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由國酒茅臺獨家冠名贊助的大型人文藝術類節目《信中國》,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信中國》以“信”為載體,甄選出的50多封信件,是從建黨以來收錄的2000多封共產黨員書信中精心挑選的,有偉人、名人的信,也有不為人知的普通共產黨員的信。眾多明星擔當信使傾情演繹,字字傳深情,句句訴力量。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一封“說勸信”,成就“大國工匠”

燈在光天化日下不能引人矚目,只有在黑夜才顯示它的光輝,你要像燈一樣發揮光亮,照亮前程!

這封信的故事從一個名字說起,李萬君,從1987年到2017年,三十年的時間,他從一名焊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

新加坡人見識了他高超的技藝之後,稱“從未見過這麼好的工人”,並開出了十倍高薪,卻被他毅然拒絕。三十年如一日,李萬君用堅持詮釋了工匠精神,他說:“技能報國是自己的終生夙願!”

而這些榮耀源於三十年前李萬君的父親---李世忠寫給他的一封家書: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人不能忘本,咱們得報效國家!”

在張嘉譯跌宕起伏的念讀下,無數觀眾忍不住為平凡而又偉大的李世忠、李萬君父子致敬。正是他們靠著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中國高鐵這張“中國名片”,更成就了當今的“中國速度”!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藏在牆縫未寄出的情書,還原一個立體的楊開慧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臉頰、你的額、你的頭,你是我的人,你是屬於我的。

1930年,年僅29歲的楊開慧被敵人槍殺。52年後,她寫給愛人毛澤東的信在牆縫中被發現,信中除了關心和思念丈夫,也表達了對革命的決心。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韓雪深情朗讀信件:“我要吻你一百遍......" 可惜,收信人終生都沒能收到信件。幸運的是,信件得以保存,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為愛為信仰而生的偉大女人。

如此熾烈的愛,那種深深的愛戀,萬般的思念,一字一句刻在了我們的心上。忍不住想,如果當年毛潤之讀到這封信件,是怎樣的心情。旁人已經觸動得淚流滿面。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想起《愛與孤獨》裡面的一段話寫道:

“身為中國人,若因懶於作書,而放棄了這分最溫暖的享受,實在太可惜了。儘管在此忙碌快節奏的工商業社會中,有電話錄音可以代替筆,可是筆墨文字所傳遞的靈犀一點,意味情趣與 ‘聞其聲如見其人’ 的電化工具究竟不同。古人說 ‘書信是千里面目 ’,並不一定指書中文筆之美、書法之工,也是指的那份親切感。不然的話,為什麼舊時代的人寫信,一開頭都要說 ‘如握 ’ ‘如晤 ’ ‘奉書快如覿面 ’呢 ?”

無可置疑,智能科技便捷了我們日常的溝通,現在也早已過了“家書抵萬金”的那個年代。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說“信是千里之外的眼睛”。雖紙短,但情長,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倘若真的要往家裡寄一封信,你會寫什麼?

也許一瞬間是語塞,或苦思冥想,或沉默無語;良久,或熱淚盈眶,萬語千言卻無從下筆。那種難以開口的問候,那些關於思念的極致和不敢當面訴說的愛與千絲萬縷,頓時湧上心頭。交織凝練,匯聚的是一份厚重的愛和深情。

愛侶之間,我們習慣熱烈地表達愛;而面對自己的父母,卻總羞於傾訴,話到嘴邊,又噎到喉嚨,往往忘了,父母才是第一個教會我們如何去愛的人。

很多人看過這個節目後,都表示忍不住想提筆寫信。但願我們不只是“想寫”,而是馬上執筆,把這一刻的情感傳達給你心裡掛念的那些人。

“愛需要及時,只差一秒,心聲都已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