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素食越来越受欢迎

许多人以为素文化、素产业就是指素食的文化、素食的产业。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素”这个字,代表了我们中国人一种向内而求,追求自我升华的人文精神。

内在的修养叫做素养;内在的品质叫做素质。

古圣先贤的价值观人生观,无一不是朴素、真诚、善良地做人和做事,也正因此,他们是永恒美好的。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孔子被历代尊为“素王”,并不是因为孔子吃素天下第一的意思:)而是说他没有军队、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却以广博的学问、高度的修养、十分的人文关怀,教化影响了几千年来包括从庶民到天子的全体中国人。

帝王带来的影响往往只有数十年,而“素王”给人类的利益却是数千年,乃至亘古的。所以“素”这个字,代表的是一种谋求长远利益的文化精神。

一种文化精神能利己利人,让后代也不断受益,那就可以体现“素”这个字的精神;一种产业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能与环境和万物互利共存,我们称之为素产业。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儒释道”,每一家都是讲求个人内在的修行——儒家存心养性;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圣贤、仙、佛的生命诉求,实际上是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高度追求,有时看似神话和超人,在身心上落实起来却质朴无华

在这种内在完善的基础上,再去社会上做事,方能谈得上“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普度众生”的长远利益和目标。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那素文化和素食的关系如何呢?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可以影响人们的心态、身体、性格等方方面面,反应在社会层面,就是一个社会的风气了。

正是自古以来自然农耕和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之上,诞生和繁荣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释道三家无疑都是接受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甚至认为在重大的日子应当以斋戒净化身心。可见,素食已然成为提高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看古时的建筑、书法、绘画、陶瓷、服装等等,无一不是以素为美、崇尚素雅、自然、和谐之道。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假如我们的饮食不是以素食为主,便难以体证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中华文化宝藏。我们很难想象,餐餐吃肉却说自己于万物生灵有一片慈悲之心;我们很难想象,任意屠宰动物,却能实践儒家讲的恻隐之心,仁人爱物之道;我们更难想象,一个充满口腹之欲,成天想着肉味乃至野味的人,能和老子庄子扯上什么关系,他们真的能懂中国道家“少欲知足”、“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共生之道?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如果把素文化比作软件,那么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正是其物质基础——硬件设备。往大的讲,传播素文化,提倡人们更多地选择素食这件事,其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文化复兴是需要土壤的,而不断呼吁人们选择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正是在开荒垦地吧:)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有更多的素食可以选择,所以比起古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吃素以后生活过的单调乏味或者不够营养。因为交通运输发达,全世界各地的食材都可以在一家超市中买到,乃至在一家大型素餐厅中吃到。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所以,这是一个最适合素食的时代。合理规划的素食,不仅提供我们身体充足的能量,也让我们的内心净化,有条件做更多完善自身人格、提升精神境界的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有能力有机缘,一个人格健全、志趣高雅的人一定可以为社会大众谋求长远利益。这是素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旨趣吧。

物质的丰富,经济的繁荣,让我们能更好更多地选择素食为主乃至纯净素食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比不上的。“民以食为天”,饮食改变了,改天换地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浅谈素文化——也许这里还有你不懂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生逢盛世,一起努力!

文&编者:圆体

摄影:晨壹、哲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