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話說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西域多指中國玉門關、陽關以西的諸多國家和地區。西域國家主要分佈在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以北準格爾盆地的邊緣,利用從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綠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與羅布泊是西域地區的主要農業、生活水源。

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西域地區開始逐漸繁榮,西域各國利用地處東西方交往要道的地理優勢逐漸發展,在西漢管轄下各國的經濟文化得到極大發展。

《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佈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在張騫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至漢代,行政機構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範圍則已不只36國,《漢書·西域傳》亦記載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為50餘國。

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西漢文帝之初,匈奴的勢力擴展到西域地區,在這裡設置了"僮僕都尉"一職,對西域諸國進行監視,向它們徵收繁重的賦稅,並把西域作為進攻西漢王朝西北部的戰略基地,對西漢構成極大的威脅。漢武帝對匈奴進行戰爭時,為了截斷匈奴右臂,曾於建元三年(公元前 138 年),派漢中人張騫赴西域聯絡大月氏,欲利用大月氏與匈奴的矛盾,與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張騫雖因大月氏不願東返而未能完成此行的任務。但他在西行途中,傳播了西漢的國威,獲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使西漢政府增加了對西域的瞭解,溝通了西漢與西域各族之間的聯繫。漠北戰役之後,匈奴單于退往漠北,河西走廊也為西漢所控制,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經打開,但是匈奴在西域仍保存著相當的勢力,嚴重威脅著漢與西域的交通。

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漢武帝派張騫再度出使西域,欲招引烏孫回河西故地,與西漢共同對付匈奴,仍未達到目的。但張騫派出的各位副使,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等國。這些國家與烏孫都派出使者入漢答謝,使西漢與西域諸國的聯繫更加密切。從此,西漢同西域的交通頻繁起來。西漢王朝每年派到西域去的使臣,多則十幾批,少則五、六批,每批數百人到百餘人不等。這些使臣既擔負著政治使命,同時也攜帶著許多西 漢物產,與西域諸國進行經濟交流。西漢以絲織品為代表的商品源源不斷輸往西域。西域諸國也經常遣使入漢。匈奴統治者極不情願看到西漢政府和西域各國之間聯繫的加強,他們或派出軍隊嗎,或利用他們所控制的一些西域國家,劫掠漢使,遮斷道路,竭力破壞漢與西域的聯繫。為了確保西域通道,西漢政府在西域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

武帝時代激進的軍事政策還是有效果的,匈奴在西漢的猛烈攻擊下失去河西走廊一帶大片土地,被迫向北撤退。漢宣帝在位時期派遣將軍趙充國、辛慶忌等率軍向南進剿南羌,南羌反叛勢力逐步被剿平,殘部繼續向南逃竄。匈奴和南羌的勢力分別向北和向南逃竄,漢朝兩大勁敵被嚴重削弱,大漢通往西域戰略通道的威脅則大大減少。

漢朝在西域經營遠比匈奴成功,河西四郡設立之外,漢朝還據守西部兩關——玉門關和陽關,漢帝國開始將疆域沿著河西走廊向西擴展到玉門關一帶。

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武帝時代在西域的軍事成功更是讓西域諸國震懾,尤其是貳師將軍李廣利徵大宛那一次,“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從此以後西域諸國再也不敢為難迫害漢朝出使西域的使節了。

可以說武帝時代在西域的軍事成功為後來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當然此時匈奴在西域依然有不容小覷的勢力。到了漢宣帝即位的時候,漢帝國已經在事實上開始監護位於西域南道上的鄯善以西的西域諸國。不過對於西域北道,一開始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大漢擊破姑師國後,將其分為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並沒有完全控制西域北道上的西域諸國。

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西漢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鄭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帶),與匈奴爭奪東師,使護衛鄯善以西"南道"諸國安全。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歸降漢朝,鄭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鄭吉監護車師西北方(北道)各國的安全,因總領兩道,遂號都護,此後"都護"就成為西漢派駐西域的最高長官的正式官名。

西域都護官秩二千石,相當內地郡守,一般任期為三年。其下設副校尉、丞、司馬等屬吏。西域都護代表西漢中央政府監護西域諸國,具有對歸屬西漢的西域諸國進行管理、征伐、調兵、安撫、監督等權力,都護“鎮撫諸國,誅伐懷集之”。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從此“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兩千年前,中國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國組織,有五十餘個成員國

西域都護的設置,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加強了民族間的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標誌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同時,因其在當地實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域農業生產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