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從剛懂事那麼小,就聽祖父說,梁星源做湖北佈政史,好大的官!太平軍攻武昌城,城破,梁不降,吞金自殺,義兵怒而將其屍身大卸幾塊,拋於護城河裡。妻與子皆遇害,惟小妾穿平民衣服躲過,並冒險在護城河尋覓得官靴一隻,乘月黑風高逃回陝西岐山故鄉范家營村隱匿。後來太平天國徹底失敗,清朝咸豐皇帝對梁追封,梁敏肅公。欽命為其賜修建祠堂,隆葬那隻官靴於官墳,命一李氏人世代守墓,賜忠節梁氏小妾為誥命夫人,侄子們亦各有封賞。皇恩浩蕩,彰顯梁星源之忠正榮耀!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時光在轉,歷史在變。民國前,梁星源的後輩子孫世襲官位者已是第五代騎都尉,梁淵,兄弟五個中唯一有官位的,他活到解放後,文革前。

記得很早,還在學齡前,文革中。有一天,和夥伴們在大隊院子邊玩耍,邊看大人們開批鬥會。梁燾,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在主席臺前被揪鬥著。我不知道他犯了什麼罪和錯,只知道他是四類分子,是大地主樑星源的子孫。會盡人散了,他疲憊不堪,席地而坐在合作社門口的房院石上。

來包紙菸,合作牌,我要走合作化道路!大地主的子孫倔強地要求。這句話四十多年過去了,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聽和他年紀伯仲之間的祖父說,梁燾民國時當兵出過國,會說外語,毛筆字寫得奇絕!剛解放建國時還教過幾年書,縣上好幾位領導是梁燾的學生。幾股國民黨餘部殘匪曾請他出山做高參,被他巧妙拒絕了。後來的結局,請他的人都被人民處決了,被請的他雖時常挨批陪鬥,卻頑強地活著。不知道先人梁星源在他心裡頭,是驕傲,還是恥辱。在我們貧下中農眼裡,梁燾等子孫應當活在其先人的恥辱中。梁燾有三個兒子,因為家庭是大地主出身,在那個年代,他們參軍招工根本不可能,都是農民。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梁新魁的兒子,梁西珍,是個陰陽先生。凡村裡白事,他常是座上賓。孩提時,文化種類少,夥伴們便這個隊,那個隊的追著看埋葬儀式。梁西珍頌讀經文,一臉肅穆,白鬍須,一抖一抖。四個字一讀一停,說什麼,一句也聽不明白。他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青化初中當教師,這三個孫子卻在先人祠堂裡的范家營中學讀書考出了榮耀,老大大專,老,二中專,老三梁會平,厲害了!村子裡唯一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的人。二兒子周來,很能吃苦,種了十幾畝地,種著自家責任田,還從別人手裡承包了幾畝地,一年麥秋兩料,麥子,玉米都種。開始喂著一頭很大的黃牛,農忙時媳婦兒子齊上手,牲口似的賣力。媳婦是半語,說一句話讓聽的人很著急,沒耐心人沒聽完她說話早就走了。但孩子們愛聽她說話,多半是想聽她罵人的費勁語氣,看她和別人吵架時的洋相罷了。那年頭,家庭成份大的地主後代,能娶個媳婦就膠布糊泥鞋,不錯了,有得挑選嗎?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梁淵,有兩個兒子,年齡和父親是同齡人,但輩分差一代,和我是平輩,兄弟相稱了。長兄官堂,是個大裁縫,先在大隊縫紉部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在家裡辦起了裁剪技校,十幾個人的作坊部子,大女兒愛武,和我同班,小學畢業就輟學跟著父親致富去了。

梁淵如的兩個兒子,一個少年夭折,另一個純粹的農民,為人謙和,父輩的年紀,看見我常先問我好。

梁鋪,三個兒子,和我同輩,但年齡比我大一個年代,個個頭髮自然捲,個個喜相,小眼睛,見人先笑成兩條短縫,噓寒問暖,特親切。其父曰梁甫,小有名氣的大夫。在模糊的記憶中,大隊的醫療站最初就設在他家裡,院子寬闊,南北走向,開著北門,門口蓋著大房,醫療室在大房子裡,佔用比例並不大,但夠用。母親常說梁甫性怠,架子大,看病人隊排成一行,梁大夫常不緊不慢,先吃飯,四菜一湯,飯桌上的白饃讓看病的人眼饞得不行。她幾次回去說給祖父,祖父開導她說,甭眼熱他,人都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好到頭才算。結果沒幾年,文革中,有人舉報梁大夫在給年青女人看病時耍流氓,被公社民兵五花大綁,抬起跟犧牲品的豬羊般扔貨車裡抓走了,從此再沒回來。聽父親說,梁大夫人其實很好,是別人嫉妒人家日子好,誣陷呀!一個老紳士,在監獄裡咋受罪?趁看守不注意,跳進大煙囪自殺了。至今未聽說平反。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至今我還記得他們那高大而破舊的土樓房,很粗的木椽,大梁,很大的青磚貼在牆上,星星樣大十字土鐵釘在青磚牆均布著……,記得這個大地主家族的後輩子孫常打架,頭破血流!那高大的青磚包裹的三層土樓被他們自己分家時挖成斷壁殘垣,几几可危,最後徹底消失了。

文革中破四舊,木匠們用鋸子,將梁星源祠堂裡大殿上,伸的龍頭鳳尾鋸成禿樁樁,古老的大房拆得只剩下正殿,對面及兩個側房,如北京的四合院。因為少不更事,經常和村裡人看電影時,跑進去拿個U型枕木墩墩坐,電影散了也不用帶回,下次再去祠堂找,非常容易得到。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隨著一所高級中學搬遷進祠堂,才避免了其進一步破壞。約十年前,因學校師生強烈抗議此地太偏遠,學校遷進縣城,祠堂又空了,更加破敗。

近年來,岐山縣開始打造文化旅遊強縣,在致力宣傳週文化的同時,全面挖掘傳統文化,努力修復古代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其中包括清咸豐帝為表彰其烈士梁星源而修建在岐山縣城鳳鳴街的東西兩門的木牌樓,修復其出生地,岐山縣京當鎮范家營村梁家東組,當年欽命賜建的梁星源祠堂。今已初具規模,祠堂院內盆口粗的柏樹僅剩十來棵,但其高聳筆直,亦有一百五十年大齡,目睹了梁星源家族及相關物與人的百年滄桑!

寶雞岐山縣這座官墓皇帝諭旨建造但卻只葬了一隻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