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工作后,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近十年不辍。一则从迎新里住处到红利市场步行往返要一个多小时,可以锻炼身体;二则享受逛的乐趣;三则买点喜欢的海鲜和其他土特产品,满足购物欲望和食欲。何乐而不为!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顺着西南河路向北,过了北马路进入会西街,向东至于大关前街(海滨街居民小区),北靠大海,南不过北马路,这片海岸狭长地带,便是盛名近20年的烟台市中心芝罘区的烟渔红利海鲜市场。

初到红利市场,其场景简直让我难以置信: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门头房,一个挨一个的摊位,摩肩接踵的购物人群,摊主站在海鲜箱旁推销产品晃动的身影和买卖双方的频频交易,似过大年又似赶山会,犹如一幅浓缩版的“清明上河图”; 录入耳际的是近在咫尺的海浪拍打堤岸的撞击声,空中海鸥掠过的鸣叫声,摊贩电动喇叭的叫卖声和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谈论声,汇成了不绝于耳的混杂声,犹如一支没有指挥的交响乐队乐手在演练。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红利市场是烟台市中心区最大的海鲜综合农贸市场,其规模之大令人瞠目。自西向东有几百个棚厦摊位、200多个门市房和几百个露天摊位,货物供应异常丰富,以海鲜为主,日常生活用土特产品应有尽有。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紧靠黄渤二海得天独厚的优势,熙熙攘攘的红利海鲜市场里,海产品主要来自市场本身的鱼码头和就近海域的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和蓬莱、长岛等多个本市渔港及邻市威海的石岛、乳山、文登等地渔港,有刀鱼、鲅鱼、黄花鱼、黑鱼、牙片鱼、偏口鱼、鲈鱼、鲳鱼、摆甲鱼、红头鱼、雪鱼等鱼类,对虾、基围虾、红虾、卡板虾和梭子蟹、赤甲红等虾蟹类,天鹅蛋、扇贝、鲍鱼、海螺、海蛎、海虹等贝类,海参、海肠等软体类以及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品种齐全,上百及千。这些海鲜产品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又突出了不同的时令海鲜主题。老烟台人和常逛红利市场者都知道,桃花盛开的季节,活蹦乱跳的“桃花虾”和鲜活的“桃花蛸”成为市场主角;“香椿咕嘟嘴”时,个大肥美的“加吉(鱼)(真鲷)来喝水(上市)”;“过了谷雨打杂鱼”的时候,鲅鱼、鲐鱼最鲜美;“豆黄蟹子麦黄鳖,春土鱼秋劳子(鳐鱼)”是应季海鲜……这也是烟台人什么季节吃什么海鲜的基本规律,市场营销量最大。休渔期间,红利市场的海鲜照样很多,但唱主角的是冷冻海鲜和养殖海鲜。一年四季还有海米、干贝、虾皮、蛰皮、鱼干等海鲜干货和肉类、禽蛋、蔬菜、果品、粮油以及各类调味品。除了自家日常需要采购外,如果你要招待客人又不想去饭店,只要到红利市场转一圈,一次就能备齐一桌美味的全部食材和调味品。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在我的印象中,繁华的红利市场是烟台市区的一道风景线。清晨四五点钟,大海东方刚显鱼肚白,习惯了夜猫子生活的年轻人还在睡梦中,红利海鲜市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驾驶皮卡车、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运输车辆的摊主,开始卸货摆摊,“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奏响了市场的晨曲。6点钟左右,随着人流不断呈拥挤状态,市场拉开了一天忙碌的序幕;7点以后进入高潮,持续整个上午。早上的烟台中心区,最拥堵的除了公交车,就应该是红利海鲜市场了。几乎与红利海鲜市场的晨曲同步,市民或近或远,或步行或乘公交或自己驾车,赶来采购食材和其他生活用品,叫卖声、交谈声不绝于耳,喧嚣的市场,唤醒了烟台市民新的一天,而起早逛红利海鲜市场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双休日和节假日特别是腊月,逛市场的人流是平常的倍数,形容拥挤不堪、水泄不通一点也不为过。

红利市场活蹦乱跳的海鲜和青翠欲滴的蔬菜,诱惑得烟台人心无旁骛,让老饕们更是涎水欲滴,我也欲罢不能。鱼类身体鲜亮不打弯,眼睛透明;卡板虾张牙舞爪,两只大鳌舞出巴嘎巴嘎的声响;螃蟹虽被皮筋缠绑着,但小腿仍蠢蠢欲动;章鱼的长腿竟能爬出鱼箱,点一下飞蛤壳不小心能溅一身一脸水,就连宰杀的鱼的血都是鲜红的;黄瓜刺尖尖的,头上顶着鲜嫩的黄花; 辣椒翠绿,西红柿艳红,不一而足。这使得市民毫不吝啬地掏出钱包,争相买购,今天买了明天还去买,天天使用新鲜的特色食材烹调地道烟台味的美味佳肴。

说到红利海鲜市场的诱惑力,我觉得经营者周到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则是更胜一筹。红利市场有着明确的商品分区,海鲜区、蔬菜区、肉食区、水果区、调味品区等分类明确,每个店铺和摊位的经营品种又相对集中,卖贝类的不卖鱼类,卖劳子鱼的不卖鲅鱼、杂鱼什么的,西红柿、洋葱等多是专卖,顾客到什么地方买什么,一目了然,省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海鲜经营者把方便顾客的事做得细致入微,如果你要买海蛎子、扇贝,可以带壳,也可以把壳剥掉;安康鱼一律剖开大肚子取出内脏;鲤鱼、鲢鱼和鲫鱼可主动为你杀死,刮鳞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如果你 要买劳子鱼过年做“花鱼”,摊 主可以免费 为你加工晾晒成淡干,10天后来取,不仅省去你由鲜鱼加工成淡干复杂的劳动,还保证让你满意; 海参有淡干,有鲜活的,还有高压即食的,想买什么样任君选;就连摊主看到你手提多个小袋时,也会主动为你套上一个方便的大袋,你会不由自主地说声“谢谢”。逛市场,商品价格是重要因素,我比较了周边其他菜市场,得出的结论是,红利海鲜市场的价格总体适中,有些甚至偏低。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烟台人的习惯和红利市场的诱惑力,使这周围的公交站点特别火爆,有多路公交车停靠。大清早,拉着布袋小车的、拿着手提布袋的、徒手的,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逛市场的人,冲着这里的商品,冲着这里的价格,更冲着这里的名气。面对琳琅满目的海鲜、蔬菜、水果、干果、调味品,一圈儿下来,拖着满载的布袋车,提着塑料发泡保鲜箱和大袋小兜,一脸的满足与喜悦,再挤上公交车回家,虽花钱、挤车、负重,但心情舒畅。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著名文化名人汪曾祺先生有一段这样描述菜市场的话:“到了一个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生之乐趣”。我这个当地人逛红利海鲜市场的乐趣,还在于这里有烟台地道的海鲜,说地道的烟台方言土语,更在于能体验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味,承载着的太多烟台故事,浓缩了的烟台经济和市民生活,蕴藏着的厚重的烟台历史文化。

我差不多每周逛一次红利市场——记烟台红利市场

这里虽是海鲜市场,但其自身和周边,就是烟台发展史的窗口。烟台是1861年开埠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港口城市,红利市场的中心位置,是烟台港由自然港池向人工港池发展建设的首条岸壁岸路。1901年烟台商界筹银40万两,始建东西岸壁岸路,全长924米,填地450亩,1903年竣工,与防波堤、公共码头岸路一道,成为推动烟台港发展的早期三大工程之一,从而结束了船舶停在海里,靠驳船靠岸的历史,为烟台港跻身中国北方大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烟台港的客货码头早已移到别处,而这里有10座码头登陆桥,海鲜上岸就是市场,就连近距离的运输都不用,海鲜岂不是活蹦乱跳!

红利市场东侧的烟台山下,是烟台开埠后外国人最先抢占的码头,1867年9月英国福开森公司首开烟台至英国直接贸易航线,上海轮船招商局烟台分局开通烟台至牛庄、天津、上海、厦门、香港、爪哇等地航线。在大规模人工港池建设之前,这里成为主要航线船只的停泊码头;东西岸壁岸路与烟台港早期私人码头之间,就是太平湾,现在仍是烟台部分船舶的避风港湾和救捞设施的泊锚地。

常逛红利市场,我也发现,这里的环境较差,道路被摊主浸润海鲜倾倒的海水侵蚀得斑斑驳驳,露天摊位参差不齐,设施水平较低,经营思路过于传统甚至保守。这些与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鲜市场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海鲜市场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尚需付出很大努力。我们期盼着一个设施先进、环境整洁、产品丰富、销售和烹饪有机结合的、能作为旅游景点的烟台红利海鲜市场及早呈现在市民和外地游客面前。如此,红利海鲜市场的前景将会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