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圖為位於山東省膠州市大沽河博物館內的高弘圖雕像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高弘圖

(1583年-1645年)

字子獄、研文,號硜齋,山東膠州人,明末大臣,民族英雄。先後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御史、左僉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土、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高弘圖27歲考中進士後,授官中書舍人。因為他辦事兢兢業業,不久便被任命為御史。明末的御史,掌握監督大權,是朝臣爭相拉攏的對象。高弘圖一上任便立誓要遠離泥淖,絕不結黨營私。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高弘圖受命巡按陝西。入陝後,他細心訪查,逮捕煽動一些人作亂的奸人,並揪出他們在官府的內應。當地藩王府的太監張清,倚仗權勢庇護,橫行鄉里,無法無天,百姓有苦難言。高弘圖查明實情後,不顧藩王說情,將張清收捕下獄,並上疏堅持將其正法,以儆效尤。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高弘圖草書扇面作品)

藩王和太監,是明代臣子不敢觸碰的“雷區”。高弘圖官微言輕,卻不畏權勢,懲治不法,令當地豪強畏懼斂跡。此後,他又大刀闊斧地改革吏治,迅速扭轉了當地糜爛的政治風氣,贏得百姓的交口稱讚。一時間,陝西之地“吏治澄清,風裁肅然”。

崇禎五年,高弘圖擢升為工部侍郎。當時太監張彝憲備受寵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務。他聽說高弘圖忠直剛介,想和他攀交情、結黨援。張彝憲到工部後,高弘圖只是與他敘主客禮,並不趨炎附勢。後張彝憲召集侍郎議事,高弘圖稱疾不赴,7次上疏乞休,終因忤旨,被削籍歸裡。

高弘圖歸鄉後,傾心學術研究,先後完成了《易經著解》《史記論事》《綱目別見》《論史》《高弘圖雜著》《高弘圖尺牘》《血衣記》等著作。

山東省膠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廷祥說——

「膠檢專報」高弘圖:敢碰“雷區”的監察御史

高弘圖與奸臣同朝,能做到不激不隨,持守正直。他斥東林、劾閹黨、忤帝王,對事不對人,雖仕途跌宕,罷黜再三,卻初心依舊。在明末清軍攻打膠州時,他已是被罷官歸鄉之人,卻挺身而出保家守土。他用行動和抉擇昭示了骨鯁之臣的品性和操守。

近年來,膠州市檢察院堅持文化育檢,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精髓,致力於檢察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建設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長廊,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積極打造“廉潔膠檢”品牌。通過採取到現場接受教育、彙編廉政“口袋書”“鏡鑑”手冊、與幹警家屬簽訂“愛檢助廉”協議書等形式,將傳統文化中的“正能量”與檢察職業道德和司法辦案結合起來,教育和引導幹警樹立正確的廉政觀、司法觀,激發幹警鑽研業務、迎難而上的工作熱情,著力打造一支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檢察隊伍。

文:豐建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