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那麼多諸侯國是怎麼來的?

西周建立後,給功臣和王室近支分封封地,就是諸侯國,西周時期分封了500多個諸侯國。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好多小的或軍事實力較弱諸侯國被吞併,到了春秋時期還剩100多個。以三家分晉為標誌的春秋與戰國的歷史分界時,只剩下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好多諸侯國被滅後,後人往往以國為姓,周王室本姓姬,好多王室近支諸侯國以國為姓後,有產生了好多姓氏。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麼多諸侯國是怎麼來的?

親王嬴政吞併其他六國,建立統一的秦帝國稱帝,史稱始皇帝,給各諸侯國曆史畫上句號。

比較有代表性的王室近支諸侯國有:

魯國: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有非常大的功勳,被周成王封於今山東等地,國號魯;

衛國:周武王同母兄弟,封於今北京、冀州等地,國號衛;

管國:周武王弟,名姬叔鮮,封於今河南信陽;

蔡國:周武王弟,名姬叔度,封於今河南上蔡縣;

曹國:周武王弟,名姬叔振鐸,封於今山東濟陽縣;

霍國:周武王弟,名姬叔初,封於今陝西平陽;

晉國:周武王子、周成王弟,名唐叔虞,初封國號為唐,後改為晉。封於今山西西南一帶

比較有代表性的功臣諸侯國有: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麼多諸侯國是怎麼來的?

齊國:姜姓,太公呂望,就是姜子牙原型,助周武王伐紂成功,封於今山東青州。

楚國:羋姓,熊氏,本是部落酋長,在商超快沒落時審時度勢投靠周王室,並幫助周武王滅商有功,周成王封於今淅川一帶。

燕國:姬姓,周同姓功臣,幫助周文王、周武王評定天下,封於今薊縣一帶;

秦國:贏姓,幫助周武王滅商,封於今西安西南一帶;

三家分晉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麼多諸侯國是怎麼來的?

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是為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晉文公設六卿開始,六卿一直把握著軍政大權,到晉平公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卿相互鬥爭。後來趙把範、中行滅掉又聯合韓、魏滅掉智,晉國開始名存實亡,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趙、魏為諸侯。開始了戰國七雄的天下爭奪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