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Max60221541

有些問題為什麼別人總是有出其不意的見解,而你卻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卻沒有想這麼深、沒有說出來呢?還是思考的不夠。

思考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有時候甚至還會覺得痛苦,於是很多人都避免深度思考,只將思維停留在大腦的舒適區。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會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思考的問題就總是不想做,遇到只需要死記硬背的題目就很開心。我在準備研究生考試期間,也是這樣,寧願背一本單詞書,也不願意看一頁專業書,因為專業書上的內容需要思考、需要建立邏輯框架等,我覺得很難。

我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提高思考能力呢?

1、制定計劃

還沒開始思考就放棄並不是我們不行,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偷懶,把以前沒有遇到的問題想得很難,給自己營造一個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需要制定計劃,分幾個步驟,讓自己不那麼心慌。

2、逼迫思考

我們遇到比較難的問題時,不知道到底該從哪裡開始,於是就選擇去做簡單的事情,將難題擱淺,久而久之我們的能力就會慢慢退化。我們要做的就是逼迫自己冷靜下來,一心一意地先解決眼前的問題。

3、手中紙筆

有時候思考的過程很長,或者不連續,想到後面忘了前面,這就需要我們寫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使前後思考的內容形成一個邏輯。

4、再次思考

思考完之後我們可以順著這個思路想一遍,看看是否可行,就像預演一樣,可以查漏補缺。

綜上所述,想要鍛鍊思考能力就不能懶,要逼自己一把,當然前提是要冷靜下來,不要浮躁。


——END——

對於提高思考能力你還有什麼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想要提高思考能力,前提是提高思考質量。

我們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也願意花時間去讀書,但是讀書之後的收穫卻是個問題,總有種感覺讀一本書讀跟沒讀沒什麼區別。

關於這個問題,我這樣回答:

你所說的“收穫”,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我還明顯記得書中的某一些東西?

換句話說,如果你讀完一本書,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人問你關於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你能夠跟別人講出來,是不是就是“收穫”?

那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背誦?

讀完把筆記整理出來,把重點內容給歸納出來,該記的地方記,該背的地方背,背《論語》孔子跟你一輩子,背了《道德經》老子跟你一輩子,難道這些還不及你所言的“收穫”嗎?

當然我的這個回答有點牽強,因為我知道“收穫”遠不止於記住,但我之所以這麼回答他,是因為我知道:“收穫”遠不止於記住,但“記住”一定是任何其他“收穫”的第一步。


我對自己的理想要求是,今天無論我是看了什麼書什麼視頻什麼文章,只要是我有勾畫了重點,到了一天晚上的時候,我就得把這些重點給匯聚起來。

背出來。

背出來,你不是嚇唬我,一天看過的東西那麼多,你能背下來嗎?!

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每天得面對洶湧而來的大量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嚴重稀釋,所以,別以為你一天看了很多東西,其實在夜裡反思總結的時候,會發現真正值得記憶的內容十分稀少。

當你看的這些精華內容如此之少的時候,你肯定已經能夠明白自己的成長速度為什麼這麼慢了。這些值得背誦的精華內容的多少,已經可以成為檢驗你一天生命質量的一個指標。

當你發現一天之中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沒有什麼值得背誦下來的東西,你會覺得尷尬。

回想你今天看過的書、看過的文章、看過的視頻、信息、經歷過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看一看它們有多少是值得你背誦的?

如果你發現你一天中看的這些書、這些文章,那些值得被你背下來的東西太少,那麼請你尷尬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看的那些東西有效信息含量太低,以至於能夠提升生命的精華含量太少?

你還記得上午看了什麼文章嗎?你今天刷知乎刷微博的時候,有遇到什麼真正值得你慶幸的事情嗎?你今天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你記住並且背下來的?

以上三個問題,可以提高你每日的思考質量。

持之以恆,每日思考質量的提高必然帶動思考能力的提升!


白詩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下面的情況:

①頭腦想法很多,但一旦要求落實到書面上,卻總是猶豫不定,或是像擠牙膏一樣費勁,反覆考慮推敲文章結構和邏輯關係,越是想清晰準確表達寫得完美,結果往往卻適得其反;

②做一件事,總是沒完沒了地蒐集資料,想法越多,越是感到不安,越是無所適從?臨近deadline,滿腦子的思維碎片…

這樣的經歷不僅使我們的工作極為低效,不停地忙碌,卻原地踏步,無止無休地陷入了一種死循環。如果僅僅是自己沒有成長或者不快樂就算了,長此以往,飯碗不保的風險也是相當高的。

為什麼思考總是淺嘗輒止,不能深入?

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當中,一些不惑之年的職場老司機也會有這樣的問題。

或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出現了問題。

原來這種情況麥肯錫韓國分公司的創始人赤羽雄二早就料到了,同時結合自己10多年的經驗和大量實踐,給出了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零秒思考》。

《零秒思考》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麥肯錫類書籍,比較輕薄,讀起來毫無壓力。作者對“零秒思考”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原因到方法步驟都敘述得非常詳實,讓人看過之後便能立馬行動起來。

一、淺嘗輒止的根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如果讓你寫企業策劃書,歸納總結,論文一類的文章,我們第一感覺就是壓力山大,頭腦轉動不靈,思維總是會受到限制。因為這類的文章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字量,而且需要安排全文的框架結構,運用嚴謹的思維邏輯,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並指導日後的行動。

但如果不去刻意的思考和歸納,只是將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感覺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的寫出來,那麼我們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和想法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思考和效果並不一定成正比的:思考時間越多,效果越好,有效的思考才是決勝的關鍵。

二、讓思考語言化的終極武器——用一張A4紙做筆記

1.為什麼要做筆記?

生活在不同場景中的人們,每時每刻都會蹦出很多不同的想法:正在做的事情,以後要做的事,喜歡的,討厭的……有的一閃而過稍縱即逝,有的卻是我們在意和忘不掉的。

這些正面和負面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大腦,人的情緒也會隨之受到影響。負面信息過多,人就會被牽絆住,從而使大腦運轉不靈。

通過記筆記的方式,把負面的信息加以過濾,一些尚待解決的事情,自己真實的想法都會得到梳理。一些朦朧的想法變成語言,再動手寫成文字,經過眼睛的確認,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由抽象向到具體的過程,這樣我們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思考速度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逐步的提高。

這種終極的境界,把心中的想法落實到語言和實踐中的具體做法,便是零秒思考。

2.具體記筆記的步驟和方法

筆記的具體做法:將一張a4紙橫放於面前,每張紙寫一個主題,一頁寫四行至六行,每行20-30字,且每張紙所用的時間要控制在一分鐘內,每天寫10頁。

《零秒思考》筆記樣式

對於此筆記的方法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延伸。

縱向延伸:可以把已經寫好了的4——6頁的正文分別作為標題再寫出幾頁筆記,那麼你的思考就會更加的深入,思緒也會得到更加有效的整理。

比如根據上圖筆記10的內容,把正文第一行的內容作為標題繼續深入地做筆記,從而得出筆記11,見下圖:


橫向延伸:對於重要的內容,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寫同一個主題,這樣會使得視野更為開闊。

比如寫了這樣一份筆記:


之後就可以像下面這些標題一樣,從多角度拓展內容,不斷地充實筆記


除此之外,《零秒思考》書中也給出了400個常用話題素材供參考,這些話題和素材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和經歷,這對於新手來說,是非常實用且容易操作上手操作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以後,我們把每天的思想用紙筆記下來,然後把筆記按一定的門類進行分類和收納,思考的深入性和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極大提高,從而使一件複雜的事情就變得水到渠成。

3.刻意練習

知道了記筆記的方法以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刻意練習和不間斷的堅持。堅持到三個星期到一個月以後,你就會發現腦海中的詞彙越來越多,原來朦朧的想法現在可以用比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甚至在下筆之前就已經很快構思好一篇文章的框架,最後做的就是把它寫出來而已。

三、簡單的方法,決勝的關鍵

《零秒思考》——簡單的說,就是讓我們把心中的想法落實到語言和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這本書能讓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做出高效且深入的思考,能把內心的意象快速落實到紙面上,幫助我們瞬間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更好地用語言表達和輸出。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會發現:快速且深入的思考、準確地表達,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要不一塊兒來試試?

附圖:《零秒思考》手繪筆記供參考




夢歸秦淮

其實就三大步驟:

  • 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

再對它進行細化,就形成了五個步驟和流程,見下圖:

這個方法也叫“DMAIC”方法,最開始是六西格瑪管理的核心與精髓,主要用於生產管理和績效改進。當然,其實它是可以用於方方面面的。

舉個例子,假設這樣一個情形:“你是某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你親自招聘的某下屬績效一直不佳,你打算怎麼辦?”

開除?

那就說明你真的頭腦太簡單了!

怎麼辦呢?

1.界定/描述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績效不好,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數據來支撐。

2.測量/評估

績效不好,到底是有多不好?離目標差距有多大?問題是否嚴重?

這兩步(界定/描述與測量/評估)是前提,首先必須確定它是一個真正的問題,比如你的這個信息源是其他員工,萬一是有人惡意告狀、搬弄是非呢。

3.分析

這一步是重點,我們需要藉助結構化思考。

啥意思呢,我再舉個例子,看下圖這些你能記住多少?

假設我們對它進行梳理和優化,見下圖:

有感覺嗎?是不是瞬間清楚了很多?

這就是結構化思考的方法

回到員工績效問題的案例:

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績效不佳呢?

  • 外部環境因素or內部組織因素or員工個人因素?

  • 如果是外部環境因素,員工自己能不能控制?

  • 如果是內部因素,是激勵機制的問題,還是資源不足的問題,或者說是流程方面有障礙,等等;

  • 如果是自身的因素,是動機和態度問題,還是能力問題,能力問題的話到底又是哪些方面能力不行?

4.改進

界定了問題,明晰了原因,接下來就是對策與改進了。

改進方案肯定是要根據原因來確定:

分析到這裡就已經很不錯了吧。

但是,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哦。

既然績效不佳,說明我們之前沒做好,哪個環節可以監督、控制和改進呢?

5.控制

這人是我親自招來的,但是績效不好,說明我的招聘工作沒做好,沒能選一個優秀的人過來,而是找個不合格的人過來。

所以,需要回頭對招聘的過程、環節、人才評價的標準和麵試評估的方法進行反思改進。

不能百分百保證,但要儘可能提升嘛。


整個分析思考流程,見下圖:


這個分析思考方法是通用的哦,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問題的分析;

一旦你熟練運用和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你持續不懈地努力,艱苦的信息檢索和時間、精力的投入了。



馮起升

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於多鍛鍊思維。

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去思考,而是關鍵時刻一下子想不出來。

那麼解決思考的能力問題呢?

就是平時多注意思考,注重思考的方法,只有你把思考當成一種習慣了,才能關鍵時刻想出來。

這裡推薦一種練習思考能力的方法——A4紙思考。

這種思考模式,就是拿一張a4紙,開頭寫下你最近困惑的一個問題,底下儘可能多的寫出能從該問題聯想到的東西,但注意要在一分鐘以內。

例如,你大三,糾結該考研還是就業,你可以先寫如果考研,然後底下寫考研的優勢劣勢,自己對考研的困惑,自己學習成績的高低,以及其他,就是儘可能多的寫,開始寫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可以不要求質量,越練習,思考能力越強,包括思維的發散程度,思考的速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那麼這個方法是怎麼提高思考能力的呢?

首先是對一個問題進行發散性練習,讓自己的思維廣度上升。

其次對時間的要求,能讓自己的思考速度上升。

最後,多進行相關的聯繫,自己的思考總能力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一定高度,並且最終習慣成自然。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就會快速的想到所有方面,然後自然而然的分析利弊,在綜合考慮下,做出最佳的決策。

希望該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智聯校園 謝蕊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都說在這個時代,最缺的就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每次面對同一件事情,為什麼別人能發表出那麼獨特的觀點,我卻只能說“好有道理!”?怎麼樣我能有自己的看法,提升我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一、藉助經典的思維模型。

一些經典的思維模型,之所以經典,正是因為其有著超強的實用性。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黃金思維圈模型,告訴我們遇事可以先從why思考,然後到how,最後才是what。 思考清楚做事的意義,後面的方法途徑才能更切中要害。


比如我有一個4天的小長假,我的why目的是徹底的放鬆自己,讓4天后的工作周精力更加充裕,那麼接下來的how,我就不會安排比如看一天泡沫劇這種其實很傷神、消磨意志的事,而是選擇去遊一次泳、登一次山這類可以釋放多巴胺並且能夠鍛鍊意志的活動,或者獎勵自己去平時很想去卻沒有機會的去的周邊城市的某座博物館看最新的展覽。

藉助這些經典的思考模型,可以讓你的思考有方向可循。

第二、模仿有思考能力的人。

為什麼同樣的一本書,別人讀到的和我讀到的不那麼一樣?試試看閱讀他的讀書筆記,看他是從什麼角度切入的,怎麼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先總結出他的方法論,自己模仿著,用同樣的套路來讀其他的書。 最近的一個熱點事件,那位十分有見解的人事這麼發聲的,我可以仔細分析他的思考方向,提煉出邏輯框架,運用到其他事件上,慢慢地,我也能夠獨立發表自己的看法了。

第三、孵化出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型和套路。

優秀的人分享給了我他的思維方式,但這些思維方式並不一定全部適合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訓練,我發現這一思維模型中的某個環節可以去掉,融合進新的一個環節,那麼現在的就是最適合我的思維模型和套路了。



賀嘉

1.多讀多看。

多讀書可以拓寬視野和思維,消除盲區。

當你知道了人間多疾苦就不會問出何不食肉糜了;

當你瞭解了歷史上的思想革命進程,就不會覺得身邊為了男女平權、同性戀愛自由而努力著的人們是在浪費時間了。

除了能以更開闊的方式去看待問題,產生更多的啟發書還是一種工具,讓我們保持著新的思考,產生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讀書、讀文章後自己去思考、總結。

碎片化的信息逐漸吞噬著我們的思考能力,不會去注重推演過程。

當讀到有趣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去探索其原理;

讀到酣暢的文章時,讀完閉上眼想一想它的核心觀點,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內容。

讀完一本好書,總結一下有哪些技能點可以為自己所用,又可以如何應用。

讀到與你觀點相左的書也別急著拍桌,與我們相同的,使我們心安;與我們不同的,才使我們豐富。深究一下作者為什麼會這麼思考,這一觀點又有什麼適用邊界嗎?學會批判性地吸收內容。

3.把腦海裡的想法都變成文字。

很多時候會以為自己想了很多,並且很有邏輯性,要寫出來了,卻無法下筆,這就是因為思考的不夠到位。可以用紙筆寫,也可以是手機便籤怎麼順手怎麼來,重在“寫”的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會寫的混亂,慢慢就會有邏輯性了。

4.不附會舊知。

這個詞彙是“拆書幫”幫主趙周提出的。我們在遇到新事物時,常常會用“舊知”去附會“新知”。例如對於一本新讀到的書上的觀點,我們會心想:哦,不就是老一套原理嗎?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遇到新知識時,我們會因為陌生而感到不適,即心理失調。而附會到已有的知識上就可以減輕這種失調。殊不知這樣會讓我們的思想慢慢禁錮。


運營控

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用用多元化、多路徑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學會運用事物之間的彼此聯繫,從更高層面進行思考與分析。

在這裡我提出“思維格柵”這個名詞。什麼是思想格柵?這個格柵,就是柵欄。柵欄是這樣的形狀:許多條豎的木板和橫木板相互交叉,劃出一塊塊的格子。在這裡面,每一塊豎的木板,就可以看作是一個知識領域;而每一條橫木板,就是知識領域之間的聯繫,它串聯起了兩個不同的領域。那麼,在我們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豎的木板和橫的木板聯繫起來,綜合考慮問題,全面的周全問題。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通過事物的基本原理,從更高的層面去看待問題,拓展思維通道,用多元化、多路徑的方式去進行思考。這樣的思考方式,不僅對問題的解決會帶來更好的結果,還能幫助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我們做事判別的能力與思維的培養。

很多時候,你無需去了解一個領域的細節,只需要掌握這些基本原理,你就能掌握它的脈絡,從而從更高的層面去看待這些領域。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加立體,同時,也可以拓展我們思考問題的通道。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的通過串聯知識的方法來看待問題,縷清思路。


張萌萌姐

由題“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可知題主,想升級自己的知識認知,和嚴謹的思考。

但是你知道思考的本質是什麼?

你之前的思考是正確有效的?

是不是是單純的自嗨臆想?

現在的你,處於當代人群平均思考水平嗎?

還想提高思考能力!!

不知道上述問題,請接著往下閱讀!

下圖是我回答概覽,對你沒有幫助,請在評論區留言,高價賠償時間損失!!


什麼是思考

我對於“思考”的概念並沒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要理清一個概念

思考是把腦中的想法給具體化,應用在實操層面上。

(我們不是哲學家思想家,思考是為了實操,更高效的行動,避免損失。)

思考很多時候都始於某一瞬間的靈光一現,但只有靈感是沒有用的,

思考過程就像一個孤立的骨架,還需要很多觀點和論據做為血肉來填充進去。

比如說我思考這篇文章的時候,一開始在腦中已經勾勒出了大致的輪廓和文章的脈絡,

並在紙上將思考的觀點全部羅列出來,且用時,用字,都限制好。

再用案例來證明我的觀點,讓整篇內容豐滿起來,提升時間效率,文章不顯冗長。

腦中醞釀、身體行動,思考到這種程度,

那麼寫出本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沒有構思,拿到題目就開始寫,沒有明確的輪廓和框架,

只有大致的主題和方向,想到哪寫到哪,最後甚至會偏離主題。

所以,以我上述為例,思考需要明確的方向及目標,如果不瞭解這個概念,

你的思考效率會很低,或在根本上已經脫離你思考的範圍了。

我們不是哲學家思想家,思考是為了實操,更高效的行動,避免損失。

思考都模糊不清的,那決策和選擇自然也是有問題的,

之後的行動就會產生偏差,結果必定也不會好到哪去!


深度思考

腦科學研究表明,腦細胞發育完成後,不會像其他身體細胞繼續分裂增殖。

你可以理解為:人的腦細胞死亡後不可以再生。

人從小到大,對於事物的理解越來越清晰、對事情的判斷越來越準確,不是因為腦細胞分裂增殖了,而是神經元腦細胞不斷的形成了新的連接。

人腦中的神經元連接越多、越複雜,人腦就越聰明、強大,能更高效思考。

深度思考是基礎思考上再更進一步,去建立全面、更復雜的連接。

可以使我們直抵思考核心,透過表面看到本質。

成功人士都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

比如優秀的企業家是通過深度思考尋到企業核心競爭力。

卓越的導演是因為通過深度思考找到作品的調性,

著名的作家是通過深度思考捕捉文章稍縱即逝的靈感,

但是光有深度思考是不夠的。


全局思考才是王道

導演通過深度思考創作,自認為很有內涵作品,比如電影《純潔心靈》,

好吧你說沒聽過。

逐夢 逐夢 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聽過吧

這部電影,剛剛上映就收穫了99.2%的差評,創造了豆瓣歷史記錄,實在是驚為天人。

無論影片名字還是內容簡介都完美符合爛片的標準定義。

但導演竟然憤怒地表示:豆瓣在黑我,伐開心,要起訴!

這位導演的自嗨式深度思考創作的作品!

根本就沒思考過能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同樣是導演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舉例,拍這部電影時,就用了全局思考

因為結尾太殘忍,但他就能美化到讓小孩都看得高興,

但真正的引發思考的東西是埋在下面,是拍給善於挖掘的人欣賞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經典電影,童年時我們看的開心笑,但長大後看的淚直流!!)

李安曾經打趣:“拍電影實際上就是要賣座,那就需要“通俗化”,在讓觀眾、領導、片方滿足後,再去加入自己的思維,引發觀眾的共鳴。但如果只有導演懂,觀眾看不懂,絕對萬萬不可。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多重的定義,

哪怕小小一朵桃花,都蘊含著無數截然不同的定義,

從文學角度上來看代表著一種意境,

從植物學的角度上來看是一種植物,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花開花落之後賣出果實,那就是利潤。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含有山萘、香豆精、三葉豆苷的有機化合物,

攝影的角度就厲害了,每換一個視角則是“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全局思考首先要轉換自己的視角,

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事物

然後將個個角度聯繫起來,這樣思考問題才能更加全面系統。


全局思考的工具和書籍

我首推我現在看的《如何系統思考》,

我們思考是用大腦,但是身體因素,環境影響,情緒控制。

對思考的影響也是千差萬別。

許多幫助思考的工具也在書裡有詳細介紹。

但是我告訴你這麼多也沒有用,為什麼?

因為我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為什麼我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喪失原因

不是你不想思考,是有預謀的不斷創造舒適區,讓你厭煩思考。

“奶頭樂”戰略,佔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

那麼,如何化解這80%的人和20%精英之間的衝突?

如何消解這80%人口的多餘精力和不滿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唯一的方法,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

有很多口味的“奶嘴”,比如遊戲、搞笑短視頻、還有娛樂性綜藝等,

讓80%的人安於舒適區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失去自主思考及判斷的能力。

這個戰略成功了嗎?

挺成功的,相信你也能感覺到,天天被各種小視頻,娛樂八卦包圍,

只是你周圍人都這樣生活,你覺得是“理所當然”。

流行文化往往是主流認可的,從古至今主皆是人為引導控制的,

《東周列國志》“楚靈王有一癖性,偏好細腰,不問男女,國人化之,皆以腰粗為醜,不敢飽食。”

盛唐以胖為美等,由此可見,古代主要是由君主和大臣們引領時尚潮流的。

現代社會就是各類媒體平臺,在引領時尚潮流,巴掌臉,A4腰,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

當你不假思索的模仿認同,那就很危險

通俗就說:隨大流

假設你是希特勒時期的德國人,你會無腦支持納粹;

假設你是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人,你會無腦支持日本軍隊侵略中國。

越是理所當然,越需要去思考。

“理所當然”,這個詞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浪費了多少時間、金錢和資源。

抖音,就是典型的“奶頭樂”經濟。

我的一個朋友有天問我,為什麼我抖音裡,全是海草海草~浪花裡舞蹈~

我瞥了他一眼,回答說:“因為你喜歡。”

因為抖音後臺檢測你喜歡什麼類型視頻,停留在每個視頻的時長,用最詳盡的數據分析,

在你刷下一個視頻時,推薦給你喜歡的,精心打造出強大的吸引力。

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時間,

而反過來,無論是學習、閱讀、思考、寫作等,提升自己等事項

為什麼沒人去做?很簡單,因為讓你不舒服嘛。

人類是視覺動物,人生來就會聽、會看,

而思考技能,卻需要經過多年教育才能掌握。

停止思考,永遠停留在舒適區裡樂不思蜀,忘記了世界的多元和寬廣

插句題外話:

很多人說,現在階級越來越固化,普通人能得到的資源很是匱乏。

但認真思考一下:不是階級固化,不是資源匱乏,是努力逃離舒適區的人少了!

舒適區讓我們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

讓我們活在別人設定好的框架裡,

佔用我們大量時間,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當你刷累了,關上手機屏幕

接踵而來的是生活的各類焦慮和頹廢等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讓你再次想念舒適區的安逸,逐漸陷入了死循環。

這就喪失思考原因,是我們自己心甘情願地,將思考丟棄掉的。

所以我們要將思考重新拾起

重拾思考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

強者愛拼命,弱者好退縮。

想一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有真正為自己拼過命了?

你下班回到家後,想著今天要學習了,這時手機來電話了,

接完之後,看見微博@你,忍不住點開微博,刷一會之後,

又看見

抖音@你,於是刷起抖音。

放下手機已是深夜,一邊心想明天再學吧,一邊心安理得睡覺。

第二天,重複著跟前一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因為只要你進入舒適區,各種資訊、消息提醒你,誘導你去點擊。

一旦點擊了,就再也不會給你機會離開。

所以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1.定可以實現的長期目標,並從中獲得幸福感

很多朋友問我:“不刷抖音,不看綜藝,不玩遊戲,不追劇,居然連世界盃都不看,

你平時究竟都幹些什麼打發時間?”

我說:學習啊,寫作啊,和高素質朋友聚會喝茶聊天啊!

(心裡想:打發時間?太可怕了。我時間都不夠用好嗎)

他們又問:不會覺得無聊嗎?

我說:“。。。。。”

(我心裡想,你們這個想法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覺得我活的無趣?)

後來我想通了

因為他們受舒適區毒害太深,沒有體驗過學習新知識的快感。

沒有體驗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所帶來的幸福感。

2. 抵制任何形式收割注意力的低劣產品


一切降低智商,不能引發思考,膚淺的綜藝、影視劇、熱點消息、娛樂圈資訊,堅決抵制。

不動腦子的低劣產品,不得不承認確實能在短期獲得巨大愉悅和輕鬆。(某手!重災區)

但長期來看,也將你牢牢困在舒適區裡,讓你成為不會思考的“囚徒”。

尤其是兒童,會徹底喪失思考能力。

如果控制不住,請直接卸載!

3.拒絕低智商的網絡語言

諸如 牛逼,懵逼,辣眼睛 狗帶····

我並不是說“牛逼”就一定不如「厲害」「優秀」「出色」

有一天,看到壯麗景觀,別人吟出“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而你只會說“牛逼”來形容,這種這豈不是很可怕?

要多看書,看好書,看有深度的、能引發思考的書籍和文章,

保持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我說的是最基礎方法,方法當然不止這些,我說100種,不如你

堅持做一種。

重拾思考,但並不輕鬆。

我想呼籲大家重拾思考,但是收效甚微。

尤其願意思考,願意看我文章的人,願意關注我的人,太少了。

訓練思考

我們不是思想家哲學家,我們思考是為了解決,現實中實際問題的。

這就需要極高的思考質量,但請明白,思考能力高≠思考質量高,是2個獨立的概念

高效解決問題,是高質量思考+高思考能力之和。(大公司往往都有智囊團)

理不清楚的,看下圖。

  

我們重拾思考後,開始訓練思考。

“思考”絕對不是一件獨立的事。

人還有其他重要能力,比如感知力、記憶力、思考力、表達力還有行動力。

思考只是中間的一個環節,在開始思考之前,

你需要感知力、記憶力、來為你提供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包括邏輯、知識和經驗。

邏輯:邏輯比較差的人,基本上是沒法完成獨立思考的。

還是以我寫這篇文為例,如果換一個邏輯較差的人來寫,你估計已經退出閱讀了,

乾貨文章會讓人印象深刻,原因不僅是邏輯環環相扣,內容也是載滿了知識的。

邏輯訓練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但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思考邏輯就像是盲人摸象的過程,從多層次,多角度看待問題。

因為這是在你腦海裡的訓練;非常抽象,

儘可能多的列出所要思考內容的各種要素。

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把所有的問題都想全了。

就達到訓練邏輯的目的了。

知識:知識是工具,理論上講你擁有的工具越多,

在進行思考過程中,探尋到問題病根的可能性越大,之後合理思考,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假如你的邏輯很棒,讓你去思考一個飛機如何起飛的原理。

你肯定會因為專業知識上的匱乏,而導致無法展開思考。

知識獲取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產生大量信息,但並不是每條信息都是有價值的,

首先甄別信息,無價值可以不看,重點是看有價值的。

看有價值好書,看有價值文章。但看書再多如果不寫出來,

僅僅記住幾個觀點,知識是沒多大價值的,

如果不能展示出來,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反饋,

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的目的之一,檢驗自己)

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知識的很好的方法,

若沒深刻理解書中的體系結構,沒真正消化,沒有深入思考、理解、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

寫作就會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沒有輸入怎麼輸出,你說看了書,那基本也是白看了。

經驗:在有邏輯、有知識的前提下,加入經驗,能夠讓思考變得更高效。

但“經驗”本質上也是一把雙刃劍,

好的一面是能迅速地透過表象去思考本質,

壞的一面是思維僵化固步自封,甚至經驗害死人。

比如老股民炒股是總結自己之前的經驗,判斷未來走勢,

在成功了幾次之後,迷信起自己的經驗來,

開始加大資金投入,抵押房子,各種借貸。

這時思考已經被經驗所制約,看不到市場變化,就很容易血本無歸。

以前網上介紹追妹子的經驗例子有很多,現在沒有一條是管用的 。

大多數經驗是有時效性,過期了,藥效就不頂事了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經驗獲取:

不要把專家的言論當作經驗,不迷信權威,保持懷疑精神,少走思維捷徑。

我國教育是被動接受型,學校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沒有哪個學校教授思辨和獨立思考,

因為考試不考(你說氣不氣)所以很多人頭腦都處於混沌狀態,遇事只有情緒和態度,

缺少分析和總結。而經驗就是分析和總結的產物。

想要積累經驗,就需不斷分析和總結

但是多數人的大腦已經習慣了接受和引導,

從小聽家長話,上學時聽老師話,工作時聽老闆話。

只要權威的意見一出現,他們的頭腦就會習慣性放棄思考的努力,選擇接受和引導。

你說總會有獨處的時間的,

嗯,是的你有獨處的時間,泡在舒適區呢!

若不改變會成為思考最大障礙。


思考質量也是至關重要的

思考的質量也主要受下面4大項影響

強健體魄

為什麼體能好的人思考質量更好呢?
因為現在的醫學發現,當我們體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別突出的人,
大腦的供血供氧供糖都會更好。
所以大腦的思考效率也高,長時間的思考更不容易疲勞。
舉例,你知道全世界出產世界500強,CEO最多的學校是哪一個嗎?

不是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而是美國陸軍軍事學院

西點軍校。(哪個以為是做蛋糕的學校,請在評論區舉個手)

後來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
訪談了很多西點軍校畢業的大企業CEO.
問他們西點的哪些培養,對他們後來的工作最有幫助,
這些畢業生提到的最多的是四點。
第一是對於戰略的學習。
第二是紀律性和團隊意識。
第三是對於目標感的培養。
還有一點就是西點對於學生的體能訓練要求很高,

這對他們後來應對繁重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好的體能是思考質量的基礎。

(堅持體育鍛煉很重要,今天寫完這篇文,我就要去進行第50天的5公里了)

體能好了以後,你就像是換上了12缸引擎的汽車,馬力就很強勁。

可以在思考的廣袤大道上任意馳騁。

  

控制情緒

你可能會覺得說情緒這個東西都是外界的刺激所導致的,我自己沒有辦法控制啊

我要告訴你的是完全可以,但你需要掌握這個方法,並且不斷的練習。

就好像體操運動員一樣,通過不斷的訓練,形成肌肉的記憶。

人的情緒其實是一樣的,你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就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於情緒有三條重要的定律,

第一條,人的腦子在一個時段只能主要存在一種情緒。

第二條,相比正面情緒來說,人腦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第三條,人可以通過自主的訓練來控制情緒。

因為思考時不同情緒,會將思考引向不同的結果。

想象一下,你悲傷焦慮時考慮公司今後的發展,

和你興高采烈時考慮公司未來的發展,

情緒不同,結果肯定不同。

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

專注力暗時間訓練法

劉未鵬在《暗時間》裡詳述了這種方法,思考一個問題,讓它在腦子裡“浸泡”一會兒,

走路的時候、等電梯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這些都是暗時間,都可以拿出來品一品,

利用這種看不見的時間思考。

前提是你足夠專注,不能輕易的就被吸引走了。

但很困難,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喜歡沒有目標感,喜歡新奇、喜歡偷懶,喜歡朝三暮四,喜歡神遊天外。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易受各種媒介的衝擊,缺乏專注力,是思考的大敵,

講一下我怎麼運用專注力暗時間訓練法。

我喜歡跑步,有好幾個困擾很我久的問題,都是跑步時思考解決掉的,

首先跑步很獨立,不會被打擾,跑的時候只會注意呼吸,困擾我的問題,會自動覆盤,

然後腦子放空,進入類似冥想的狀態,很輕鬆思考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這方法適合你嗎?我不知道!

其實這方法,我推薦朋友試過,

他們一致反饋是:TM老子快斷氣了,注意力根本沒辦法集中好嗎,還談思考?去你家二大爺。

我:“。。。。。”

你們可以發散思維,找到你的專注力暗時間訓練法。

合理休息

上面我們講了體魄,控制情緒,保持專注,最後再講一講怎麼合理休息。

缺覺會降低你的思考水平和行動效率。

比爾蓋茨就說過自己犯的最大的決策失誤,都是在缺覺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那麼睡多久才是合適的?

這是很人面臨的最普遍最糾結的一個問題。

科學表明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是7到9個小時。(反正我不信,有的人還可以只睡4個小時)

從生理學上看,人在睡眠的時候,身體其實是一個主動的修復過程,

我們平時產生的一些代謝過後的廢物會在夜晚被大量的清除掉,免疫系統會得到增強,

大腦和肌肉會進行生理性的修復,甚至記憶力也會得到加強。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候身上有一個小的傷口,睡一覺起來就不怎麼疼了。

其實這是因為睡眠過程中機體的修復功能非常非常的活躍,

你可能還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如果好幾天熬夜沒有睡覺,人就容易感冒,這是因為睡眠不好的時候,人的免疫力就會被抑制。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修仙”這是不健康的。你不信?

上照片

沒事,我不拉著你,你去修仙吧。

去吧,再會。


不要妄自菲薄你會成功的

全世界就一個獨一無二的你,不要妄自菲薄,做最真實的自己,你會成功的。

不管現實多麼慘不忍睹,都要堅定的相信。

黑暗是短暫的,黎明就在前方,你要堅持前進,遠離舒適區。

你可能會說我是雞湯系列的。

例如,雖然我每隔一天都會跑步,但你讓我直接跑250公里,我肯定做不到的。

但是我能堅持,每天跑5公里,今天是我跑步第50天,我不就達到目標250公里了嘛。

所以,你看了此文一笑了之,不去踐行,確實是雞湯系列。

有人看了此文,堅持踐行,長期以往那你們之間的差距,猶如雲泥之別。

思考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

當你習慣思考之後,並有意識地將思考應用在生活之中,

那你就是獲得了一份巨大的寶藏。

持之以恆的磨練來掌握這種能力吧。

用心做人,用愛做事!


我是角角,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有建議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獨角獸空間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5921721848168717/



思考其實本質是對一類事物進行分析歸類,並與自己的實際經驗和相結合,開展豐富的聯想,並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的過程。

大多數人的思考能力不強,一個是因為自我本身的實際經驗和理論知識相對薄弱,這個因素沒有什麼太好的技巧可以改善,唯有勤能補拙,多想多讀多看多做可破。

另一個是因為思考的時候完成了豐富的聯想,而缺乏一個體系化的分析並把聯想變成完整思維框架的能力,想得越多,腦子裡越亂,沒有個主骨架,也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強。

任何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有清晰地思考問題的思路,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在可以通過鍛鍊而提高的。

這裡我推薦5H2W分析法進行輔助邏輯思維分析,看似高大上,其實十分簡單,稍加記憶便可在生活中運用



1.步驟一:WHTA?(什麼?)

遇到了什麼事?做什麼工作?怎麼辦?重點是什麼?有什麼關係?什麼地方有問題?什麼事情?什麼原因?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2.步驟三:WHY?(為什麼?)

為什麼做?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有這些原因?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做這種選擇?......

3.步驟四:WHEN(何時?)

何時做?何時做完?何時最合適?何時最不合適?何時產量最高?需要多久?什麼時候時機最適宜?......

4.步驟六:WHO?(誰?)

誰幹的?誰幹合適?是誰的東西?誰的理論?誰會受益?誰會喜歡?由誰來做?誰做合適?誰是領導者?誰是顧客?.....

5.步驟五:WHERE(何地?)

何處適合?在何處做?何處有?何處沒有?何處危險?何處安全?何處能滿足條件?......

6.步驟二:HOW?(怎樣?)

怎樣做?怎樣改進?怎樣最好?怎樣最快?怎樣效率最高?怎樣降低風險?怎樣省力?怎樣是對的?......

7.步驟七:HOW MUCH?(多少?)

多少人去做?多少人獲利?成本多少?虧損多少?利潤多少?風險多大?效率多高?客戶群體多少?潛在客戶多少?競爭者多少?......

這個分析法只是一個思維框架,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套用進行思考,慢慢的就會增加你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再推薦一個相關的工具——思維導圖

也是看似高大上,其實非常簡單。而且我們在中學時就接觸過。

其實就是把你思考的問題具象化,按照邏輯脈絡梳理出來而已,可以在紙上畫,也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畫。

5W2H分析法配合思維導圖使用,有效、方便、易於理解、使用方便。稍加練習便可完全掌握,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多運用,可以幫助你準確界定、清晰地思考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讓你有效的掌握事情的本質,完全的抓住任何事情的主骨架,瞭解問題的根源,把問題打回原形進行思考,提高思考能力。慢慢的就可以幫助你構建一套你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

最後再推薦幾本關於邏輯思維和思維方式的書籍

《未來的衝擊》、《科學與方法》、《思考的技術》、《麥肯錫意識》、《控制論與科學方法論》、《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



2018年1月10日第一次更新

這篇文章寫完到現在,陸續的收到了一些朋友的私信。大部分是說看了這篇文章有一些啟發,但是還是有些不得要領的感覺,依舊沒辦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用於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思考。今天這一次更新就從理論與實踐這一方面來聊聊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關於理論與實踐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過於側重於其一,而導致理論脫離了實踐。比如過分追求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忽略實踐經驗積累或者過於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而落下了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和理論知識的學習。

理論與實踐的正確關係應該是:理論是對實踐的總結和抽象;是經過總結和條理化了的經驗。

  • 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理論脫離實踐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管以任何形式的學習時,我們不僅要知曉理論內容,還要了解理論適用前提和運用方法。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

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1. 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易理解易處理的理論問題。

  2. 根據相關理論知識闡述設計思維框架(這裡就可以運用之前提到的5H2W分析法和思維導圖相結合輔助自己梳理思維框架)

  3. 按照思維框架進行對於實際問題的思考分析和調研。

  4. 根據分析結果得到問題的答案。

這四個步驟看似高大上,很複雜。其實稍加掌握將它運用到實際中也很容易。下面我舉一個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說明。

還有要注意的是最主要的整個思考的方法和套路,而不是結論。面對同類問題思考的套路和方法是一樣的。但結論一定是個性化的,不同情況結論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過於追求結論,思路一定要清晰,整個思考過程其實就是以理論提出假設並對其進行驗證的過程,問題的結果會在整個分析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被推導出來。

案例:某傳統行業生產廠家,因為市場需求去產能後的恢復性反彈。某段時間訂單量大量增加,但這一現象不會持續太久,為了提高效益的同時節約成本,如何在不增加更多設備和人力的前提下完成這短期內激增的訂單量?

這裡先留一點大家思考的空間,如果你是相關領導,你會怎麼做?








有的人可能會說加大獎勵力度,讓工人們加班加點的幹。這個想法是大家普遍會想到的一點,適用於個別情況,且對問題的緩解效果有限;有的人可能會說將完成不了的訂單外包出去。這個就屬於沒有想清楚問題的本質,案例中明確的闡述了是去產能後的傳統行業生產廠家,面對市場的恢復性反彈,這類廠家本身就少,這是很可能很難找到代工廠幫忙代工。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一定要理性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抓住問題的本質和根源。

1.首先根據上述第一點進行思考:

把這個案例簡化成一個

實際的問題:廠子訂單激增如何在不增加人力和設備的前提下完成訂單?其實就是不想提高成本,還想擴大產量,那麼說白了不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唄~ 那麼將其抽象為理論問題即為:如何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這時候我們就要將理論問題與自己的理論知識掛鉤,找出問題的本質。而這個案例的本質其實就是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與應對措施。

2.結合第二點梳理思維框架:

通過第一步的思考我們已經得出了問題的本質。那麼現在就要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梳理出思維框架。到這一步其實理論知識不夠豐富也沒關係,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知識分享平臺這麼多,有什麼不懂的上網一搜就起碼能知其大概。這個案例中,我們就可以運用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最後得出,影響生產效率的無非五大因素:人、機、料、法、環。這樣,圍繞這五點,我們基本的思維框架就有了。

人員的熟練程度是否達標?員工結構是否合理?員工穩定性如何?員工士氣是否高漲?紀律是否詳細嚴明?等等

  • 機:

設備維護保養是否合格?設備故障率是否達標?設備是否老化損壞?是否有效率更高的新型設備可以替換?機器日常的使用操作是否得當?等等

  • 料:

原料供應是否充足?倉庫與收發銜接是否得當?供應鏈是否完全掌握?配料效率如何?收發人員對生產開始與中途生產配合度高不高?是否有待料問題?物料整理是否合理?物料標識與編號是否明瞭?等等

  • 法:

生產工藝、方法是否合理?生產工藝、方法效率如何?生產工藝、方法品質標準是否合格?先進的方法、工藝、經驗總結推廣效果如何?等等

  • 環:

生產環節是否環環相扣?工作人員崗位安排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現場管理是否合理?工作場所與工作臺是否整潔?任務分解是否合理?工作人員上班時間是否有效工作?等等

通過上述方法梳理出詳盡的思維框架,然後按照第三點

按照思維框架進行對於實際問題的思考分析和調研。對各個環節和問題進行體檢式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之後按第四點根據分析結果便可得到問題的答案。

把整個思路用XMind簡單的做了個思維導圖如下:

科學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科學思考分析的基本方法:

先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為理論問題,在尋找相應的理論依據。據此分析判斷問題的本質,並得出相應分析結論。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為什麼。分析時要以理論為假設,以事實為依據


最後把我推薦的精品文章鏈接再貼一遍,想看的話不用再往上翻啦,點擊鏈接跳轉。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我們如何做營銷?》——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59217218481687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