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讓“合村”變成看得見的“紅利”

婺城區讓“合村”變成看得見的“紅利”

日前,在婺城區白龍橋鎮濱江村文化禮堂內,一場豐富多彩的晚會熱鬧上演,這是濱江村文化禮堂建成後舉辦的第一次文藝活動,也是行政村規模調整後濱江村的首次“狂歡”。

舞臺上,來自馬徐、雅蘇和倪家自然村的村民合力表演歌舞節目,精彩紛呈;舞臺下,村民們歡聚一堂,一邊吃著團圓飯,一邊看文藝表演,氛圍喜慶祥和。

濱江村文化禮堂原先是倪家自然村的大祠堂,已經有188年曆史。自行政村規模調整以後,濱江村人口擴充到1800人,對於禮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濱江村投資150多萬元修繕文化禮堂,並將“孝文化”作為新村的文化載體。“原先我們村裡也沒有文化禮堂的,新村成立後,我們又有了共同的文化禮堂,特別高興”。濱江村村民告訴記者,有了這個大家庭,平時大家在文化禮堂內一起組織娛樂活動,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有利於村莊的發展。

而“合村”帶來的“紅利”卻遠遠不止這些。2019年5月份,濱江村的一條柏油路上多了十幾盞路燈,照亮了濱江行政村的兩個自然村。廣興路是濱江村的連村道路,這個寬度為6米的柏油路連接了倪家和雅蘇兩個自然村,是這兩個村相互往來的重要通道。但由於配套設施不完整,路面未安裝路燈,給晚歸的村民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行政村規模調整後,濱江村啟動新村資金,投資2萬多元,在廣興路安裝十幾盞路燈,照亮村民的“幸福路”。“我們能夠看到新村合併後的成效,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福利”,倪家村村民表示,她每天都要來往這條路,從原先的黑漆漆到現在的光明,她堅信以後村民的日子也會像這條路一樣走向光明。

婺城区让“合村”变成看得见的“红利”

“今年,村裡還給我們加了醫保補助,減輕了村民的負擔。”徐大爺是馬徐自然村的村民,他和老伴兩個人每年在村裡繳納最低檔560元的醫保,除去村裡每人100元的醫保補助,兩個老人一年也要繳納將近900元的醫保費用,壓力相對比較大。為增加村民的福利,做好“一碗水端平”工作,濱江村村民委員會將三個自然村村民醫保補助統一調整到每人300元。像徐大爺這樣的情況,兩個老人的醫保每年只需要繳納500多元,大大減輕了這個家庭的負擔。

據統計,目前為止,濱江村共計1600多人參與醫保繳納,村裡每年為村民補助的醫保資金將近50萬元。“為了鼓足村集體經濟的腰包,我們將閒置土地合理利用。”濱江村黨支部書記季小飛告訴記者,三個自然村合併以後,福利要共享,資源也要共享。倪家自然村有37畝閒置土地,為合理利用好土地資源,將37畝土地出租,分別用於廠房和停車場租金收取,一年租金將近50萬元。“這筆錢用於村莊建設和福利資金,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新村合併後,大家都是一體的。”季小飛說。

據瞭解,婺城區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後,行政村總數從原來的327個減少至189個,調減率達42.2%,189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9.55萬,平均村人口達到1035人。同時,全區不斷加快新村融合發展,實現“並建制、並三資、並人心,促發展、促民生、促振興”目標,讓“紅利”看的見,極大地推動了“擔當趕超、婺城圖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