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机市场风云再变 小米“反弹”后金立靠它“自救”

金立自资金断链问题发生以来,生产自救便一直没有停歇。从裁员到资产变卖,此次预“出手”的价值约为2亿人民币的印度业务被看作为是其进一步自救的砝码。事实上,在国内智能机市场接近饱和的状态下,海外业务曾是金立发展的重点,印度市场更是曾为海外业务最多贡献过近70%的销量。2014年,有数据显示金立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一度接近400万台,远超同市场内的其他国产厂商。

着眼于整个印度市场,曾经长期以来“三星+四家本土厂商(Mircomax、Intex、Lava、Karbonn)”构成着该市场的版图格局。受惠于人口与4G通讯市场的利好,这片热土逐渐成为了国产手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小米、OPPO、vivo等众品牌陆续“小跑入场”,在国产手机的搅动下,市场格局不断改变。

在小米“触底反弹”的2017年,海外业务出货量的增长功不可没,更是在印度市场跃升至了第二名。而后,小米不断发力实现超越。目前来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小米以30.3%的市场份额保持了龙头地位,三星则被挤在第二位,占有份额为25.1%。

而反观金立,从为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贴牌生产手机,到自身品牌跻身市场“六强”,曾经风光过的“老兵”却未抵挡过“新玩家”的迅猛增势。尽管印度市场金立已经“大势”不再,但资金链断裂重创下,印度“卖身”则也成为了其渡过难关的重要之举。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三星、vivo、OPPO依次占据了印度市场份额的前四名位置。同时有消息称,苹果也开始觊觎起了印度市场,预以中端手机持续发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金立并不轻松,有数据预估,其目前在印度市场中的份额约为2-3%。

而Karbonn控股公司Jaina Group的发起人Pardeep Jain和金立印度公司的股东Arvind R Vohra却认为恢复金立品牌并不难,以双方在手机界的资源经验,加之金立在当地消费者中的认可度,被“接手”后的金立仍被一些业内人士看好。

据悉,买方已经开始联系贸易伙伴,并表示将在今年10月之前重振金立品牌,并推出功能丰富的智能手机,欲与目前的市场“王者”小米竞争。在各大手机厂商的垂涎下,伴随不断的变化,印度手机市场的格局未来将如何变动更加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