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機市場風雲再變 小米「反彈」後金立靠它「自救」

金立自資金斷鏈問題發生以來,生產自救便一直沒有停歇。從裁員到資產變賣,此次預“出手”的價值約為2億人民幣的印度業務被看作為是其進一步自救的砝碼。事實上,在國內智能機市場接近飽和的狀態下,海外業務曾是金立發展的重點,印度市場更是曾為海外業務最多貢獻過近70%的銷量。2014年,有數據顯示金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一度接近400萬臺,遠超同市場內的其他國產廠商。

著眼於整個印度市場,曾經長期以來“三星+四家本土廠商(Mircomax、Intex、Lava、Karbonn)”構成著該市場的版圖格局。受惠於人口與4G通訊市場的利好,這片熱土逐漸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小米、OPPO、vivo等眾品牌陸續“小跑入場”,在國產手機的攪動下,市場格局不斷改變。

在小米“觸底反彈”的2017年,海外業務出貨量的增長功不可沒,更是在印度市場躍升至了第二名。而後,小米不斷髮力實現超越。目前來看,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小米以30.3%的市場份額保持了龍頭地位,三星則被擠在第二位,佔有份額為25.1%。

而反觀金立,從為印度手機制造商Micromax貼牌生產手機,到自身品牌躋身市場“六強”,曾經風光過的“老兵”卻未抵擋過“新玩家”的迅猛增勢。儘管印度市場金立已經“大勢”不再,但資金鍊斷裂重創下,印度“賣身”則也成為了其渡過難關的重要之舉。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小米、三星、vivo、OPPO依次佔據了印度市場份額的前四名位置。同時有消息稱,蘋果也開始覬覦起了印度市場,預以中端手機持續發力。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金立並不輕鬆,有數據預估,其目前在印度市場中的份額約為2-3%。

而Karbonn控股公司Jaina Group的發起人Pardeep Jain和金立印度公司的股東Arvind R Vohra卻認為恢復金立品牌並不難,以雙方在手機界的資源經驗,加之金立在當地消費者中的認可度,被“接手”後的金立仍被一些業內人士看好。

據悉,買方已經開始聯繫貿易伙伴,並表示將在今年10月之前重振金立品牌,並推出功能豐富的智能手機,欲與目前的市場“王者”小米競爭。在各大手機廠商的垂涎下,伴隨不斷的變化,印度手機市場的格局未來將如何變動更加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