这种文案的核心技巧在于,用已知带出未知。

微信营销方法,朋友圈三要素:内容、结构、节奏

二、什么是结构

不同的说话顺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我们表达一些观点时,我们可能不是一条朋友圈就能搞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定的结构去表达,我们才能从0——1地影响他们,从获得认知到采取行动。

就像某品牌销售艾浴包的案例:

第一步:普及毒五月知识;

第二步:提醒大家毒五月病毒泛滥,多给孩子洗艾水澡;

第三步:通过发几条问诊朋友圈;

第四步:总结一下,其实这些都和毒五月或多或少有关;

第五步:再次提醒要多用艾水给孩子洗澡;

第六步:朋友圈发布活动;

第七步:介绍产品;

第八步:验证产品(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偶尔发发反馈)。

就这样的八步结构,从0开始影响一个人的心智,如果你只是活动时发发促销朋友圈,效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吗?

相当于半个月的不成交的普及,都是为了最后成交做准备。这八步里的的所有素材就是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真正的铺垫,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铺垫,并不是发发知识、发发反馈而已,而是有一个影响的过程,层层递进、不断影响。

就像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一步步变牛逼比一下子变牛逼更可信”

那么,对于结构有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逻辑可以参考呢?

第一步:注重注意力;

第二步:激发兴趣;

第三步:建立信任;

第四步:促使行动;

第五步:消除顾虑。

前期目标:塑造产品价值、建立信任、唤醒需求

中期目标:打造一个销售的场景

后期目标:成交、成交、成交

微信营销方法,朋友圈三要素:内容、结构、节奏

三、节奏

有善于总结的朋友吗?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关于内容和结构不就是“说什么”、“怎么说”。

对的,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节奏就是“何时说”。

节奏,是链接每一个画情节、每一个画面。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节奏,效果其实也是不一样。

也就是这每一步你走的速度都非常重要,走得慢了,连续性又不强,走得快了,又显得太刻意。该怎么把控这个节奏?

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有方法论,这个得在执行中,不断获取经验,靠长期的执行出来的感觉。就像打广告一样,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理的,对客户心智的影响是刚刚好的,也就是广告人常说的“减值”,这个是长期执行过程,沉淀下来的敏感度。

整体性的朋友圈,要有连续剧般的特点,让别人一步步看着你长大,中途插入的,还能激起对方返回查看以往剧情的冲动。又要有短剧般的特点,每一段剧情都能独立存在,中途收看,也能感受到里面的各种人物关系。

很多传统营销从业者(包括现在的一些电商互联网营销从业者)对微商的存在有一点的轻视和忽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两年很多微商从业者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整体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了。

现在很多营销从业者是做在办公室来想方案、做方案,对很多事物得理解绝大部分都是困在自我的视角里。而在所有行业中,微商是和客户互动、交流最为频繁和深入的,所以他们比很多人更了解消费者、更能够领悟到人性、更能得出一些和消费者打交道的心得。

毕竟,谁更能了解消费者,谁就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坐在办公室里是了解不了消费者的,你只有到现场去或者长时间和消费者打交道,你才会发现很多的“你以为”真的只是“你以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