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陽春麵

一碗阳春面

上海人見面打招呼,怎麼問候的?“儂飯吃過了伐?”,簡單一句話,說明在上海人生活中,主要還是以米飯為主食,麵食一般是用來作為點心的,“陽春麵”就是點心的一種。

湯底和煮法都有講究

所謂“陽春麵”,實際就是“光面”,不加任何“澆頭”。正因為沒有澆頭,所以對湯底要求非常高,會用骨頭熬出來的高湯作為湯底,味道鮮美。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麵條煮熟後放入湯底內,這放法也頗有講究,手勢很重要,三層面,一層疊一層,要是端上來的陽春麵,麵條爛糊嗒嗒,這家點心店的水平也可想而之。陽春麵也有紅、 白湯之分。正宗上海陽春麵是白湯,而紅湯陽春麵,則是從蘇幫面傳承過來。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好的陽春麵,“清湯裡的各種作料,比例適中,調配合理,湯味不鹹不淡,不油不清;麵條製作精良,不粗不細,下麵條時,時間和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從大鍋裡撈上的麵條質地合適,吃在嘴裡很爽口,不硬不爛。”

“四如春”的陽春麵

在上世紀80年代,陽春麵是麵食類中最經濟實惠,一碗麵也就一角幾分錢,以後隨著物價的上漲,它的價格也有所上升。條件好點的食客們,還會加點“澆頭”。其中,雪菜肉絲麵是名氣僅次於陽春麵的上海面。老早辰光,上海滄浪亭麵館的雪菜肉絲麵屬上品。

一碗阳春面

說到陽春麵,不得不提“四如春”,這三個字可以說陪伴了筆者童年最開心的時光——小辰光因為住在延安中路的汾陽坊,離“四如春”就一條馬路的距離,每個禮拜,爹爹姆媽帶我去那裡“開趟葷”,便是最開心的事了,天熱排隊買冷麵,加塊大排,已經是“滿足、滿腹”了。

四如春點心店,原來就在在瑞金一路15號,後因市政工程被拆除,也沒有在原址重建。點心店建於1929年,經營徽幫湯糰、餛飩麵食。湯糰餡佳,加工精細,尤以芝麻湯糰花紋細巧、甜香糯俱佳聞名。

20世紀50年代,四如春又首創蒸拌麵的工藝。這就是上海夏天第一位的麵食:冷麵。如今,“四如春點心店”改名“四如春食府”,幾經搬遷後落戶到了普陀區石泉路、鎮坪路附近,繼續做著冷麵和點心生意。

保持滬菜的中庸之道

“陽春麵”之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餅、油條、豆漿、粢飯“四大金剛”一樣,乃是深深與上海人的生活維繫在一起的。陽春麵,雖說便宜,但依然保持著蘇、滬菜點的風格,不即不離、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這裡顯現出來,以至於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回滬後非要在路邊的小店吃上一碗陽春麵,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一碗簡簡單單的光面,要叫“陽春麵”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這話“長”要長到秦始皇的時候,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卻不知道秦始皇也統一了曆法,以夏曆的十月為正月,這個月又稱,“春”。

一碗阳春面

這十月和陽春的關係,後來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陽春”就是“十”。過去這種面,每碗賣十文錢,乃是販夫走卒之食,因為光面不好聽,於是用價錢代面名,便成了“陽春麵”。另外有種說法是從“陽春白雪”而來,這面光光什麼都沒有,這雪白白也是什麼都沒有,於是成了面名。

一碗阳春面

“要末來哉,三號臺子陽春麵一碗”——跑堂的堂倌這麼喊一聲,一碗麵便來到你的面前,同時遞給你一雙乾淨的筷子。就象品法國葡萄酒一樣,上海人會第一聞香,第二是喝點湯,這湯必須輕輕地吹涼些,然後含在嘴裡,讓它浸潤你的舌尖舌根上顎下顎,此時你會詫異,呀,這是什麼湯啊,竟然是這樣的鮮!

一碗阳春面一碗阳春面

湖南人歡喜吃辣,蘇、錫喜歡吃甜,上海人呢?大概“鮮”都是歡喜的。鮮是一種什麼味道呢?

一時倒也說不明白,總感覺鮮字不能用單一的物質來表達,肉是鮮的,魚是鮮的,就是蔬菜也有鮮的,譬如冬筍,那就是吊鮮味最好的食材。

陽春麵的鮮,絕對不是味精、雞精的作用,在上海開埠之際,上海還沒有味精這東西呢。陽春麵的湯所以鮮,是因為它是用骨頭熬出來的。湯熬好以後,還要沉澱過濾,這樣出來的湯,用上海話來說,就是“鮮是鮮得來,眉毛都要落脫哉”!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面吃得意猶未盡之時,頭上微微滲汗,身上微微暖和,待想再撩一筷,可惜面已盡!面盡之時,“意盡”。此時,可悠悠端起湯碗,慢慢呷上一大口。濃骨鮮湯,滋味散漫,迴旋於嘴,最後深埋於心。放下大碗,抹去額頭微汗。如此反覆喝湯,一碗陽春麵,才能算真正地吃完。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大熱天就不對了,熱天赤膊,以為天經地義。吃碗陽春麵,面沒吃完,身上老早脫光了——“脫光”吃“光面”,估計也算是過去,上海弄堂裡吃麵的一道風景了。

勾勒出上海人的生活

說到這裡,估計朋友們已經留口水了,那麼,怎樣才能讓一碗普通的面“陽春”起來呢?

下面的鍋要大,水要清,而且還要有另外一口鍋,裡面全是冷開水。一小坨面扔進鍋裡,鍋裡開水湯湯,再投入邊上的冷開水鍋中——這絕對是一門技術活,撈遲了,面元氣大損,一點“精神”也沒,垂頭彎腰的;撈早了,那面還沒得道,多少還有一些火氣,於是“楞頭楞腦”的。面放到冷水中,表面立即發生收縮,以至於組織結構嚴密不少,整根麵條,外觀清晰,線條流暢,曲直有致,要多少“標緻”,有多少“標緻”。

一碗阳春面

用筷子撈麵也是很有講究的,麵館師傅的本事,就在於他能將面整齊地來回碼在碗裡,一絲不亂——湯清澈,面純淨,就是漂在湯裡的蔥花,也是一清二白,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一碗阳春面

一碗小小的陽春麵,就能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上海人的生活畫面,你說,厲害不厲害?難怪有人說:要想學做上海人,必須先從吃“陽春麵”學起——我們也拿來借用一下:要“看懂上海”,先從上海人的這些小吃開始!

一碗阳春面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一碗阳春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