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一、旱地小麦的类型 无水浇条件旱地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土层薄或土壤养分瘠薄的地块,称为旱薄地。另一种是土层较厚,地力较高的地块称为旱肥地。旱薄地小麦产量低,增产潜力较小,旱肥地由于地力较高,管理措施得当,增产潜力较大。

二、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1. 选用适宜品种。旱薄地块可选择抗旱能力强,产量较低的品种,旱肥地可适当选择耐旱、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

2. 播前适墒耕作。旱地小麦耕作要因墒情而宜,墒情好时要深耕,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对来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在秋旱年,可采用“少耕法”,即适当浅耕或只松土不耕翻,对耕层墒情保护效果较好,避免因深翻失墒造成出苗困难。

3. 合理施肥。旱地小麦要注重培肥地力,多施用有机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圈肥3000千克以上,使用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剂发酵有机肥,可以发酵各种物料,操作简单,发酵彻底,比市场上销售的成品有机肥价格便宜很多同时要注重氮磷钾配方施肥,施肥方法采用“一炮轰”方式施肥,即将肥料在土地耕作时一次性施入。

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4. 保持群体合理,适期播种。

旱地小麦要适期播种,避免因播量过大、播期过早造成群体过多,消耗水分及养分。适宜播期在10月1~5日,每667平方米基本苗保持在15万左右为宜。要注重足墒播种。若依墒情提前播种时可适当减少播量,9月25日左右播种时不宜超过每667平方米10万基本苗,晚播时可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晚5天667平方米可增加播量1.5千克左右。同时,播前要精选种子,提前2~3天晒种,并用种衣剂包衣。

5. 适宜的播种方式。

旱地小麦可因地力而宜采取小畦播种或条播,最适宜的播种方式是沟播,土层较厚地力较高的地块采取小畦播种,畦面宽50~55厘米,畦背宽40厘米,播种3~4行小麦。地力中等地块采取沟播,一般沟距40~50厘米,沟深10厘米,在沟底按15厘米行距播2行小麦,地力较差地块采取60~80厘米的大沟播种。播种后都要镇压保墒,沟播施肥相对集中,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易于蓄积雨水,保持土壤墒情。播种时要注意播种深度,不要播得太深,以免因播种过深出苗困难造成弱苗现象。

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6. 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划锄:旱地小麦播种后可适当镇压保墒,要加强中耕划锄,起到控苗保墒的作用。划锄要掌握冬前适当浅划,冬后适当深划;苗壮、群体大的地块适当深划,苗弱、群体小地块适当浅划。(2)及时追肥:旱地小麦要注意及时追肥,冬前或返青期若降水及时借雨追施尿素,每667平方米每次5~7.5千克为宜。(3)有条件时浇好关键水: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需水量多,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有条件时要浇好这一关键用。(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小麦生长期间易发生草害及多种病虫害,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杂草可用75%巨星1~1.5克对水喷洒防治,尽量选择在年前11月中旬左右防治,防治效果较好。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危害茎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返青后小麦红蜘蛛易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15%哒螨灵1000~1500倍液防治。小麦蚜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可用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危害较严重,可在抽穗扬花期用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5)注重叶面施肥:叶面施肥对防治早衰、降低干热风危害、提高产量作用很大。因此,旱地要注重叶面施肥,灌浆期间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洒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遍,可以增加粒重,改善落黄性状,提高产量。同时,要注重喷施生长调节剂,生长期间及时喷洒生命素及天达2116等,可起到抗旱、耐寒等作用,达到增产目的。

7.推广秸秆还田及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还田及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越冬前覆盖粉碎的玉米秸于小麦行间,可保持土壤水分,增强抗旱能力。

8.创造灌溉条件。有蓄水条件的丘陵地块可借地势建小型蓄水池蓄水,以改善旱地水浇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