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被日本打敗,但到了蘇俄就輕鬆虐日本,這是怎麼回事?

涼嘻嘻

沙俄被日本打敗,指的是

日俄戰爭(1904-1905)

蘇俄輕鬆虐日本主要有兩件事一個是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一個是1945年蘇聯進攻關東軍。

先說為什麼日本會贏得日俄戰爭吧,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得到了鉅額賠款,這些錢大多被用於日本的軍事和工業發展,比如八幡制鐵所,就是使用戰爭賠款建造,為日本的戰爭提供了大量軍事資源。

其次,在日俄戰爭前夕,俄國內部矛盾已經非常突出,國內反對勢力不斷增強,這些都對日俄戰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最後,英國的支持

作為超級大國,英國和日本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走向,雙方於1902年結成英日同盟,共同抵制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

基於以上幾點,日本最終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跨入列強行列。

再來看看“諾門罕戰役”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諾門罕戰役最終是以日本人被蘇聯碾壓而終結的,摧毀了日軍北上的打算,給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戰爭的陰影。

實際情況蘇聯並沒有那麼強,日本也並沒有那麼慘。

諾門罕戰役在蘇,日雙方實力相差很大的情況下,傷亡總數則是日軍1.74萬比蘇軍2.57萬,日軍佔據了優勢,所以說諾門罕戰役,蘇聯只是取得了氣勢上的勝利。

蘇聯唯一一次完虐日本,就是日本投降之前,蘇聯對關東軍的戰爭。

這次戰爭蘇聯軍隊雖然風捲殘雲,幾天時間就消滅了號稱“皇軍之花”的幾十萬關東軍,但是勝利的“含金量”也不高。

首先,關東軍早已今非昔比,雖然名義上還有70萬人,但是精銳早已被抽調,剩下的關東軍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而且武器裝備嚴重不足。

其次,蘇軍剛剛取得了西線戰場對德軍的完勝,士氣正勝,反觀日軍,就連本土都岌岌可危,毫無士氣可言,失利是必然的結果。

縱觀以上三場日俄,日蘇之間的戰爭,蘇聯也僅有在日本投降前輕鬆虐了一下“關東軍”而已,其根本原因還是大勢所決定。


一點點歷史

這題問得好!

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戰勝沙俄獲得朝鮮的完全控制權和以及南滿的殖民特權,與沙俄在我國東北平分勢力範圍。也是近代史上亞洲尤其是東亞國家第一次取得對西方國家的戰爭勝利。而且沙俄的遠東擴張從此被徹底的阻止了,不得不調轉過頭西進,而與德奧發生帝國衝突,從而在一戰時站在曾經多年的盟友德國對立面,加入英法的協約國中。

而到了蘇聯時代,尤其是二戰時期,日本曾經有過北上和南下之爭,北上則是通過外蒙古和西伯利亞與德國人會師,南下也是東南亞印度中東一線。歷史上最後日本選擇了南下路線。究其原因,則是因為1939年日蘇爆發了諾門坎戰役。此時的蘇聯正在裝備升級,裝甲部隊陸續配備中,但處於大清洗時代,軍隊組織度要低於日本,但由於朱可夫更先進的軍事指揮和軍事裝備的現代化,還處於步兵理論的日軍空有高昂的士氣,卻不得不在此栽了個大跟頭。儘管蘇軍也是慘勝,但蘇軍正處於恢復期上升期,而日軍則是歷史頂峰,最終只能認識到打通西伯利亞是絕望的。而到了二戰快結束時,蘇聯出乎日本想象的較為輕鬆突破日本在東北設置十幾年的防線,更是讓人覺得蘇聯時期的日本在蘇聯面前就是戰五渣。

以上就是沙俄和蘇聯時期對日本戰爭的不同歷史。

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日俄戰爭。

此時的俄國正好處於1905年革命爆發前,俄國迫切需要戰爭來轉移國內民族矛盾。但此前,由於甲午戰爭日本獲得巨大的利益,觸動了俄國遠東謀劃,因此俄國加速入侵東北,尤其是八國聯軍後,俄國已經事實上佔據了東北,甚至設置了遠東總督來管理東北。而且還插手日本在朝鮮的統治,意圖奪取朝鮮。

這不僅讓正處於帝國主義上升期的日本不能容忍,也極大的觸犯了大英帝國的全球戰略。英帝國需要限制俄國,並將他調轉回歐洲對付德國,所以英日同盟成立了,這個同盟就是專門針對沙俄。

所以當日俄雙方開始備戰時,英國開始大力支持,日本又在英國新造軍艦,日本在英國發放鉅額戰爭債券…而此時的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還沒修好,向中國東北投放兵力輸送能力極其低下,遠東太平洋艦隊也不如日本。。。總之俄國最後戰敗主要是後勤差距太大,以及海戰純粹是自尋死路,波羅的海繞了半個地球的增援艦隊一路受國際法制約難以在中立國補給休息就一下子鑽進日本聯合艦隊的口袋裡。

所以總的來說日俄戰爭實際是日本贏得很僥倖。這場戰爭和甲午戰爭一樣都是日本輸不起的戰爭,輸了就要被西方國家踩在腳底下,背上數十年的鉅額債務無法翻身。更何況,戰爭的最後都是日本自己已經無力繼續下去才結束的。

2.諾門坎戰役。

諾門坎戰役如同二戰中擁有更新軍事理念的德國擊敗軍事實力更勝一籌的法國一樣。

戰前的日本關東軍也認為蘇聯無論武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士氣韌性等等,甚至是兵力都要高過對手。

法國也是這樣判斷的。

事實證明更先進的軍事理念是可以改變軍事實力的。

我想朝鮮戰爭中的聯合國軍指揮官也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蘇聯對於沙俄來說,軍事上是更新換代了。而日本陸軍受限國家實力,還停留在一戰時期。

其實日本海軍的軍事理念也不高,雖然航母用的不錯,但,日本海軍總體上還是在鉅艦大炮的老思想,如被擊沉的大和號。有錢造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卻不多造航母和飛機,所以日本海軍也是老古董。


Asso

清朝末年沙俄與日本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了一場日俄戰爭,最終沙俄失敗了。沙俄的失敗是必然結果。二戰後期蘇聯輕鬆戰勝日本也是必然結果,以下由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1.1905年日俄戰爭中沙皇俄國失敗了。沙俄失敗的原因是在戰略上受到了美國和英國的牽制。無法專心攻打日本。美國和英國也希望日本削弱俄國的國力,防止俄國繼續稱霸歐洲和世界。

2.日俄戰爭中,當時俄國的戰略重心還是在歐洲,而遠東地區處於次要位置。因此,沙俄政府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沒有派出大量的軍隊進入中國東北與日本作戰。



3.日本為了在東亞地區稱霸,舉全國之力與有限的沙俄軍隊進行對抗。日本通過佔領大連港獲得了路上的前進基地。由於中國東北離日本比較近,因此日本的戰爭補給非常順暢。而沙俄的戰爭補給時斷時續,因此沙俄軍隊受到了戰爭消耗而無法及時補充,導致戰爭失敗。



4.二戰期間,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工業國家,他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所有軍工產業需要的原材料都能夠自給自足。而日本缺乏資源、面臨多線作戰、消耗了大量的國力。日本的工業基礎也被美軍的地毯式轟炸摧毀了,因此日本的失敗是必然結果。


杜達特洛夫斯基

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蘇聯時期,俄國實現了初步工業化和軍事化,和沙俄時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截止二戰前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1913年-1937年蘇聯工業在世界上的佔比從不到5%提升到接近15%,20多年時間增加了3倍以上。


蘇聯的工業和軍事實力,也許相對於沙俄後期增加了3倍以上。


二,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發展

在1904年的沙俄時期,俄國大約百分之九十的軍隊都在西部,而在遠東則不到十萬人,日本卻可以動員25萬人在海外作戰,雖然緊急徵兵後俄國在人數上趕上了日本,但武器訓練,整體實力上還是落後的。


這是因為當時的俄國西伯利亞鐵路是單線的,運力有限,所以遠東是俄國的薄弱環節。


到1933年,西伯利亞鐵路完成了複線建設,運力提高了2倍多,所以蘇聯的龐大工業實力,終於可以到達遠東。


所以綜合以上兩個因素,才是蘇聯可以輕鬆戰勝日本的緣故。


紅楓歷史觀

看了一些倭雜的回答,除了會造謠撒謊以外,這些垃圾什麼都不會。所謂的日俄戰爭,其實並不是只有日本和俄國,戰爭之前,日本就和英國結成了軍事同盟,隨後美國又加入了英國日本的同盟。日本戰爭費用的40%是美國和英國提供的。美國同時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工業設備以及戰爭物資。英國更是在戰爭期間阻撓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到達亞洲,導致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繞道非洲,航行了大半年才到達亞洲,士氣低落幾乎崩潰,還沒打就輸了一半。最重要的也就是俄軍的後勤補給需要從歐洲通過西伯利亞運到遠東,當時鐵路還沒有修通後,幾千公里的寒地運輸極其困難,也極其混亂,戰爭打的是後勤,沒有好的後勤,戰爭也就輸了一半。加上倭族軍隊採用的是偷襲,不宣而戰。以上原因是日俄戰爭,俄軍失敗的主要原因。但是按照雙方的軍事裝備損失和人員傷亡數量來看,幾乎一樣!所以說日俄戰爭談不上是倭國的勝利,日俄戰爭是英國和美國的勝利。日俄戰爭,如果日本沒有英國和美國幫助,倭國肯定打不過俄國,這是必然。至於二戰的蘇聯軍隊和倭族軍隊的較量,那幾乎就是蘇聯軍隊的拉枯摧朽拉。即便是在關東軍最強盛的時期,蘇聯和日本在諾門坎也爆發了一場戰役。倭國甚至把自己的寶貝疙瘩唯一的一個裝甲師團都派出去參戰。結果被蘇聯軍隊全部消滅。迫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壓力,倭國關東軍被迫向蘇聯軍隊求和。蘇聯當時的主要對手是德國,他的主要戰場也是在歐洲,所以就同意了倭國的和平請求。而二戰後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圍殲關東軍的蘇聯軍隊,已經是經受過德軍鐵血考驗的軍隊了,其攻擊力根本就不是當時倭族關東軍這種低級軍隊所能承受的,所以只用了一週時間,蘇聯人就消滅了經營和盤踞在東北多年的倭族關東軍。


滴泉溪河江海流

日俄戰爭成功的原因

日本出兵獲得清政府的同意,有一定的“道義”支持

1990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由於“議和團”的“扶清滅洋”活動,沙俄政府的殖民利益受到破壞。沙俄政府借“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佔據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侵佔東北只是“白俄羅斯”“開胃菜”,沙俄政府的真實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類似“小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為俄羅斯組成部分的“黃俄羅斯”。

東北三省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面對沙俄的咄咄逼人,清政府不可能無動於衷。清政府宣傳表面“局外中立”政策,實際暗助日本。

1903年11月底,日本參謀本部派遣曾做過北洋軍教官的日軍大佐青木宣純以使館副武官的身份緊急來華,與袁世凱面商日中聯合組織情報機構和招募東北“馬賊”等事宜。

1903年底,青木宣純與袁世凱就諜報合作達成一致,袁從北洋軍中挑選數十名精幹士官,與其組成了聯合偵探隊。這些北洋軍官中有位人物很是出名,曾為日軍密探後獲日軍勳章。此人便是“吳佩孚”。

清政府不僅在諜報方面給予日本支持,還為日本的提供軍火、經費。俄日戰爭期間,直隸提督馬玉昆,為日軍的“特別任務班”提供了“大量的炸藥”,“白銀”。雙方還約定了暗號,以便特別任務班成員在遇到危急情況時能遁入清軍兵營獲得庇護。馬還承諾派遣軍官協助其招募馬賊等

戰術上的“以逸待勞”

從戰術上來說日軍是以逸待勞,當時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貫通,俄羅斯陸軍雖然強大,但是要從東歐把力量投送到遠東來還是非常困難的。每次俄羅斯拼盡全力送一小股軍隊過來,馬上就被日本集中優勢兵力消滅。

俄國是在為晚餐而戰,日本是在為生存而戰

對於日本來說,其綜合國力是遜色於沙俄的,鋼鐵產量和經濟都落後於沙俄。1904年2月,日本人私底下在向英美借款籌集軍費,沒錯就是“借錢打仗”。這種事情也只有日本人做的出來,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拼命的勁頭和為賭國運的“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同樣是為了“東三省”,日本和俄羅斯的心態是不同的。俄羅斯只是為了殖民而殖民,日本除了殖民還帶有“國運存亡”的態度看待這場戰爭的。

蘇日戰爭失利的原因

日本是道義失利多線作戰,海軍沒有發揮用處

日本與中國處於敵對狀態,再與蘇聯為敵處於“二線作戰”的窘境。在中國戰區的戰爭成果獲得不併巨大,因為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和國民黨的正面戰爭,使得中國沒有完全成為日本的大後方。

在日本的陸軍是弱於蘇聯的情況下,強大的海軍卻於美國作戰。要知道,俄日戰爭中,日本海軍才是王牌,“對馬海戰”,是日本海軍成名戰役。日本海軍是有優勢的,但這個優勢軍種選錯了對手。

西伯利亞鐵路貫通

西伯利亞鐵路貫通,為蘇聯提供了物資保證,和人員輸送的便利性。


碣石瀟湘

因為那是蘇聯,蘇聯和沙俄根本就是兩回事了。

在蘇聯,士兵有著極強的國家榮譽感和軍人榮譽感。


事實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以因為國家制度的改變而取得根本性的變化。沙俄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封建國家,其軍事制度還是過去體系,建立了層次和等級分明的階級,其軍官多為沙俄貴族,但是遠東的士兵都是窮苦人民,戰鬥力非常堪憂。那些士兵往往是一群沒有追求,就算是打勝仗也當不上貴族的人,那些人只是為了解決一口飯吃,其實也就毫無國家榮譽感可言。但是彼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軍隊已經是國家的軍隊,士兵都是按照統一的規劃和編制進行部署,願意為國效命,有著很強的國家榮譽感和軍人榮譽感,所以爆發出很強的戰鬥力。

蘇聯的士兵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享受國家的福利待遇更高,因此更具社會責任心。


但是蘇聯不同,蘇聯的士兵不僅僅是為國而戰,而且還是為了人民,為了自己而戰,蘇聯的士兵社會地位非常高,甚至比現在的俄羅斯軍人社會地位還要高,軍隊蘇聯國家體系中屬於獨立的組成機構,但是可以調動全社會的資源為其服務,在蘇聯,士兵家庭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和待遇極高,甚至可以在專門的住宅小區裡免費用水、用電,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資配給,因此士兵也有著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另外,蘇聯的國家體制使得蘇聯經過多個五年計劃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工業和生產力在二戰爆發之前已經僅次於美國,甚至制定了龐大的造艦計劃,若不是二戰倉促爆發,蘇聯可能都會成為歐洲第一海軍強國,所以國家制度的重要性,通過沙俄到蘇聯的變化,體現得淋漓盡致。

著名的一張照片,蘇聯攻克柏林,這樣的成就可不是沙俄那種國家可以取得的。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事實上日俄戰爭中日本的獲勝極其僥倖:從總體上而言沙俄無論疆域、兵力、武器裝備幾乎樣樣不輸日本,真正擊敗沙俄的不是日本,而是沙俄國內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以及沙俄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當然日本巧妙地利用了這種矛盾:利用英日同盟牽制沙俄,又在沙俄後方廣泛開闢經濟戰線、情報戰線並對沙俄國內的反對勢力提供支持。儘管沙俄的整體國力強於日本,但此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尚未竣工,沙俄難以將兵力從自己位於歐洲部分的核心地帶調往遠東,換句話說沙俄在遠東的軍事實力不及日本,更何況還要受國內局勢和英美列強的牽制。儘管如此,沙俄最終還是有條件地地與日本談和並堅守不割地不賠款的底線。也許有人會說南庫頁島,可那是沙俄得自中國,自然不太心疼。

至於說蘇俄完虐日本主要有兩次:一次是二戰前夕的諾門坎戰役,另一次是二戰末期蘇軍出兵對日作戰。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沙俄時代儘管擁有遼闊的疆域,但沙俄的工業實力軍事實力在列強中並不突出,蘇聯卻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產量大國。此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已全線竣工,蘇聯得以將兵力及武器彈藥、補給物資等等源源不斷供應到遠東地區。儘管和德國的戰爭部分削弱了蘇聯的實力,但也大大提升了蘇軍的實戰經驗。另外相比日俄戰爭時英、美暗助日本而言:這次世界主要大國都站在蘇聯一邊。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失敗,關鍵原因是俄國當時在政治上仍然實行沙皇專制統治,資本主義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同時,軍隊中的不少貴族軍官軍事專業素質差、缺乏勇敢精神和犧牲精神。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資本主義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而且當時的日本軍隊深受軍國主義思想薰陶,充滿勇武精神。同時,日本軍隊中還有像乃木希典那樣的優秀將領,在關鍵時刻能發揮重大作用。結果日本軍隊靠勇武精神及正確的戰略戰術在戰爭中擊敗了俄國軍隊。

十月革命後,偉大革命家列寧和他們的戰友們一起創建了一支真正忠誠於革命、有堅定信仰的革命軍隊---紅軍。這支軍隊主要由工農群眾組成,他們是為了自己階級的解放而戰,在勇敢精神方面遠強於沙俄軍隊。加上當時有一批優秀革命軍事人才在戰爭中脫穎而出,使得紅軍在革命戰爭中連連取勝,他們先後打敗了高爾察克、鄧尼金及弗蘭格爾軍隊,還擊敗了協約國干涉軍。後來,由布柳赫爾(加侖將軍)指揮的紅軍挺進遠東,這支無產階級的鋼鐵之師以大無畏的革命勇敢精神壓倒了當時盤踞蘇聯遠東地區的日本軍隊,最終將日本軍隊擊敗並光復了遠東地區。


疾風猛士

這個問題是很好回答 要想知道兩個國家在兩個時期打了兩場結局不同的戰爭 只要分析這兩個國家在兩場戰爭時期不同的內外因素就行了

先說日本在日俄戰爭時期中戰勝的內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增強了綜合國力 躋身世界列強的隊伍之中 甲午戰爭後獲得大量戰爭賠款擴充了軍備 又增強了其軍事實力 國內士氣高漲

外部因素 通過明治維新 甲午戰爭西方列強承認其國際地位 支持其殖民野心

在說說沙俄在日俄戰爭時期中戰敗的內外部條件

內部因素 沙俄國家內部矛盾尖銳 底層人民不滿貴族們的壓迫和統治 階級鬥爭激烈 國內局勢不穩定

外部條件 西方列強通過支持日本打壓沙俄在東亞的影響力 維護其自身的殖民利益

然後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蘇戰爭中戰敗的內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 日本在戰爭後期兵源不足 士兵軍事素質低下 物資匱乏 軍事裝備和戰術落後 日軍在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場上連連失敗軍隊士氣低落

外部因素 德意投降 中國拖住日本大部分兵力 美國也逼近日本本土 日本戰敗已成定局

最後是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蘇戰爭中戰勝的內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 蘇聯經過蘇德戰爭的勝利增強了軍事實力 提高了軍隊士氣 蘇軍在兵力和裝備上都優於東北的關東軍 在戰術上也領先對手

外部因素 蘇聯的主要對手德國已經投降 中國美國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消耗掉大量日軍 日本抽調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支援其他戰場導致東北的關東軍戰鬥力不足

總之戰爭只會是此消彼長的過程 沒有哪個國家能常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