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Max60221541

有些问题为什么别人总是有出其不意的见解,而你却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却没有想这么深、没有说出来呢?还是思考的不够。

思考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时候甚至还会觉得痛苦,于是很多人都避免深度思考,只将思维停留在大脑的舒适区。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总是不想做,遇到只需要死记硬背的题目就很开心。我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期间,也是这样,宁愿背一本单词书,也不愿意看一页专业书,因为专业书上的内容需要思考、需要建立逻辑框架等,我觉得很难。

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提高思考能力呢?

1、制定计划

还没开始思考就放弃并不是我们不行,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偷懒,把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想得很难,给自己营造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需要制定计划,分几个步骤,让自己不那么心慌。

2、逼迫思考

我们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开始,于是就选择去做简单的事情,将难题搁浅,久而久之我们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逼迫自己冷静下来,一心一意地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3、手中纸笔

有时候思考的过程很长,或者不连续,想到后面忘了前面,这就需要我们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使前后思考的内容形成一个逻辑。

4、再次思考

思考完之后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想一遍,看看是否可行,就像预演一样,可以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想要锻炼思考能力就不能懒,要逼自己一把,当然前提是要冷静下来,不要浮躁。


——END——

对于提高思考能力你还有什么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想要提高思考能力,前提是提高思考质量。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也愿意花时间去读书,但是读书之后的收获却是个问题,总有种感觉读一本书读跟没读没什么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我这样回答:

你所说的“收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读完一本书之后,我还明显记得书中的某一些东西?

换句话说,如果你读完一本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人问你关于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你能够跟别人讲出来,是不是就是“收获”?

那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背诵?

读完把笔记整理出来,把重点内容给归纳出来,该记的地方记,该背的地方背,背《论语》孔子跟你一辈子,背了《道德经》老子跟你一辈子,难道这些还不及你所言的“收获”吗?

当然我的这个回答有点牵强,因为我知道“收获”远不止于记住,但我之所以这么回答他,是因为我知道:“收获”远不止于记住,但“记住”一定是任何其他“收获”的第一步。


我对自己的理想要求是,今天无论我是看了什么书什么视频什么文章,只要是我有勾画了重点,到了一天晚上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重点给汇聚起来。

背出来。

背出来,你不是吓唬我,一天看过的东西那么多,你能背下来吗?!

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每天得面对汹涌而来的大量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被严重稀释,所以,别以为你一天看了很多东西,其实在夜里反思总结的时候,会发现真正值得记忆的内容十分稀少。

当你看的这些精华内容如此之少的时候,你肯定已经能够明白自己的成长速度为什么这么慢了。这些值得背诵的精华内容的多少,已经可以成为检验你一天生命质量的一个指标。

当你发现一天之中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没有什么值得背诵下来的东西,你会觉得尴尬。

回想你今天看过的书、看过的文章、看过的视频、信息、经历过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看一看它们有多少是值得你背诵的?

如果你发现你一天中看的这些书、这些文章,那些值得被你背下来的东西太少,那么请你尴尬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看的那些东西有效信息含量太低,以至于能够提升生命的精华含量太少?

你还记得上午看了什么文章吗?你今天刷知乎刷微博的时候,有遇到什么真正值得你庆幸的事情吗?你今天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你记住并且背下来的?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提高你每日的思考质量。

持之以恒,每日思考质量的提高必然带动思考能力的提升!


白诗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下面的情况:

①头脑想法很多,但一旦要求落实到书面上,却总是犹豫不定,或是像挤牙膏一样费劲,反复考虑推敲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越是想清晰准确表达写得完美,结果往往却适得其反;

②做一件事,总是没完没了地搜集资料,想法越多,越是感到不安,越是无所适从?临近deadline,满脑子的思维碎片…

这样的经历不仅使我们的工作极为低效,不停地忙碌,却原地踏步,无止无休地陷入了一种死循环。如果仅仅是自己没有成长或者不快乐就算了,长此以往,饭碗不保的风险也是相当高的。

为什么思考总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

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当中,一些不惑之年的职场老司机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或许是我们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原来这种情况麦肯锡韩国分公司的创始人赤羽雄二早就料到了,同时结合自己10多年的经验和大量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零秒思考》。

《零秒思考》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的麦肯锡类书籍,比较轻薄,读起来毫无压力。作者对“零秒思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原因到方法步骤都叙述得非常详实,让人看过之后便能立马行动起来。

一、浅尝辄止的根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让你写企业策划书,归纳总结,论文一类的文章,我们第一感觉就是压力山大,头脑转动不灵,思维总是会受到限制。因为这类的文章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字量,而且需要安排全文的框架结构,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指导日后的行动。

但如果不去刻意的思考和归纳,只是将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感觉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写出来,那么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想法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思考和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的:思考时间越多,效果越好,有效的思考才是决胜的关键。

二、让思考语言化的终极武器——用一张A4纸做笔记

1.为什么要做笔记?

生活在不同场景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会蹦出很多不同的想法:正在做的事情,以后要做的事,喜欢的,讨厌的……有的一闪而过稍纵即逝,有的却是我们在意和忘不掉的。

这些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负面信息过多,人就会被牵绊住,从而使大脑运转不灵。

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把负面的信息加以过滤,一些尚待解决的事情,自己真实的想法都会得到梳理。一些朦胧的想法变成语言,再动手写成文字,经过眼睛的确认,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由抽象向到具体的过程,这样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思考速度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逐步的提高。

这种终极的境界,把心中的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便是零秒思考。

2.具体记笔记的步骤和方法

笔记的具体做法:将一张a4纸横放于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一页写四行至六行,每行20-30字,且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一分钟内,每天写10页。

《零秒思考》笔记样式

对于此笔记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可以把已经写好了的4——6页的正文分别作为标题再写出几页笔记,那么你的思考就会更加的深入,思绪也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整理。

比如根据上图笔记10的内容,把正文第一行的内容作为标题继续深入地做笔记,从而得出笔记11,见下图:


横向延伸:对于重要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同一个主题,这样会使得视野更为开阔。

比如写了这样一份笔记:


之后就可以像下面这些标题一样,从多角度拓展内容,不断地充实笔记


除此之外,《零秒思考》书中也给出了400个常用话题素材供参考,这些话题和素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和经历,这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实用且容易操作上手操作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我们把每天的思想用纸笔记下来,然后把笔记按一定的门类进行分类和收纳,思考的深入性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使一件复杂的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

3.刻意练习

知道了记笔记的方法以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和不间断的坚持。坚持到三个星期到一个月以后,你就会发现脑海中的词汇越来越多,原来朦胧的想法现在可以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在下笔之前就已经很快构思好一篇文章的框架,最后做的就是把它写出来而已。

三、简单的方法,决胜的关键

《零秒思考》——简单的说,就是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这本书能让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效且深入的思考,能把内心的意象快速落实到纸面上,帮助我们瞬间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和输出。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你会发现:快速且深入的思考、准确地表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要不一块儿来试试?

附图:《零秒思考》手绘笔记供参考




梦归秦淮

其实就三大步骤: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再对它进行细化,就形成了五个步骤和流程,见下图:

这个方法也叫“DMAIC”方法,最开始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与精髓,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绩效改进。当然,其实它是可以用于方方面面的。

举个例子,假设这样一个情形:“你是某房地产公司销售经理,你亲自招聘的某下属绩效一直不佳,你打算怎么办?”

开除?

那就说明你真的头脑太简单了!

怎么办呢?

1.界定/描述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绩效不好,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数据来支撑。

2.测量/评估

绩效不好,到底是有多不好?离目标差距有多大?问题是否严重?

这两步(界定/描述与测量/评估)是前提,首先必须确定它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比如你的这个信息源是其他员工,万一是有人恶意告状、搬弄是非呢。

3.分析

这一步是重点,我们需要借助结构化思考。

啥意思呢,我再举个例子,看下图这些你能记住多少?

假设我们对它进行梳理和优化,见下图:

有感觉吗?是不是瞬间清楚了很多?

这就是结构化思考的方法

回到员工绩效问题的案例: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绩效不佳呢?

  • 外部环境因素or内部组织因素or员工个人因素?

  • 如果是外部环境因素,员工自己能不能控制?

  • 如果是内部因素,是激励机制的问题,还是资源不足的问题,或者说是流程方面有障碍,等等;

  • 如果是自身的因素,是动机和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能力问题的话到底又是哪些方面能力不行?

4.改进

界定了问题,明晰了原因,接下来就是对策与改进了。

改进方案肯定是要根据原因来确定:

分析到这里就已经很不错了吧。

但是,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哦。

既然绩效不佳,说明我们之前没做好,哪个环节可以监督、控制和改进呢?

5.控制

这人是我亲自招来的,但是绩效不好,说明我的招聘工作没做好,没能选一个优秀的人过来,而是找个不合格的人过来。

所以,需要回头对招聘的过程、环节、人才评价的标准和面试评估的方法进行反思改进。

不能百分百保证,但要尽可能提升嘛。


整个分析思考流程,见下图:


这个分析思考方法是通用的哦,几乎可以用于任何问题的分析;

一旦你熟练运用和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你持续不懈地努力,艰苦的信息检索和时间、精力的投入了。



冯起升

思考能力的提升在于多锻炼思维。

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不去思考,而是关键时刻一下子想不出来。

那么解决思考的能力问题呢?

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注重思考的方法,只有你把思考当成一种习惯了,才能关键时刻想出来。

这里推荐一种练习思考能力的方法——A4纸思考。

这种思考模式,就是拿一张a4纸,开头写下你最近困惑的一个问题,底下尽可能多的写出能从该问题联想到的东西,但注意要在一分钟以内。

例如,你大三,纠结该考研还是就业,你可以先写如果考研,然后底下写考研的优势劣势,自己对考研的困惑,自己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其他,就是尽可能多的写,开始写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不要求质量,越练习,思考能力越强,包括思维的发散程度,思考的速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那么这个方法是怎么提高思考能力的呢?

首先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练习,让自己的思维广度上升。

其次对时间的要求,能让自己的思考速度上升。

最后,多进行相关的联系,自己的思考总能力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最终习惯成自然。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快速的想到所有方面,然后自然而然的分析利弊,在综合考虑下,做出最佳的决策。

希望该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智联校园 谢蕊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都说在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每次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别人能发表出那么独特的观点,我却只能说“好有道理!”?怎么样我能有自己的看法,提升我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一、借助经典的思维模型。

一些经典的思维模型,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其有着超强的实用性。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黄金思维圈模型,告诉我们遇事可以先从why思考,然后到how,最后才是what。 思考清楚做事的意义,后面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切中要害。


比如我有一个4天的小长假,我的why目的是彻底的放松自己,让4天后的工作周精力更加充裕,那么接下来的how,我就不会安排比如看一天泡沫剧这种其实很伤神、消磨意志的事,而是选择去游一次泳、登一次山这类可以释放多巴胺并且能够锻炼意志的活动,或者奖励自己去平时很想去却没有机会的去的周边城市的某座博物馆看最新的展览。

借助这些经典的思考模型,可以让你的思考有方向可循。

第二、模仿有思考能力的人。

为什么同样的一本书,别人读到的和我读到的不那么一样?试试看阅读他的读书笔记,看他是从什么角度切入的,怎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先总结出他的方法论,自己模仿着,用同样的套路来读其他的书。 最近的一个热点事件,那位十分有见解的人事这么发声的,我可以仔细分析他的思考方向,提炼出逻辑框架,运用到其他事件上,慢慢地,我也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第三、孵化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和套路。

优秀的人分享给了我他的思维方式,但这些思维方式并不一定全部适合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训练,我发现这一思维模型中的某个环节可以去掉,融合进新的一个环节,那么现在的就是最适合我的思维模型和套路了。



贺嘉

1.多读多看。

多读书可以拓宽视野和思维,消除盲区。

当你知道了人间多疾苦就不会问出何不食肉糜了;

当你了解了历史上的思想革命进程,就不会觉得身边为了男女平权、同性恋爱自由而努力着的人们是在浪费时间了。

除了能以更开阔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产生更多的启发书还是一种工具,让我们保持着新的思考,产生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读书、读文章后自己去思考、总结。

碎片化的信息逐渐吞噬着我们的思考能力,不会去注重推演过程。

当读到有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去探索其原理;

读到酣畅的文章时,读完闭上眼想一想它的核心观点,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内容。

读完一本好书,总结一下有哪些技能点可以为自己所用,又可以如何应用。

读到与你观点相左的书也别急着拍桌,与我们相同的,使我们心安;与我们不同的,才使我们丰富。深究一下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思考,这一观点又有什么适用边界吗?学会批判性地吸收内容。

3.把脑海里的想法都变成文字。

很多时候会以为自己想了很多,并且很有逻辑性,要写出来了,却无法下笔,这就是因为思考的不够到位。可以用纸笔写,也可以是手机便签怎么顺手怎么来,重在“写”的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会写的混乱,慢慢就会有逻辑性了。

4.不附会旧知。

这个词汇是“拆书帮”帮主赵周提出的。我们在遇到新事物时,常常会用“旧知”去附会“新知”。例如对于一本新读到的书上的观点,我们会心想:哦,不就是老一套原理吗?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遇到新知识时,我们会因为陌生而感到不适,即心理失调。而附会到已有的知识上就可以减轻这种失调。殊不知这样会让我们的思想慢慢禁锢。


运营控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用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学会运用事物之间的彼此联系,从更高层面进行思考与分析。

在这里我提出“思维格栅”这个名词。什么是思想格栅?这个格栅,就是栅栏。栅栏是这样的形状:许多条竖的木板和横木板相互交叉,划出一块块的格子。在这里面,每一块竖的木板,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领域;而每一条横木板,就是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它串联起了两个不同的领域。那么,在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竖的木板和横的木板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问题,全面的周全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事物的基本原理,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问题,拓展思维通道,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去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方式,不仅对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还能帮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我们做事判别的能力与思维的培养。

很多时候,你无需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你就能掌握它的脉络,从而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领域。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通过串联知识的方法来看待问题,缕清思路。


张萌萌姐

由题“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可知题主,想升级自己的知识认知,和严谨的思考。

但是你知道思考的本质是什么?

你之前的思考是正确有效的?

是不是是单纯的自嗨臆想?

现在的你,处于当代人群平均思考水平吗?

还想提高思考能力!!

不知道上述问题,请接着往下阅读!

下图是我回答概览,对你没有帮助,请在评论区留言,高价赔偿时间损失!!


什么是思考

我对于“思考”的概念并没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要理清一个概念

思考是把脑中的想法给具体化,应用在实操层面上。

(我们不是哲学家思想家,思考是为了实操,更高效的行动,避免损失。)

思考很多时候都始于某一瞬间的灵光一现,但只有灵感是没有用的,

思考过程就像一个孤立的骨架,还需要很多观点和论据做为血肉来填充进去。

比如说我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开始在脑中已经勾勒出了大致的轮廓和文章的脉络,

并在纸上将思考的观点全部罗列出来,且用时,用字,都限制好。

再用案例来证明我的观点,让整篇内容丰满起来,提升时间效率,文章不显冗长。

脑中酝酿、身体行动,思考到这种程度,

那么写出本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没有构思,拿到题目就开始写,没有明确的轮廓和框架,

只有大致的主题和方向,想到哪写到哪,最后甚至会偏离主题。

所以,以我上述为例,思考需要明确的方向及目标,如果不了解这个概念,

你的思考效率会很低,或在根本上已经脱离你思考的范围了。

我们不是哲学家思想家,思考是为了实操,更高效的行动,避免损失。

思考都模糊不清的,那决策和选择自然也是有问题的,

之后的行动就会产生偏差,结果必定也不会好到哪去!


深度思考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细胞发育完成后,不会像其他身体细胞继续分裂增殖。

你可以理解为:人的脑细胞死亡后不可以再生。

人从小到大,对于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清晰、对事情的判断越来越准确,不是因为脑细胞分裂增殖了,而是神经元脑细胞不断的形成了新的连接。

人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越多、越复杂,人脑就越聪明、强大,能更高效思考。

深度思考是基础思考上再更进一步,去建立全面、更复杂的连接。

可以使我们直抵思考核心,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成功人士都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比如优秀的企业家是通过深度思考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

卓越的导演是因为通过深度思考找到作品的调性,

著名的作家是通过深度思考捕捉文章稍纵即逝的灵感,

但是光有深度思考是不够的。


全局思考才是王道

导演通过深度思考创作,自认为很有内涵作品,比如电影《纯洁心灵》,

好吧你说没听过。

逐梦 逐梦 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听过吧

这部电影,刚刚上映就收获了99.2%的差评,创造了豆瓣历史记录,实在是惊为天人。

无论影片名字还是内容简介都完美符合烂片的标准定义。

但导演竟然愤怒地表示:豆瓣在黑我,伐开心,要起诉!

这位导演的自嗨式深度思考创作的作品!

根本就没思考过能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样是导演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举例,拍这部电影时,就用了全局思考

因为结尾太残忍,但他就能美化到让小孩都看得高兴,

但真正的引发思考的东西是埋在下面,是拍给善于挖掘的人欣赏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经典电影,童年时我们看的开心笑,但长大后看的泪直流!!)

李安曾经打趣:“拍电影实际上就是要卖座,那就需要“通俗化”,在让观众、领导、片方满足后,再去加入自己的思维,引发观众的共鸣。但如果只有导演懂,观众看不懂,绝对万万不可。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多重的定义,

哪怕小小一朵桃花,都蕴含着无数截然不同的定义,

从文学角度上来看代表着一种意境,

从植物学的角度上来看是一种植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花开花落之后卖出果实,那就是利润。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含有山萘、香豆精、三叶豆苷的有机化合物,

摄影的角度就厉害了,每换一个视角则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全局思考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视角,

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事物

然后将个个角度联系起来,这样思考问题才能更加全面系统。


全局思考的工具和书籍

我首推我现在看的《如何系统思考》,

我们思考是用大脑,但是身体因素,环境影响,情绪控制。

对思考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

许多帮助思考的工具也在书里有详细介绍。

但是我告诉你这么多也没有用,为什么?

因为我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丧失原因

不是你不想思考,是有预谋的不断创造舒适区,让你厌烦思考。

“奶头乐”战略,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

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

有很多口味的“奶嘴”,比如游戏、搞笑短视频、还有娱乐性综艺等,

让80%的人安于舒适区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失去自主思考及判断的能力。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挺成功的,相信你也能感觉到,天天被各种小视频,娱乐八卦包围,

只是你周围人都这样生活,你觉得是“理所当然”。

流行文化往往是主流认可的,从古至今主皆是人为引导控制的,

《东周列国志》“楚灵王有一癖性,偏好细腰,不问男女,国人化之,皆以腰粗为丑,不敢饱食。”

盛唐以胖为美等,由此可见,古代主要是由君主和大臣们引领时尚潮流的。

现代社会就是各类媒体平台,在引领时尚潮流,巴掌脸,A4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

当你不假思索的模仿认同,那就很危险

通俗就说:随大流

假设你是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人,你会无脑支持纳粹;

假设你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人,你会无脑支持日本军队侵略中国。

越是理所当然,越需要去思考。

“理所当然”,这个词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浪费了多少时间、金钱和资源。

抖音,就是典型的“奶头乐”经济。

我的一个朋友有天问我,为什么我抖音里,全是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

我瞥了他一眼,回答说:“因为你喜欢。”

因为抖音后台检测你喜欢什么类型视频,停留在每个视频的时长,用最详尽的数据分析,

在你刷下一个视频时,推荐给你喜欢的,精心打造出强大的吸引力。

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而反过来,无论是学习、阅读、思考、写作等,提升自己等事项

为什么没人去做?很简单,因为让你不舒服嘛。

人类是视觉动物,人生来就会听、会看,

而思考技能,却需要经过多年教育才能掌握。

停止思考,永远停留在舒适区里乐不思蜀,忘记了世界的多元和宽广

插句题外话:

很多人说,现在阶级越来越固化,普通人能得到的资源很是匮乏。

但认真思考一下:不是阶级固化,不是资源匮乏,是努力逃离舒适区的人少了!

舒适区让我们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

让我们活在别人设定好的框架里,

占用我们大量时间,让我们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当你刷累了,关上手机屏幕

接踵而来的是生活的各类焦虑和颓废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让你再次想念舒适区的安逸,逐渐陷入了死循环。

这就丧失思考原因,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将思考丢弃掉的。

所以我们要将思考重新拾起

重拾思考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

强者爱拼命,弱者好退缩。

想一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真正为自己拼过命了?

你下班回到家后,想着今天要学习了,这时手机来电话了,

接完之后,看见微博@你,忍不住点开微博,刷一会之后,

又看见

抖音@你,于是刷起抖音。

放下手机已是深夜,一边心想明天再学吧,一边心安理得睡觉。

第二天,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因为只要你进入舒适区,各种资讯、消息提醒你,诱导你去点击。

一旦点击了,就再也不会给你机会离开。

所以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1.定可以实现的长期目标,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很多朋友问我:“不刷抖音,不看综艺,不玩游戏,不追剧,居然连世界杯都不看,

你平时究竟都干些什么打发时间?”

我说:学习啊,写作啊,和高素质朋友聚会喝茶聊天啊!

(心里想:打发时间?太可怕了。我时间都不够用好吗)

他们又问:不会觉得无聊吗?

我说:“。。。。。”

(我心里想,你们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觉得我活的无趣?)

后来我想通了

因为他们受舒适区毒害太深,没有体验过学习新知识的快感。

没有体验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所带来的幸福感。

2. 抵制任何形式收割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一切降低智商,不能引发思考,肤浅的综艺、影视剧、热点消息、娱乐圈资讯,坚决抵制。

不动脑子的低劣产品,不得不承认确实能在短期获得巨大愉悦和轻松。(某手!重灾区)

但长期来看,也将你牢牢困在舒适区里,让你成为不会思考的“囚徒”。

尤其是儿童,会彻底丧失思考能力。

如果控制不住,请直接卸载!

3.拒绝低智商的网络语言

诸如 牛逼,懵逼,辣眼睛 狗带····

我并不是说“牛逼”就一定不如「厉害」「优秀」「出色」

有一天,看到壮丽景观,别人吟出“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而你只会说“牛逼”来形容,这种这岂不是很可怕?

要多看书,看好书,看有深度的、能引发思考的书籍和文章,

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说的是最基础方法,方法当然不止这些,我说100种,不如你

坚持做一种。

重拾思考,但并不轻松。

我想呼吁大家重拾思考,但是收效甚微。

尤其愿意思考,愿意看我文章的人,愿意关注我的人,太少了。

训练思考

我们不是思想家哲学家,我们思考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

这就需要极高的思考质量,但请明白,思考能力高≠思考质量高,是2个独立的概念

高效解决问题,是高质量思考+高思考能力之和。(大公司往往都有智囊团)

理不清楚的,看下图。

  

我们重拾思考后,开始训练思考。

“思考”绝对不是一件独立的事。

人还有其他重要能力,比如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表达力还有行动力。

思考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在开始思考之前,

你需要感知力、记忆力、来为你提供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包括逻辑、知识和经验。

逻辑:逻辑比较差的人,基本上是没法完成独立思考的。

还是以我写这篇文为例,如果换一个逻辑较差的人来写,你估计已经退出阅读了,

干货文章会让人印象深刻,原因不仅是逻辑环环相扣,内容也是载满了知识的。

逻辑训练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但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思考逻辑就像是盲人摸象的过程,从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

因为这是在你脑海里的训练;非常抽象,

尽可能多的列出所要思考内容的各种要素。

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全了。

就达到训练逻辑的目的了。

知识:知识是工具,理论上讲你拥有的工具越多,

在进行思考过程中,探寻到问题病根的可能性越大,之后合理思考,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假如你的逻辑很棒,让你去思考一个飞机如何起飞的原理。

你肯定会因为专业知识上的匮乏,而导致无法展开思考。

知识获取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产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

首先甄别信息,无价值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

看有价值好书,看有价值文章。但看书再多如果不写出来,

仅仅记住几个观点,知识是没多大价值的,

如果不能展示出来,就不能得到修正与反馈,

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的目的之一,检验自己)

写作是一个整理自己知识的很好的方法,

若没深刻理解书中的体系结构,没真正消化,没有深入思考、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写作就会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没有输入怎么输出,你说看了书,那基本也是白看了。

经验:在有逻辑、有知识的前提下,加入经验,能够让思考变得更高效。

但“经验”本质上也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一面是能迅速地透过表象去思考本质,

坏的一面是思维僵化固步自封,甚至经验害死人。

比如老股民炒股是总结自己之前的经验,判断未来走势,

在成功了几次之后,迷信起自己的经验来,

开始加大资金投入,抵押房子,各种借贷。

这时思考已经被经验所制约,看不到市场变化,就很容易血本无归。

以前网上介绍追妹子的经验例子有很多,现在没有一条是管用的 。

大多数经验是有时效性,过期了,药效就不顶事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经验获取:

不要把专家的言论当作经验,不迷信权威,保持怀疑精神,少走思维捷径。

我国教育是被动接受型,学校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没有哪个学校教授思辨和独立思考,

因为考试不考(你说气不气)所以很多人头脑都处于混沌状态,遇事只有情绪和态度,

缺少分析和总结。而经验就是分析和总结的产物。

想要积累经验,就需不断分析和总结

但是多数人的大脑已经习惯了接受和引导,

从小听家长话,上学时听老师话,工作时听老板话。

只要权威的意见一出现,他们的头脑就会习惯性放弃思考的努力,选择接受和引导。

你说总会有独处的时间的,

嗯,是的你有独处的时间,泡在舒适区呢!

若不改变会成为思考最大障碍。


思考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思考的质量也主要受下面4大项影响

强健体魄

为什么体能好的人思考质量更好呢?
因为现在的医学发现,当我们体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别突出的人,
大脑的供血供氧供糖都会更好。
所以大脑的思考效率也高,长时间的思考更不容易疲劳。
举例,你知道全世界出产世界500强,CEO最多的学校是哪一个吗?

不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而是美国陆军军事学院

西点军校。(哪个以为是做蛋糕的学校,请在评论区举个手)

后来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
访谈了很多西点军校毕业的大企业CEO.
问他们西点的哪些培养,对他们后来的工作最有帮助,
这些毕业生提到的最多的是四点。
第一是对于战略的学习。
第二是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第三是对于目标感的培养。
还有一点就是西点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要求很高,

这对他们后来应对繁重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好的体能是思考质量的基础。

(坚持体育锻炼很重要,今天写完这篇文,我就要去进行第50天的5公里了)

体能好了以后,你就像是换上了12缸引擎的汽车,马力就很强劲。

可以在思考的广袤大道上任意驰骋。

  

控制情绪

你可能会觉得说情绪这个东西都是外界的刺激所导致的,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啊

我要告诉你的是完全可以,但你需要掌握这个方法,并且不断的练习。

就好像体操运动员一样,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

人的情绪其实是一样的,你只要通过合适的训练,就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于情绪有三条重要的定律,

第一条,人的脑子在一个时段只能主要存在一种情绪。

第二条,相比正面情绪来说,人脑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第三条,人可以通过自主的训练来控制情绪。

因为思考时不同情绪,会将思考引向不同的结果。

想象一下,你悲伤焦虑时考虑公司今后的发展,

和你兴高采烈时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

情绪不同,结果肯定不同。

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

专注力暗时间训练法

刘未鹏在《暗时间》里详述了这种方法,思考一个问题,让它在脑子里“浸泡”一会儿,

走路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这些都是暗时间,都可以拿出来品一品,

利用这种看不见的时间思考。

前提是你足够专注,不能轻易的就被吸引走了。

但很困难,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没有目标感,喜欢新奇、喜欢偷懒,喜欢朝三暮四,喜欢神游天外。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易受各种媒介的冲击,缺乏专注力,是思考的大敌,

讲一下我怎么运用专注力暗时间训练法。

我喜欢跑步,有好几个困扰很我久的问题,都是跑步时思考解决掉的,

首先跑步很独立,不会被打扰,跑的时候只会注意呼吸,困扰我的问题,会自动复盘,

然后脑子放空,进入类似冥想的状态,很轻松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这方法适合你吗?我不知道!

其实这方法,我推荐朋友试过,

他们一致反馈是:TM老子快断气了,注意力根本没办法集中好吗,还谈思考?去你家二大爷。

我:“。。。。。”

你们可以发散思维,找到你的专注力暗时间训练法。

合理休息

上面我们讲了体魄,控制情绪,保持专注,最后再讲一讲怎么合理休息。

缺觉会降低你的思考水平和行动效率。

比尔盖茨就说过自己犯的最大的决策失误,都是在缺觉的情况下做出来的。

那么睡多久才是合适的?

这是很人面临的最普遍最纠结的一个问题。

科学表明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是7到9个小时。(反正我不信,有的人还可以只睡4个小时)

从生理学上看,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其实是一个主动的修复过程,

我们平时产生的一些代谢过后的废物会在夜晚被大量的清除掉,免疫系统会得到增强,

大脑和肌肉会进行生理性的修复,甚至记忆力也会得到加强。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身上有一个小的伤口,睡一觉起来就不怎么疼了。

其实这是因为睡眠过程中机体的修复功能非常非常的活跃,

你可能还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如果好几天熬夜没有睡觉,人就容易感冒,这是因为睡眠不好的时候,人的免疫力就会被抑制。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修仙”这是不健康的。你不信?

上照片

没事,我不拉着你,你去修仙吧。

去吧,再会。


不要妄自菲薄你会成功的

全世界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不要妄自菲薄,做最真实的自己,你会成功的。

不管现实多么惨不忍睹,都要坚定的相信。

黑暗是短暂的,黎明就在前方,你要坚持前进,远离舒适区。

你可能会说我是鸡汤系列的。

例如,虽然我每隔一天都会跑步,但你让我直接跑250公里,我肯定做不到的。

但是我能坚持,每天跑5公里,今天是我跑步第50天,我不就达到目标250公里了嘛。

所以,你看了此文一笑了之,不去践行,确实是鸡汤系列。

有人看了此文,坚持践行,长期以往那你们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思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

当你习惯思考之后,并有意识地将思考应用在生活之中,

那你就是获得了一份巨大的宝藏。

持之以恒的磨练来掌握这种能力吧。

用心做人,用爱做事!


我是角角,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有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独角兽空间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5921721848168717/



思考其实本质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归类,并与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相结合,开展丰富的联想,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框架的过程。

大多数人的思考能力不强,一个是因为自我本身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这个因素没有什么太好的技巧可以改善,唯有勤能补拙,多想多读多看多做可破。

另一个是因为思考的时候完成了丰富的联想,而缺乏一个体系化的分析并把联想变成完整思维框架的能力,想得越多,脑子里越乱,没有个主骨架,也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地思考问题的思路,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在可以通过锻炼而提高的。

这里我推荐5H2W分析法进行辅助逻辑思维分析,看似高大上,其实十分简单,稍加记忆便可在生活中运用



1.步骤一:WHTA?(什么?)

遇到了什么事?做什么工作?怎么办?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什么地方有问题?什么事情?什么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步骤三:WHY?(为什么?)

为什么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有这些原因?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做这种选择?......

3.步骤四:WHEN(何时?)

何时做?何时做完?何时最合适?何时最不合适?何时产量最高?需要多久?什么时候时机最适宜?......

4.步骤六:WHO?(谁?)

谁干的?谁干合适?是谁的东西?谁的理论?谁会受益?谁会喜欢?由谁来做?谁做合适?谁是领导者?谁是顾客?.....

5.步骤五:WHERE(何地?)

何处适合?在何处做?何处有?何处没有?何处危险?何处安全?何处能满足条件?......

6.步骤二:HOW?(怎样?)

怎样做?怎样改进?怎样最好?怎样最快?怎样效率最高?怎样降低风险?怎样省力?怎样是对的?......

7.步骤七:HOW MUCH?(多少?)

多少人去做?多少人获利?成本多少?亏损多少?利润多少?风险多大?效率多高?客户群体多少?潜在客户多少?竞争者多少?......

这个分析法只是一个思维框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套用进行思考,慢慢的就会增加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再推荐一个相关的工具——思维导图

也是看似高大上,其实非常简单。而且我们在中学时就接触过。

其实就是把你思考的问题具象化,按照逻辑脉络梳理出来而已,可以在纸上画,也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画。

5W2H分析法配合思维导图使用,有效、方便、易于理解、使用方便。稍加练习便可完全掌握,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多运用,可以帮助你准确界定、清晰地思考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你有效的掌握事情的本质,完全的抓住任何事情的主骨架,了解问题的根源,把问题打回原形进行思考,提高思考能力。慢慢的就可以帮助你构建一套你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

最后再推荐几本关于逻辑思维和思维方式的书籍

《未来的冲击》、《科学与方法》、《思考的技术》、《麦肯锡意识》、《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2018年1月10日第一次更新

这篇文章写完到现在,陆续的收到了一些朋友的私信。大部分是说看了这篇文章有一些启发,但是还是有些不得要领的感觉,依旧没办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用于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思考。今天这一次更新就从理论与实践这一方面来聊聊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于理论与实践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过于侧重于其一,而导致理论脱离了实践。比如过分追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经验积累或者过于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落下了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关系应该是: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是经过总结和条理化了的经验。

  •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理论脱离实践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管以任何形式的学习时,我们不仅要知晓理论内容,还要了解理论适用前提和运用方法。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1.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易理解易处理的理论问题。

  2. 根据相关理论知识阐述设计思维框架(这里就可以运用之前提到的5H2W分析法和思维导图相结合辅助自己梳理思维框架)

  3. 按照思维框架进行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调研。

  4.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问题的答案。

这四个步骤看似高大上,很复杂。其实稍加掌握将它运用到实际中也很容易。下面我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

还有要注意的是最主要的整个思考的方法和套路,而不是结论。面对同类问题思考的套路和方法是一样的。但结论一定是个性化的,不同情况结论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过于追求结论,思路一定要清晰,整个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以理论提出假设并对其进行验证的过程,问题的结果会在整个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推导出来。

案例:某传统行业生产厂家,因为市场需求去产能后的恢复性反弹。某段时间订单量大量增加,但这一现象不会持续太久,为了提高效益的同时节约成本,如何在不增加更多设备和人力的前提下完成这短期内激增的订单量?

这里先留一点大家思考的空间,如果你是相关领导,你会怎么做?








有的人可能会说加大奖励力度,让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干。这个想法是大家普遍会想到的一点,适用于个别情况,且对问题的缓解效果有限;有的人可能会说将完成不了的订单外包出去。这个就属于没有想清楚问题的本质,案例中明确的阐述了是去产能后的传统行业生产厂家,面对市场的恢复性反弹,这类厂家本身就少,这是很可能很难找到代工厂帮忙代工。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一定要理性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1.首先根据上述第一点进行思考:

把这个案例简化成一个

实际的问题:厂子订单激增如何在不增加人力和设备的前提下完成订单?其实就是不想提高成本,还想扩大产量,那么说白了不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呗~ 那么将其抽象为理论问题即为: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这时候我们就要将理论问题与自己的理论知识挂钩,找出问题的本质。而这个案例的本质其实就是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2.结合第二点梳理思维框架:

通过第一步的思考我们已经得出了问题的本质。那么现在就要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梳理出思维框架。到这一步其实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也没关系,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知识分享平台这么多,有什么不懂的上网一搜就起码能知其大概。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运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后得出,影响生产效率的无非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这样,围绕这五点,我们基本的思维框架就有了。

人员的熟练程度是否达标?员工结构是否合理?员工稳定性如何?员工士气是否高涨?纪律是否详细严明?等等

  • 机:

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合格?设备故障率是否达标?设备是否老化损坏?是否有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可以替换?机器日常的使用操作是否得当?等等

  • 料:

原料供应是否充足?仓库与收发衔接是否得当?供应链是否完全掌握?配料效率如何?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高不高?是否有待料问题?物料整理是否合理?物料标识与编号是否明了?等等

  • 法:

生产工艺、方法是否合理?生产工艺、方法效率如何?生产工艺、方法品质标准是否合格?先进的方法、工艺、经验总结推广效果如何?等等

  • 环:

生产环节是否环环相扣?工作人员岗位安排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现场管理是否合理?工作场所与工作台是否整洁?任务分解是否合理?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是否有效工作?等等

通过上述方法梳理出详尽的思维框架,然后按照第三点

按照思维框架进行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调研。对各个环节和问题进行体检式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之后按第四点根据分析结果便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把整个思路用XMind简单的做了个思维导图如下:

科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科学思考分析的基本方法:

先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理论问题,在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据此分析判断问题的本质,并得出相应分析结论。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为什么。分析时要以理论为假设,以事实为依据


最后把我推荐的精品文章链接再贴一遍,想看的话不用再往上翻啦,点击链接跳转。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流量红利消失,我们如何做营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59217218481687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