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降将真的很悲催吗?

文|陈卿美

两军交战,诱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术。诱降是一场心理战,利用优越的条件招降对方将领,可避免敌我交战的惨重代价。其实,即使不诱降,也有些人会主动投降。比如最典型的降将吴三桂,多次投降、屡次背叛。很多降将就像吴三桂一样,说轻了是贪生怕死,说重了就是政治投机分子。

晚清时期最著名的内战就是太平天国战争。在这场耗时十余年的大规模战争中,太平天国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可乐”的投降将领,他们却罕有好下场。更为奇怪的是,只见太平军将领投降清军、湘军,却鲜有清军、湘军将领投降太平军。

投降本来就不是光彩的事情,投降一次也就算了。如果屡次投降,那谁都看不起这样的人。就像吴三桂,人们都用外号“三姓家奴”来嘲讽他。太平军中恰巧也出了这样的“吴三桂式”人物,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开始只是独立的军阀,有自己的苗家军,割据一方。人家属于自己创业,白手起家。后来,这老兄觉得自己羽翼丰满,就想学朱元璋自己当皇帝。反抗朝廷是革命大事业,他先设立了一个小目标,在安徽寿州联合太平军与捻军一起抗清。就像开公司,先是找朋友合伙,期望一起做大做强。

太平天国降将真的很悲催吗?

请输入图片描述

太平天国影视剧照

创业不久,感觉太艰苦,因为清军太强大,这老兄干脆投降清军,做朝廷的职业经理人,重要的是解决户口,有编制啊。投降不到一年,老兄思想又发生了动摇,体制内也不好玩,感觉还是创业有前途。于是叛清,再次联合太平军、捻军抗清。太平军给封了个奏王,离纣王不远了。

玩了两个月,老兄觉得还是体制内稳定啊,再次降清,这次投降比较保密。再次归降,就要交投名状了,否则湘军也难以信任他。这老兄真会玩,直接诱骗了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就靠这个,又在湘军中混了很长时间。

就像婚姻出轨的人,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会有三次、四次。苗沛霖也是一样,太平天国被剿灭后,他又感觉站到了风口上,再次反清。最终,在安徽蒙城被僧格林沁的大军被击败,苗死于乱军之中。

苗沛霖是战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幸运。这主要得益于湘军、太平军双方的宽容。或许是大战之际,比较珍惜人才,让其得以幸存。否则,二次投降后就没有人再会相信他,或许直接就被干掉了。

话说那个陈玉成确实够悲催的,不仅自己诱捕被杀,部下大将也有降清的。程学启就是一个。

曾国藩在攻打安庆时,湘军用其老母亲诱降,程学启立场动摇,暗中与湘军来往被策反。有了内应的湘军成功拿下安庆,程学启也顺利成为湘军中的一员,赐予游击一职。曾国藩还是比较欣赏他。这老兄也是够意思,投降后,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后来,程学启加入李鸿章的淮军,在攻打苏州时,这老兄已经拿到了一品管衔,成为总兵。虽是降将,但老兄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相反,他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即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丝毫退缩。最终,他也战死在沙场。

与苗沛霖轻如鸿毛的死不同,程学启的死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许与隆重表彰,就连英军统领戈登每次提到他心里都“咯噔”一下,对他敬佩有加。

不过,程学启对太平军降将却没有丝毫的同情,而是大加杀戮。在攻打苏州时,苏州几个中层将领如郜永宽等八人为了归降,将苏州守城主将谭绍光杀死并献上首级。但明明发誓厚待降将的程学启,竟然将此八人全部杀死。本来都是程学启也是降将,没想到,他对待同类居然如此心狠手辣。

还有一个降将不得不提,那就是韦昌辉的弟弟韦俊。作为北王的弟弟,韦俊显然是铁心依附于哥哥的,但在洪秀全的策划下,韦昌辉被杀。此时,韦俊的下场非常危险,不得不投降湘军。同苗沛霖、程学启的投降不同,韦俊的投降不属于投机,而是属于无奈,是完全可以理解同情的。韦俊是第一个降清的高级将领,也是最高级别的将领。

降清后,韦俊帮助攻打安庆、围攻天京,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是第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韦俊受到清廷的格外厚待,金钱美女、高官厚禄,应有尽有。清廷希望以韦俊作为示范,招降更多的太平军将领。应该说,韦俊是最幸福的太平军降将。最终,韦俊得以善终。通过韦俊的经历也可以看出,其实投降也是技术活,要投降就要早投降。

苏州降将被杀纯属淮军不讲信用,而有些降将被杀那纯粹是作死。比如李世忠。这老兄最早是捻军,降清后,杀了清廷官员又投靠太平军。结果,同苗沛霖一样,屡次投降,再次降清,直接将安徽东部三县城拱手相让。这老兄本是小偷强盗出身,即使在湘军中做了大官仍劣性不改。最终被清廷处死。如果他老老实实当官,估计就不会有这下场,真是不作不会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以上几个典型的降清的例子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投降不一定下场悲惨。苗沛霖屡次投降、背叛,清军都没有杀他,可见,投降这事风险不是很大。苏州杀降,死了八个降将,主要原因是他们投降晚了。那时,太平天国已经处于穷途末路,大势已去,清廷自然不会再珍惜降将。相反,最早被迫投降的韦俊,荣华富贵一样也不少。至于李世忠之流,根本与投降无关,是自己作死。

为何多是太平军降清,却鲜有清军、湘军、淮军投降太平军呢?其实,投降太平军的肯定有,但中高级将领一个都没有。底层官兵,见识少,目光短浅,容易被小恩小惠迷惑,投降太平军不稀奇。但中高级将领则不同,他们对太平天国那套歪理邪说根本就是嗤之以鼻的,价值观都不同,谁会去投降?清廷再不好,也比太平天国那些乌合之众强很多。

降将如此多的太平天国能成功才是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