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推進復工復產 好政策要“看得見 拿得到”

新華社杭州4月3日電 題:推進復工復產,好政策要“看得見,拿得到”

新華社記者裘立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其速度快,力度大,極大地提升了全國上下復工復產的信心。但在政策落實過程中,一些傳統運作方式無法適應戰疫需要,導致一些優惠政策“看得見,拿不到”。

這次疫情,擴散之快,範圍之廣,危害之大,前所未有,大量企業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訂單隨時可能取消,資金鍊隨時可能斷裂……這個時候,幫扶政策如同是“及時雨”,而落實政策的部門和人員相當於輸送管、滴灌機。

然而,不少企業和基層反映,面對疫情,一些部門和人員的執行不力,或者部門利益為重,或者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祟,並沒有把甘霖降到最需要的地方。

大疫當前,不少問題需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某些落實政策的部門依然實行層層審批制度,遇到企業因疫情急需資金週轉,貸款流程不夠優化,層層審批,進展十分緩慢。

中央明確要求降息減費。然而,一些金融機構對下屬機構的績效考核沒有改變,上面不讓利,下面不放手,以至於有政策、沒細則,政策落地出現梗阻。

再比如,一些地方出臺政策,對於國有資產出租給餐飲、店鋪等三產服務企業的,免收租金兩個月,結果不少這類企業反映,“紅包”大頭被二房東截留了,他們只嚐到一點甜味兒。

助力復工復產,落實優惠政策要穩、準、精。比如,疫情時期適度下放審批決策權限,減少層層審批環節;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細化盡職免責認定規定,讓基層解除顧慮,不因怕問責而影響幫扶工作。

各級有關部門要強調擔當精神,破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認真落實配套政策的執行細則,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讓相關企業“看得見,拿得到”,把“及時雨”真正灌溉到復工復產的根子上。

本文源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