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PPP視野下 交通基建項目的風險防範及事後救濟

曾涛:PPP视野下 交通基建项目的风险防范及事后救济

曾涛:PPP视野下 交通基建项目的风险防范及事后救济

精彩語錄:

在歐美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下,學者認為推動市場發展的力量是一種演進模式。

作為交通投融資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選擇一定意義上的政府的直投還是選擇PPP方式?肯定兩者是並舉的。

曾涛:PPP视野下 交通基建项目的风险防范及事后救济

6月19日下午,在“第三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創新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曾濤分享了《交通基建項目風險防範》的主旨演講。以下為其會議演講實錄:

曾涛:PPP视野下 交通基建项目的风险防范及事后救济

當下,中國為什麼選擇PPP?

PPP的產生有一定的突發性,2014年,我國的財政部門在與英國以及其他PPP項目比較多的國家進行交流時,意識到PPP對於中國或將有獨特意義。

把PPP模式引入中國後,大家或許沒有想到,PPP模式會在中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如此高歌猛進,它背後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因素:中國以純政府驅動為主投的方式已經隨地方債務的膨脹而不可持續,它必須引入更多的資本及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投資機制模式問題。此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入更為高效、專業的公共服務,整合公共服務運維者來改善中國城市投資單一的弊端。

在這樣背景下出臺的PPP有很多問題。第一,從四年的發展來看,就像密集的集體婚禮與長期婚戀關係一樣,我們如此短而倉促地進行戀愛和結婚,它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反觀在PPP推進比較多的國家,雖然他們有很多經驗,但都沒有在短時間內推出過如此多的項目,短期性的集中推出和PPP自身長期性的合作存在矛盾。

第二是在PPP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在裡面持有絕大多數的份額。中國的PPP項目多數是和央企合作,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多次在地方做調研,與央企負責風控的人進行溝通,他們的解釋讓我明白地方政府為什麼更願意選擇地方國企和央企,這就是中國式PPP一個現實特點。

第三,對於中國的PPP項目,政府的不同部門均想在這個過程中顯示自己的重要性。預算控制在財政部門,項目的設計和審批在發改部門,他們在PPP的政府框架中扮演著不同重要的角色;加上政府的具體實施機構,他們代表具體的項目所在政府。但是多方機構出臺了自己認為有利於引導行業發展的諸多政策,不免產生矛盾和交叉。

第四個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在歐美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下,學者認為推動市場發展的力量是一種演進模式,比如哈耶克理論認為市場是自由自發的,是人們長期交易衍生固化而成,而不是單純由人設計出來的,PPP機制在中國的發展也是如此,這對中國來講是最大的問題。

中國PPP的進與退

如何認定做的好的PPP,我們可以從國家家最新評選的PPP示範項目來看。

PPP示範項目的入選原則除了強調本身PPP的整體設計和規範外,額外的特色加分邏輯是:要與國家更廣義的產業、行業甚至精準扶貧的政策有一定的共性關係,包括環保,它必須服從於某個地區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做得不好的項目是什麼樣?現在最典型的代名詞是清理整頓的PPP項目,也就是讓已經批的項目或者已經是示範的項目退出。

第一種是本身不應該納入PPP的項目,很多項目在地方政府操作過程中會犯一些錯,比如基於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衝動,項目規劃中有很多不應該出現在PPP項目裡的訴求等,都是面臨被清理和整頓的情況。

第二種是整體狀態不如預期,無論是前期諮詢還是實施階段都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包括在設計、付費機制、規範機制上的先天性問題。同時,此種從國外引進的模式,不能變種成為第二個潛在的政府債務產生方式,這是此輪監管中指向最明確的指向。

規範時代面臨的挑戰

中國面臨強力規範PPP的時代,我們需要鼓勵優秀項目成為示範項目,項目要整頓和清理,最核心的關健就是“規範”。PPP在如此短的時間做到現在的體量,但開始時卻沒有給以民營資本為代表的社會資本留存政策支持和金融配套支持,放眼全國,是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足夠理解PPP的操作模式和法制精神?

這個答案一定存疑。中國很大,中國的地區差異性也很大,地方官員主觀認為PPP項目能用一種新的方式驅動城市變化,改造交通領域工程,希望在自己任期內有新的項目投入,使人們的生活有所提高。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今天的PPP項目存在各種問題。

作為交通投融資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選擇一定意義上的政府的直投還是選擇PPP方式?肯定兩者是並舉的。但是在大幹快上時,我們很難讓PPP迴歸到其基本面和本源,但是現在如果不迴歸本原,可能上下多個層面都會出現問題。我認為此刻的PPP清理和退出是為了深蹲以便於跳得更高。

作為交通建設企業,PPP模式的要求我們不只是做以往模式的交通建設,此刻,傳統的交通企業運營被打破。隨著中國建設質量的發展,特別是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中國正向海外全方位進軍,世界排名靠前的交通投融資行業的專業機構和服務提供商一定有源自中國的企業,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們當下應該做的事情。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面對必然的跨界,我們需要謹慎並保持適度樂觀。

國企如此瘋狂的進入PPP,民營企業應如何跟進?當下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更好保障民營企業在PPP項目中的發展空間,推進PPP條例的立法進程應重點予以考慮,一定要有很好的機制讓民營企業更多的參與PPP項目。

當下,假設我們是一箇中國建築企業,不僅要有建房子的業務,還有相關地產業務,同時還要通過PPP運作很多的地下管廊及城市圖書館,20年後它還叫建築企業嗎?這是一個從單一類走向綜合型的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研究者、諮詢機構、學術及其行業社團組織等都要面臨此問題,我們要有主動組合、主動跨界的心態併為此做好準備。

我從來不認為PPP是隻是限於國內探討的話題,PPP只是政府進行交通基礎建設二選一的選擇問題。中國正走向國際,基礎工程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各國國家也會重點要投基礎設施項目,這個過程PPP模式必然有其重要的作用。

面向未來的思考

在國家間強化合作共贏的背景下,面對當下的全球基礎聯通的巨大缺口,中國必然有其重要的角色扮演。我們的某些問題或許會在國際化過程中凸顯出來,甚至會用失敗換回可能的經驗,最後實現成長。

我更提倡用PPP的思維來反思中國的PPP,PPP的特點是全流程且必然跨界,要做好PPP就應該有全流程和跨界的思維轉變,以及在運轉過程中越來越嫻熟的經營能力,這是關於未來PPP發展方向的重要支點。

第二,PPP本身有自己的基因,要求有長期的設計及多個不同專業人的支持,做好權利義務分配。它提示我們必須成長才能把PPP項目做得更好。我們還必須要關注這個行業的政策變化,特別是在中國,我們不能等政策不讓乾的時候才停止,我們要提前瞭解並推動項目。

中國一定要出現有行業特色的PPP運營維護方,哪怕是在我們現有的交通企業中產生,交通行業應當有特色的行業運維方,具有投融資能力及管理運營經驗,且應該是跨界組合,這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解決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中國走出去的階段在當下是非常立體的,而“一帶一路”又直接面向基礎建設,比如我們公路學會也推動成立了“一帶一路”交通方面的非政府組織,其實大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嘗試和參與其中。

秉承PPP的思維和開放的精神,我們要應該和必然會和更多國內外的朋友一起攜手開拓未來十年的中國及其國際市場,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