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僞滿軍政部舊址:原本就是敗筆 卻又完美詮釋了什麼叫錯上加錯

常常覺得,音樂與建築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多數的國人尚無辦法欣賞的事情。

人們解讀這兩門藝術的障礙在於,它們的語言還沒有被大眾掌握,就如同人不識字便無法讀書一樣。

究其根本,我們身處的當下並不是一個審美的時代——那也許會是我們即將迎來的下一個歷史階段。這個時代的多數人還只對財富高山仰止,這似乎在提醒著各位,我們眼下的生活還處在較為低端的時代。

審美是一件需要門坎的事情,人的美感雖與生俱來,但若是沒有通過系統的學習、鑽研、思辨和領悟,便不必指望命運能直接喚醒你所謂的內在天分。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這座小樓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偽滿洲國軍政部舊址,始建於1935年。這個機構掌控的偽滿國軍,其主要職能是配合日本關東軍打擊鎮壓抗日義勇軍、大刀會、救國軍,為偽政權的鞏固奠定基礎。馬占山、張景惠、於芷山、於琛澄、邢士廉等人都曾就任過該機構的長官。

1935年9月,溥傑和潤麒從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時,就任步兵中尉和騎兵中尉的地方就是在這裡。1937年7月,偽滿政權把軍警合一,軍政部改為治安部。1943年4月,由於日軍戰況不佳,為穩定東北局勢,當局將警務司劃出併入鐵路警護隊,治安部又改稱軍事部。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在偽軍政部建築問世的年代,人們眼中的它還是一個龐然大物。假如偽滿“八大部”這個概念成立的話,那麼偽軍事部便是其中的頭牌。

然而“八大部”只是一個莫虛有的概念,如果你對偽滿時期的官廳建築稍有了解,就會因此衍生出許多的疑問。

比如說偽滿民生部得以入選“八大”之一,其對面一模一樣的勤勞部又因何不能入選?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一模一樣的偽滿民生部與勤勞部建築)

又比如說已經被拆除的蒙政部未能入選“八大”之列,而同樣已被拆除的文教部和興農部又為何能入選?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被稱為“第九大部”的偽滿蒙政部)

倘若你能對偽滿時期的歷史稍作系統梳理,便會了解到,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偽滿洲國的幾大部委在名稱、數量、職能上始終在變、在變…因而“八大部”的提法原本就是一個草率而虛妄的概念。

同樣虛妄的概念還有對這一時期建築風格的定義,現今許多文物保護牌上用“興亞式”這一提法來指代當時的官廳建築風格,這是後人對歷史資料的誤讀。

音樂和建築這兩個藝術門類常常與時局發生緊密的關聯,因而總是有一些作品會成為某個時期政治意圖的體現。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之初,當局為宣揚其“五族協和”的政治思想而向建築專家提出開創一種“具有一定滿洲趣味”的建築形式,在其官方資料中,這種建築形式被稱作“滿洲式建築”。

到了19世紀40年代,因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初期形勢趨好,偽滿當局舉辦了兩次建築競賽,在“復興亞洲”的政治情勢下才又提出了“興亞式”“復興式”的口號。因而“滿洲式”與“興亞式”兩種提法的誕生年代、歷史背景、政治訴求皆不相同,如今卻被許多學者混為一談。

印象君認為,偽滿軍政部舊址的建築樣式系從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建築中汲取了靈感,它的外形結構與長城建築體系當中的角樓、馬面如出一轍。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偽軍政部舊照與長城角樓比照圖)

這座建築的佈置在新民大街上的建築氛圍裡顯得不太合群。其他幾棟老建築全部採用南北對稱式的佈局形式,主立面設在建築中部,坐東朝西或者坐西朝東。只有偽軍政部是轉角建築,主立面安置在東北側,因此重心上較為靠前,從而呈現出爭強之勢。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如圖中所示,偽軍政部建築的重心相較於偽國務院更為靠前)

因此,在與之同期的建築陣營當中,偽軍政部多少顯得有些不太協調,這是該建築原本就存在的問題。在後來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這棟建築的違和感又進一步得到了強化。

抗戰期間,偽軍政部建築的“頭部”損傷嚴重,其塔樓的屋頂在1946年4月毀於戰火。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資料記載,該建築在1970年經歷了一次大修。在當今文物保護工作過程中,有兩種修繕手法最為常見——即在“修舊如舊”的大指導方針下,實施“創造性修復”和“保護性拆除”。這次大修之後,偽軍政部的樓體外觀和建築氣質發生了許多頗具創造性的改變。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偽滿洲國國務院是一件出類拔萃的建築作品,當然前提是沒有對面偽軍政部的亂入。建築從來都不是割裂於環境獨立存在的,對它而言,與之隔街相對的偽軍政部舊址就如同一個專門針對它搞怪拆臺的隊友。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首先,偽軍政部建築整體加蓋了一層。更加巨大的體量使得它與對面偽國務院建築的視覺關係變得越加不協調。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從遠處望去,右側的偽軍事部建築體量大於偽國務院,二者間失去了平衡感)

其次,原建築主體部分城牆垛口形式的女兒牆被替換為翹簷,還把屋頂和簷口原本和偽國務院顏色質感一致的深褐色琉璃瓦全部改換為綠色。此外,創造性加上的大幅裝飾浮雕,將軍事堡壘的莊嚴感瓦解得支離破碎,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最後,硬山頂的角樓被改換成體積更為巨大的歇山頂,還戲劇般地旋轉了90度。由此,詭異地造就了兩個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一是聳肩感,二是錯位感。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硬山頂與歇山頂)

歇山頂本是具備宮殿氣質的屋頂樣式,但問題在於,旋轉90度之後,屋頂側面山牆及山花板朝向了正面,使得建築的主立面變得秀氣有餘,威儀不足。天安門就是一個歇山頂建築,想一想如果你在廣場上看到了一個側面朝前的天安門會是什麼效果?從正面看去,偽軍政部碩大的屋頂及兩側“肩部”女兒牆突起的翹簷略顯厚重,就如同一個人頂著沉重的帽子又端著肩膀的感覺。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如果你從西北向或東南向打量這棟建築,最尷尬的部分就會極端顯露。這兩側明明是塔樓建築的正立面,和與之呈斜角的樓體搭在一起,簡直就是頸部關節旋轉式錯位的病態感。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就是這個角度,你要是覺得沒毛病,好吧,上面的話就算我沒說~)

小小的總結一下,重心上不協調,結構上不協調,體量上不協調,風格上不協調……在眾多方面看,偽滿軍政部建築都和它對面的老夥計達到了空前的不統一。原建築在設計上雖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卻沒有如今這樣不堪。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幾天前,為了攢這篇帖文,印象君特地來到吉大一院取影,發現管理區一側的窗景竟好生有格調。從窗戶向外一望,與之相對的便是偽國務院的塔樓。這批老建築升格為“國保”後獲批了一筆款項。修繕過後的塔樓似乎生出了一點異樣感,仔細端詳,該建築塔樓四面立柱上端的“睫毛”竟不翼而飛了,於是層次感立減。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修繕前後的偽國務院塔樓對比,箭頭部分便是缺失的一層)

時間真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東西。趕上了人們對審美麻木的年代,歷史建築的宿命也許就是如此:既怕沒人保護,又怕胡亂保護。

長春印象

一座城,一段滄桑往事

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读城|伪满军政部旧址:原本就是败笔 却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错上加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