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2002年,法国小组垫底,即便他们有三大联赛金靴。

2006年,巴西止步八强,“魔幻四重奏”哑火。

2010年,意大利小组垫底,“银狐”里皮也没起作用。

2014年,西班牙小组出局,纵使他们连夺三届大赛冠军。

2018年,德国小组垫底。

要知道,自1954年伯尔尼奇迹以来,他们的最差战绩是第7名。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在昨晚之前,足坛魔咒我只服古特曼。因为那是真正的诅咒,应验了八次,无一失手。

而世界杯卫冕冠军魔咒固然可怕,但其实和欧冠卫冕冠军魔咒是一个道理。过去两年,齐达内已经终结了这个话题。

作为世界杯史上最稳球队,携预选赛10连胜的德国,理应能够轻松解咒。

如今,这个魔咒战胜了它最强大的敌人,证明它并非纯粹的玄学。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2002年的齐达内,见证了本世纪第一个世界杯卫冕魔咒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任何一个卫冕冠军,在成功之后,立马就会被世人研究个底朝天。再加上足协一般会续约教练,教练一般会继续用老核心球员。

马特乌斯抨击了这一点:“勒夫没有很好地用新一代的球员充实队伍,而是继续召入了2014年夺冠时的球员。”

一个没有秘密、被大家研究了四年的卫冕冠军,算是32强中被“脱得最光”的球队了。毕竟相对俱乐部主帅,各国国家队教练可都是很闲的。

4年的时间,你的球队可能走了一堆靠谱的老将(克洛泽、拉姆、小猪),也可能遭遇新的技术革新,而自己根本没机会找对手尝试。你所依赖的核心,也必定会经历状态起伏甚至重伤(格策、诺伊尔)。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格策在2014年世界杯决赛绝杀阿根廷,但今年他没进大名单

而且任何一个球员在世界杯夺冠之后,除了C罗这样的变态巨星,战斗欲望都会出现下降。锐气降低的同时,也会出现不敢犯错的心态,只踢安全球。

2014年西班牙0-2输给智利后,博斯克就说:“我们在场上显得太胆小,看上去非常害怕失败。”

这次德国输给韩国后,诺伊尔也承认:“德国队缺少付出和取胜的决心,即使我们今天能够出线,下一场或下下场也肯定会回家。”

【极速防反,卫冕冠军的克星】

德国出局后,勒夫说:“任何一支球队都想击败世界冠军。”

这就像在古龙的小说中,谁不想击败百晓生兵器谱排名第一的高手?

任何一支球队,打卫冕冠军都会更来劲,这在跑动距离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2014年,西班牙前两场小组赛的跑动距离为102公里和107公里。而首场对手荷兰,跑了109公里;智利更疯,跑了114公里。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昨晚那场,德国跑了115公里,已经够努力了,而韩国特么跑了118公里!

像韩国这样已经基本出局的球队,为什么打德国还这么拼?

韩国主帅申台龙说:“我告诉球员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德国是卫冕冠军,世界排名第一,他们可能觉得会击败我们,但我在思考他们会犯下哪些错误,如何利用他们的错误,最后我们果然成功了……虽然没进16强,但我们击败了卫冕冠军,说明我们队伍希望很大,未来会更强。”

你看,卫冕冠军就是这么吸仇恨。而且还像游戏中大魔兽一样,能爆一些装备和江湖成就给玩家。

而且碰上卫冕冠军,大家当然要降低身段,坚持防守反击不动摇。现代足球的技术大普及+防守反击套路的逐步完善,使得弱队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小。

2010年,防守反击的祖师爷意大利,碰上巴拉圭(FIFA排名31)、新西兰(78)、斯洛伐克(34),竟然无计可施、一场没赢,2分垫底。

2014年,西班牙1-5荷兰,更是防守反击的经典教案,范佩西的惊天鱼跃、斯内德+罗本的极速反击,直接暴力掀翻了“斗牛王朝”。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2018年,德国三场小组赛,都被防反折磨得够呛,若不是对手把握绝对机会能力太差,日耳曼战车甚至每一场都有惨败的可能。赛前孙兴慜提前透露:“我们非常有纪律,我们的防守站位很稳。我们有速度很快的球员,我们的计划就是做好防守,然后反击。”

勒夫当然也知道对方这么玩,但他还能怎样?

【卫冕冠军,就像一家“国企”】

德国三场比赛,踢得都不好,虽然有各种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实力出现了下降。

欧洲杯自1960年创办以来,也从未出现过卫冕的情况,但2012年的西班牙做到了。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2012年欧洲杯,卡西和哈维捧杯

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魔咒都是摆设。

但是,要维持一个球队的战斗力长达四年之久,岂有那么容易?

尤其是欧洲杯/世界杯这样的舞台,若要夺冠,运气和鸡血同样重要。

要不然,为什么2004年的希腊能创造史诗级神话?然后为什么2008年大家又都不看好这个卫冕冠军(威廉希尔开出1赔34,排名16强第10)?

因为鸡血和运气这东西,几乎不会同时再来第二次。

你不能像俱乐部那样买人,挑自己缺的球员。也不能随意换功勋教练,哪怕知道他可能已经不适合这支球队。更不能打压功勋球员,那会遭到国内舆论的轰炸。

一支卫冕冠军,就像一家国企。管理者受掣肘太多,遇上竞争对手的革新,反应也更加缓慢。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2010年,36岁的卡纳瓦罗和62岁的里皮

2008年,当西班牙的tiki-taka横空出世时,他们犹如“无敌舰队”,横扫宇宙,无人能敌。

但即使是这样一套历经近30年成型的史诗级技战术,不出8年,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世界足坛,没有秘而不宣的武功秘籍,也没有专利技术去保护你的创新。任何想在这个竞技场长久生存的人,必须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探索新事物。

瓜迪奥拉曾在自传中解释了他为什么能持续取得成功,大意是:“相比成功,失败可以让人学到更多,胜利固然让人感到愉悦,但是从来不敢沉浸在胜利之中麻醉自我,那样会让自己感到不适和危机。相反的,每次获得胜利不久,他就会陷入深深的不安,总觉得有工作不完美之处。”

你看,只有像瓜迪奥拉或者弗格森这样喜欢“自虐”的教练,才能保证球队的长盛不衰。

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勒夫或许否定自己做得还不够,最后一场他继续使用厄齐尔、赫迪拉和穆勒。但世界杯这个舞台,给他犯错的空间,实在太少了。

这是足球的残酷之处,但也更是他的魅力所在。

所以,打破打破世界杯卫冕魔咒,到底需要什么?

不断否定自己的进取心、能够不受外界影响的定力、再加上必要的运气。

嗯,是不是像一堆废话?但就像有人问瓜迪奥拉:“您认为长久保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瓜迪奥拉说了一堆,最后想到一个词:“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