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爲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滾滾紅塵歷史中,有功成名就,建功立業的人,也有功敗垂成,失敗慘死的人,我們學習他們的歷史的時候,都不甚唏噓。讀史可以明智,我們從那些成功或失敗的人身上可以習得經驗與教訓。例如劉邦和項羽,一個建立了漢朝,一個自刎於烏江。後世不斷有人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江東自古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那麼為什麼項羽不肯渡江呢?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使他徹底絕望,自刎於烏江。

項羽為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稱為西楚霸王,是古代赫赫有名的戰神。據說項羽少年時,既不愛讀書,也不愛練劍,惹得他叔叔項梁很是生氣。對於兵法很是喜歡,但是隻有三分鐘熱度,不肯多加鑽研。後來陳勝反秦,天下大亂,項梁打出光復楚國的旗號,揭竿而起。此時項羽和劉邦都是項梁的部下,後來項梁被殺,劉邦和項羽約定誰先攻下咸陽,誰就可以稱王。

鉅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終於消滅秦軍主力,項羽也因此名震天下。但是他坑殺投降秦軍二十萬,後來更是火燒阿房宮,展示出了他為人暴虐血腥的一面。雖然項羽對部下很是寬容溫和,但是治下不嚴,默許手下對收復的地方百姓燒殺掠奪,與劉邦約束部下,優待百姓形成對比,所以項羽雖有戰功,但是不得民心。這也是他悲劇的原因之一,後來他在垓下之戰戰敗逃亡時,被老農指錯路中了劉邦軍隊埋伏。

項羽為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項羽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沒有重用范增。范增這個人是個反秦鬥爭的主力,同時為人頗有謀略,善用奇計。他投奔項羽後,提出找出楚國後人,打出復楚的旗號,讓原楚國將領紛紛來歸,壯大了項羽的軍隊。之後他從劉邦不傷百姓,寬容降將的行為中看出劉邦想要稱王的跡象,在鴻門宴中屢次想要殺了劉邦,但是被項羽阻撓。范增看出項羽必敗,不久就離項羽而去。而劉邦麾下有將士有謀士,項羽空有勇,缺乏謀略,即使是戰神,也未免失敗。

自古以來,英雄難過美人關,項羽愛姬虞姬的死對項羽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項羽空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最後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這嚴重傷害了項羽自尊心。

項羽為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項羽已經看透了劉邦稱王是大勢所趨,即使他過了江東,捲土再來,與劉邦對敵,也將是戰亂不斷,而當時的百姓經過長時期的戰亂,已是苦不堪言。再說項羽雖然戰敗,但是他的傲氣讓他不能這麼灰溜溜的逃走,戰死在這的將士永遠回不去家鄉,讓項羽也是愧疚不已,所以最後自刎於烏江。

項羽為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所以,項羽最後至死不肯渡江,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他和劉邦對戰,也是無期相殺,百姓受難,所以他徹底絕望,自刎於烏江。無論項羽渡不渡江,也不妨礙他是西楚霸王,一代戰神,留名於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