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样?

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样?

文|孟繁伟

9月10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由新东方学校举办一场有关家庭教育的高端论坛。论坛话题之一是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主持人让场上的四位嘉宾分别谈谈自己的观点。虽然每个嘉宾表述的语言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的内容大都一样。这说明大家对理想的家庭教育有共同的认知框架,同时也说明家庭教育是有规律可寻找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增加,教育必定要发生变化。不论教育怎样的变化,但教育的目的之一即“育人”的目标是不会变化的。教育的功能,一是文化传承为社会培养接班人,二是让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大的方面讲,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在越来越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古今中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的论述,例如孟母三迁,例如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先生就指出,中国古语中看小孩的三岁到七岁究竟是看什么?其实就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尤其是在儿童阶段,更多的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礼仪等都是品德的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理想的家庭教育至少具备如下三点:

一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里的身是指身体素质,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将来什么也不会成功。也许有人能列举出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例如张海迪、霍金等,但这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当年为何外国人称我们国人为东亚病夫,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发育不如人家。另一面就是心理健康,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将来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自己人生之路也不会顺畅更不会幸福,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伤害。

前些年的药家鑫、马加爵、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投毒等事件发生的背后,我认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前一段时间,网络报道一些孩子沉迷网络,离不开手机而跳楼的现象,也是心理发展不健康的表现之一。

二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每个家庭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的个体也是不同的,造成孩子成长不同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因遗传的原因,有地域大文化影响的因素,有家庭小文化的影响,还有与经济状况影响有关等等。也正是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特质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假如所有的孩子都是同质的成长发育,这个社会一定是非常畸形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以往的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而忽视了个体的异质性。其实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大的教育政策方面逐步在进行改变。例如上一轮课改的核心思想是学科模块化学分制等,这就是承认了学生的个性特质是不同的,本轮课改的表像是走班分层教学,其核心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其目的就是让个体特质得到更大的凸显。

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要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特长,让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有的孩子具有音乐的特质、有的孩子具有体育的特质、有的孩子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质,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这就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有目的的进行培养,而不是凭着家长的意愿或则社会需求而功利性的去开发孩子的兴趣特长。有些人说孩子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不完全反对,如果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孩子本身的特质结合起来,这样的特长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三是要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好规划。越来越注意到很多家庭开始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出了规划。科学研究早以表明,人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例如在语言发育期中能及时对小孩进行语言教育,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过了最佳发育时期再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就会事倍功半,例如在初中二年级,这个时候是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初中这个时候开设平面几何课程,通过几何证明能够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过目前初中教育有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在教学中,过重注意解题熟练的训练而忽视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想做好孩子的人生发展规划,还是要在孩子兴趣特质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孩子的人生做出规划才是科学的,也是有意义的。也有的人说,我的家长也没有对我的人生发展做出什么规划,我今天不也发展的很好吗?我不能否认这个说法,一是也许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其实就是符合了你的人生发展的需要,或者说符合了你的兴趣特质;二是有科学规划的培养与“散养”的家庭教育相比,有科学规划的家庭中孩子成功的几率相对较大。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的,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观点谁都的承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