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紅河|建水:大力發展紫陶產業 助推社會經濟全面進步

【建水縣紫陶製作工藝國家級傳承人陳紹康】我作為一個國家級傳承人,主要的工作和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讓建水陶走向高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走向世界。

建水紫陶不同於其他名陶,採用無釉磨光,講究裝飾,雕刻書畫圖案後,用陰刻陽填的方式鑲填彩泥,其中最著名的是斷簡殘貼,即在坯體上雕填各種色彩斑斕的文字和圖畫,與陶坯有機結合,燒製後色澤典雅,書畫精美,耐人尋味。

紫陶之於建水,猶如風之於鳥,水之於魚。漫步建水的大街小巷,紫陶琳琅滿目,佈滿街頭巷尾,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紫陶的古韻。建水縣城廣慈湖旁,一條紫陶街隱隱若現。整條街以紫陶為主題,店鋪自上而下,沿街而開,裝飾風格各異,但又異中求同,建築色調與紫陶顏色相似,給人一種濃郁的紫陶韻味。每當夜幕降臨,整條紫陶街人頭躥動,來挑寶貝的遊客,來休閒散步的居民比肩接踵,絡繹不絕。幾乎所有到此的人都對建水紫陶情有獨鍾。

【外地遊客何女士】(建水紫陶)給我的感覺還是挺好的,就是喜歡,然後款式多種多樣,用起來還好用,它的這些用途,它可以加工的這些款式,用途比較多。(P1440281 00:32)

然而,建水紫陶街只是建水紫陶產業的冰山一角。坐落在建水縣陳官相思河畔的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是以紫陶傳統手工藝和民俗工藝為主的專業性企業,實現了紫陶藝術品、收藏品與紫陶日用品、旅遊紀念品的雙線發展,現已發展成為建水縣紫陶生產製作的龍頭企業。2011年10月,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被國家文化部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建水縣貝山陶莊董事長向炳成】站在這個“生產性”的角度,我們也嘗試很多量化地,但是又保住傳統很多東西,在傳統上窯變燒製工藝,還有在紫陶基礎上創新的這個刻陶工藝,包括從旅遊角度上,生產這個陶飾品。

作為紅河州乃至雲南省為之驕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紫陶無疑是建水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為促進建水紫陶產業多元、科學有序發展,增加建水紫陶產業旅遊附加值,2016年5月,建水縣在雲南省、紅河州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並於2017年10月10日獲得建園資格。建水紫陶產業園區總面積約725.89公頃,按照“一核三區”的發展規劃,以紫陶文化創意園、碗窯老村、碗窯新村、五龍湖生態園等為核心,以東部片區、南部片區、西部片區為紫陶產業配套聚集區,形成集創意、生產、展示、市場、體驗於一體,與建水古城、陶藝小鎮、旅遊景區對接,空間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格局。

【建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為文】我們已經制定創建的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是創建的完善年,這個完善年是完善我們的規劃,一核三區的規劃,大的規劃不變,/從人才的培養體系進行完善、規劃進行完善。/2018年是創建的提升年,主要參照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驗收的28條標準,進一步細化。/2019年我們定為創建的鞏固年,2019年10月底,我們將會參照28條創建標準,逐項進行梳理,確保我們2019年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成功。

在建水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建水紫陶產業園區的建設,以傳統制作工藝為主,在保護中發展生產,讓建水的紫陶產業更具生命力、更具吸引力,從而對建水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2016年,建水注冊登記的紫陶生產銷售企業和個體戶達872戶,從業人員近2萬人。預計到2020年,建水紫陶產業產值將超過30億元,相關文化旅遊產值1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相關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將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建水古城、紫陶之都,必將名揚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