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紅利市場——記煙臺紅利市場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工作後,我差不多每週逛一次紅利市場,近十年不輟。一則從迎新裡住處到紅利市場步行往返要一個多小時,可以鍛鍊身體;二則享受逛的樂趣;三則買點喜歡的海鮮和其他土特產品,滿足購物慾望和食慾。何樂而不為!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順著西南河路向北,過了北馬路進入會西街,向東至於大關前街(海濱街居民小區),北靠大海,南不過北馬路,這片海岸狹長地帶,便是盛名近20年的煙臺市中心芝罘區的煙漁紅利海鮮市場。

初到紅利市場,其場景簡直讓我難以置信: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的門頭房,一個挨一個的攤位,摩肩接踵的購物人群,攤主站在海鮮箱旁推銷產品晃動的身影和買賣雙方的頻頻交易,似過大年又似趕山會,猶如一幅濃縮版的“清明上河圖”; 錄入耳際的是近在咫尺的海浪拍打堤岸的撞擊聲,空中海鷗掠過的鳴叫聲,攤販電動喇叭的叫賣聲和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談論聲,匯成了不絕於耳的混雜聲,猶如一支沒有指揮的交響樂隊樂手在演練。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紅利市場是煙臺市中心區最大的海鮮綜合農貿市場,其規模之大令人瞠目。自西向東有幾百個棚廈攤位、200多個門市房和幾百個露天攤位,貨物供應異常豐富,以海鮮為主,日常生活用土特產品應有盡有。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有緊靠黃渤二海得天獨厚的優勢,熙熙攘攘的紅利海鮮市場裡,海產品主要來自市場本身的魚碼頭和就近海域的養馬島、崆峒島、芝罘島和蓬萊、長島等多個本市漁港及鄰市威海的石島、乳山、文登等地漁港,有刀魚、鮁魚、黃花魚、黑魚、牙片魚、偏口魚、鱸魚、鯧魚、擺甲魚、紅頭魚、雪魚等魚類,對蝦、基圍蝦、紅蝦、卡板蝦和梭子蟹、赤甲紅等蝦蟹類,天鵝蛋、扇貝、鮑魚、海螺、海蠣、海虹等貝類,海參、海腸等軟體類以及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品種齊全,上百及千。這些海鮮產品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季節的變化,不同季節又突出了不同的時令海鮮主題。老煙臺人和常逛紅利市場者都知道,桃花盛開的季節,活蹦亂跳的“桃花蝦”和鮮活的“桃花蛸”成為市場主角;“香椿咕嘟嘴”時,個大肥美的“加吉(魚)(真鯛)來喝水(上市)”;“過了穀雨打雜魚”的時候,鮁魚、鮐魚最鮮美;“豆黃蟹子麥黃鱉,春土魚秋勞子(鰩魚)”是應季海鮮……這也是煙臺人什麼季節吃什麼海鮮的基本規律,市場營銷量最大。休漁期間,紅利市場的海鮮照樣很多,但唱主角的是冷凍海鮮和養殖海鮮。一年四季還有海米、乾貝、蝦皮、蟄皮、魚乾等海鮮乾貨和肉類、禽蛋、蔬菜、果品、糧油以及各類調味品。除了自家日常需要採購外,如果你要招待客人又不想去飯店,只要到紅利市場轉一圈,一次就能備齊一桌美味的全部食材和調味品。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在我的印象中,繁華的紅利市場是煙臺市區的一道風景線。清晨四五點鐘,大海東方剛顯魚肚白,習慣了夜貓子生活的年輕人還在睡夢中,紅利海鮮市場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駕駛皮卡車、麵包車、三輪車、摩托車等運輸車輛的攤主,開始卸貨擺攤,“倒車請注意,倒車請注意……”奏響了市場的晨曲。6點鐘左右,隨著人流不斷呈擁擠狀態,市場拉開了一天忙碌的序幕;7點以後進入高潮,持續整個上午。早上的煙臺中心區,最擁堵的除了公交車,就應該是紅利海鮮市場了。幾乎與紅利海鮮市場的晨曲同步,市民或近或遠,或步行或乘公交或自己駕車,趕來採購食材和其他生活用品,叫賣聲、交談聲不絕於耳,喧囂的市場,喚醒了煙臺市民新的一天,而起早逛紅利海鮮市場成為不少市民的習慣。雙休日和節假日特別是臘月,逛市場的人流是平常的倍數,形容擁擠不堪、水洩不通一點也不為過。

紅利市場活蹦亂跳的海鮮和青翠欲滴的蔬菜,誘惑得煙臺人心無旁騖,讓老饕們更是涎水欲滴,我也欲罷不能。魚類身體鮮亮不打彎,眼睛透明;卡板蝦張牙舞爪,兩隻大鰲舞出巴嘎巴嘎的聲響;螃蟹雖被皮筋纏綁著,但小腿仍蠢蠢欲動;章魚的長腿竟能爬出魚箱,點一下飛蛤殼不小心能濺一身一臉水,就連宰殺的魚的血都是鮮紅的;黃瓜刺尖尖的,頭上頂著鮮嫩的黃花; 辣椒翠綠,西紅柿豔紅,不一而足。這使得市民毫不吝嗇地掏出錢包,爭相買購,今天買了明天還去買,天天使用新鮮的特色食材烹調地道煙臺味的美味佳餚。

說到紅利海鮮市場的誘惑力,我覺得經營者周到的服務和合理的價格,則是更勝一籌。紅利市場有著明確的商品分區,海鮮區、蔬菜區、肉食區、水果區、調味品區等分類明確,每個店鋪和攤位的經營品種又相對集中,賣貝類的不賣魚類,賣勞子魚的不賣鮁魚、雜魚什麼的,西紅柿、洋蔥等多是專賣,顧客到什麼地方買什麼,一目瞭然,省的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海鮮經營者把方便顧客的事做得細緻入微,如果你要買海蠣子、扇貝,可以帶殼,也可以把殼剝掉;安康魚一律剖開大肚子取出內臟;鯉魚、鰱魚和鯽魚可主動為你殺死,刮鱗取出內臟,清洗乾淨;如果你 要買勞子魚過年做“花魚”,攤 主可以免費 為你加工晾曬成淡幹,10天后來取,不僅省去你由鮮魚加工成淡幹複雜的勞動,還保證讓你滿意; 海參有淡幹,有鮮活的,還有高壓即食的,想買什麼樣任君選;就連攤主看到你手提多個小袋時,也會主動為你套上一個方便的大袋,你會不由自主地說聲“謝謝”。逛市場,商品價格是重要因素,我比較了周邊其他菜市場,得出的結論是,紅利海鮮市場的價格總體適中,有些甚至偏低。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煙臺人的習慣和紅利市場的誘惑力,使這周圍的公交站點特別火爆,有多路公交車停靠。大清早,拉著布袋小車的、拿著手提布袋的、徒手的,從四面八方趕來這裡逛市場的人,衝著這裡的商品,衝著這裡的價格,更衝著這裡的名氣。面對琳琅滿目的海鮮、蔬菜、水果、乾果、調味品,一圈兒下來,拖著滿載的布袋車,提著塑料發泡保鮮箱和大袋小兜,一臉的滿足與喜悅,再擠上公交車回家,雖花錢、擠車、負重,但心情舒暢。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著名文化名人汪曾祺先生有一段這樣描述菜市場的話:“到了一個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生之樂趣”。我這個當地人逛紅利海鮮市場的樂趣,還在於這裡有煙臺地道的海鮮,說地道的煙臺方言土語,更在於能體驗到這座海濱城市的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味,承載著的太多煙臺故事,濃縮了的煙臺經濟和市民生活,蘊藏著的厚重的煙臺歷史文化。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這裡雖是海鮮市場,但其自身和周邊,就是煙臺發展史的窗口。煙臺是1861年開埠後發展起來的新興港口城市,紅利市場的中心位置,是煙臺港由自然港池向人工港池發展建設的首條岸壁岸路。1901年煙臺商界籌銀40萬兩,始建東西岸壁岸路,全長924米,填地450畝,1903年竣工,與防波堤、公共碼頭岸路一道,成為推動煙臺港發展的早期三大工程之一,從而結束了船舶停在海里,靠駁船靠岸的歷史,為煙臺港躋身中國北方大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煙臺港的客貨碼頭早已移到別處,而這裡有10座碼頭登陸橋,海鮮上岸就是市場,就連近距離的運輸都不用,海鮮豈不是活蹦亂跳!

紅利市場東側的煙臺山下,是煙臺開埠後外國人最先搶佔的碼頭,1867年9月英國福開森公司首開煙臺至英國直接貿易航線,上海輪船招商局煙臺分局開通煙臺至牛莊、天津、上海、廈門、香港、爪哇等地航線。在大規模人工港池建設之前,這裡成為主要航線船隻的停泊碼頭;東西岸壁岸路與煙臺港早期私人碼頭之間,就是太平灣,現在仍是煙臺部分船舶的避風港灣和救撈設施的泊錨地。

常逛紅利市場,我也發現,這裡的環境較差,道路被攤主浸潤海鮮傾倒的海水侵蝕得斑斑駁駁,露天攤位參差不齊,設施水平較低,經營思路過於傳統甚至保守。這些與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海鮮市場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海鮮市場現代化、國際化的要求尚需付出很大努力。我們期盼著一個設施先進、環境整潔、產品豐富、銷售和烹飪有機結合的、能作為旅遊景點的煙臺紅利海鮮市場及早呈現在市民和外地遊客面前。如此,紅利海鮮市場的前景將會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