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难带?答案是:输在气质上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难带?答案是:输在气质上

一、 什么是气质?

说到这个“气质”大家都知道最近#主要看气质#的话题火得不得了,各路明星大V草根纷纷给自己的照片写上“主要看气质”。然而,有几人说得明白什么是气质呢?

什么是气质?按教科书的说法,气质是个体以某种方式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的素质倾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气质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情绪、意志)、速度(操作、适应)、稳定性(情绪、注意)、灵活性(反应性)和指向性(内向与外向、兴趣)等方面,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广度与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等9个气质特征,又称为9个维度。人的气质主要是天生的,孩子的气质约50%是先天遗传的,另外50%则源于后天环境、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母亲孕期的营养、用药、健康状况;也包括宝宝的年龄、性别、智力和发育情况;还包括家庭和其它场所如幼儿园等环境的人和物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

二、气质的分型

儿童气质分4型:容易型、困难型、启动缓慢型以及中间型,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难带?答案是:输在气质上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难带?答案是:输在气质上

三、 困难型气质孩子的应对

读到这里,文章开头那些给自己孩子定性为“难养”的家长应该明白了,这样孩子是属于困难型气质,在人群中的比例还不少,约占10%。困难气质表现为活动无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回避、注意力分散、坚持度低 、适应性差。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困难型气质儿童在学龄期存在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困难气质是儿童易患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的高危因素。此外,困难气质儿童事故发生率高,腹绞痛、夜惊、受伤次数较一般儿童多,在学校更易出现适应不良。此外,那么,面对困难气质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发现小儿属于困难型气质,家长首先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躁情绪,切忌在宝宝面前进行抱怨、训斥,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这是抚养好困难气质小孩的关键。

难养型气质的小儿最怕的就是母亲的焦虑、粗暴和烦躁,如果家长缺乏耐心,孩子长期得不到理解,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后更难以无法处理。困难型气质孩子不易听从家长、幼儿园老师的指挥,经常搞“破坏”,容易被定性为不遵守纪律的“捣蛋孩子”。相对于其它气质的孩子,困难型气质孩子的确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多麻烦,但不能因此采取嫌烦、抱怨、听之任之、训斥等做法,而应该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行为引导。

1. 让孩子释放能量

困难型气质孩子的特点之一是好动,即动作多,频率较快,精力特别旺盛。这并不是宝宝故意这么做,而是孩子固有气质的表现,家长应该引导这些能量合理释放。训练方法:

①只要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大小便,帮父母拿袜子、鞋子、梳子、毛巾等。孩子开始可能做不好,父母要以最大的耐心引导他,反复地做,使孩子有释放能量的机会。同时,父母还要为孩子每个行为的成功完成给以称赞。

②父母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玩具、涂鸦等,结束后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纸笔并放到指定地点。这样既培养孩子从小就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又让孩子有释放能量的机会。

③必要时父母定期带孩子参加滑板等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有利于孩子大脑皮层协调性的发育。

2.及早养成生活的节律性

困难型气质孩子的生活规律性相对较差,这种无规律的生活不仅让家里成员难安宁,而且孩子自己也难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容易出现体质差和易患病等状况。所以,父母首先应训练孩子的生活规律性,让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生活习惯从杂乱无章变成有规律有序。当生活有了规律性,孩子任性、适应慢、情绪不稳定的缺点就会慢慢减少,而反应快、情感丰富、精力好的优点就会凸现出来。训练方法:

①注意喂养和饮食:孩子1岁后尽可能使其饮食有规律。定时喂养,科学化饮食,多饮水,多吃新鲜食物,避免吃加工包装食品。

②规律性运动:帮助、引导孩子每晚睡觉前慢运动20~30分钟。

③保证睡眠:早睡早起,晚上睡觉前父母与孩子交流(讲故事、听音乐等),培养孩子睡觉好心情。

④规律性大便:养成每天大便1次,最好有固定的大便时间。

目前家长以及幼教老师对儿童气质的认识普遍不足,因而难以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进行早期应对、干预。此外,目前国内对困难型气质儿童的系统性干预研究也很匮乏。其结果是困难型气质的孩子得不得科学的、早期的干预,进入学龄期后很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甚至心理疾患,等孩子大了再进行引导干预往往事倍功半。

家长应该重视儿童气质理论的学习,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社会也应加大对儿童气质等儿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投入,共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