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龍巖以數位化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劉慈欣的《三體》有一名句: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此刻,閩西紅土地,正在進行一場“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務文明再造:載體——e龍巖,政府網上公共服務平臺。

五個多月來,以全新理念建設的e龍巖,積極探索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充分利用網絡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深受市民認同與推崇,得到省裡肯定和推廣。

平臺變親了

從窗口到手機

市民把政府“裝進口袋”

“現在越來越離不開它了!”劉維文說,e龍巖功能豐富而便捷,從學“名師課堂”,到看本地新聞,再到“隨手拍”反映問題,以及查詢水電、醫保、公積金賬單,買車票、看天氣等,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這個APP搞定。

【做法】群眾已在手機上,政府服務也要轉到手機上。作為市級統一的政府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龍巖以市民需求為導向,設置各項便捷功能,打造移動網上辦事、政民快捷互動、統一資訊服務、資料免費共享的四大中心,推動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從線下到線上、從電腦端向手機端轉移,形成政務服務掌上模式,讓市民把政府裝進口袋。

方式變活了

從“政府端菜”到“市民點菜”

對自己狠心讓百姓舒心

【故事】5月16日晚,市民曾先生在e龍巖“隨手拍”反映中心城區六一廣場邊路面的減速帶壞了,露出尖銳鋼釘,存在安全隱患。平臺收到信息後馬上轉至市交警支隊,轄區交警立即前往查看,1小時後,交警支隊回覆確認,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次日,減速帶得到修復。

“現在找政府辦事方便多啦!”曾先生說,過去碰到這種情況,要找到負責的部門得費好大的周折,嫌麻煩往往就不反映了。現在只要用手機拍個照把問題描述清楚,就有人來解決了,既方便又管用!

【數據】截至5月20日,e龍巖“隨手拍”累計受理群眾訴求件11861件,滿意度97.5%,近期每天達170多件,最高一天201件。運用大數據分析,針對“隨手拍”反映集中的偷盜“三車一瓶”、噪音異味汙染、城市供水、佔道經營等問題,市政府專題研究部署,建立長效機制,由點到面解決群眾反映的堵點、難點。

【做法】百姓隨手拍,政府趕緊辦。e龍巖“隨手拍”“政企直通車”上線以來,市民和企業可隨時隨地在線反映各類問題或建議,訴求無障礙及時通達。政府部門24小時值班備勤,訴件限時辦結,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落實,政民出現高頻互動。政務服務從過去的“政府端菜”向現在的“群眾點菜”轉變,實現共建共治共享觸角向最基層延伸,增進了市民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激發了社會治理中群眾的主人翁意識。

效率變高了

從滿街跑到不用跑

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

【數據】截至5月20日,全市通過e龍巖提交審批類辦件5.61萬件,其中手機APP提交15457件,佔27.5%。生活賬單日均查詢約1500人次,汽車訂票日均交易約550單,實時公交日均訪問約7000次,預約掛號累計7586次。政務服務效率越來越高,其中“隨手拍”訴件2-5個日曆日內辦結並答覆,比省12345平臺要求的時限壓縮50%以上,辦理效率居全省前列。

【做法】e龍巖參照網購智能、高效、規範、便捷的特點進行建設,全面梳理導入政務和便民服務資源,對能通過手機網辦的事項統一入口、流程再造、統一出口,同時強化實體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的流程再造,以線下支撐線上,讓市民辦事立等可取。就像從商店到超市、再到淘寶的購物方式轉變一樣,e龍巖推動群眾辦事實現從滿街跑、滿樓跑向“一趟不用跑”轉變。

理念變新了

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創新

實現“政府服務人民”

【故事】重回復輕辦理、真回覆假辦理,應付了事、推諉扯皮,在群眾中造成極為不良影響。今年4月28日,新羅區南城街道辦事處因敷衍辦理e龍巖訴求件而受到通報。通報指出,截至4月20日,南城街道辦事處共辦理e龍巖“隨手拍”72件,相當部分辦件未按要求進行辦理,有的甚至出現“神回覆”現象。

受到e龍巖辦嚴厲通報後,南城街道痛定思痛,對群眾訴求件辦理回覆工作不力的街道經辦人以及蓮東社區、大同社區進行問責處理;正視問題,針對通報所列的11件訴求事項逐件落實整改。同時舉一反三,重新制訂辦件處置長效機制,確保群眾訴求件處理及時到位,真正解決問題。

【數據】全市7個縣(市、區)、龍巖經開區和百餘個市直相關單位、20多個與民生相關的企業單位,均作為訴求件承辦單位加入e龍巖“隨手拍”平臺系統,服務範圍覆蓋市、縣、鄉三級。e龍巖效能監督實行每旬一通報、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考評,至目前累計發佈17期通報,3起反面典型案例的相關單位和責任人受到問責。

【做法】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倒逼政務改革。各級各部門在e龍巖的服務行為,全程留痕,辦事結果讓群眾評價。市委、市政府將各部門的辦件效率、群眾滿意率作為文明單位評選、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精準考評,定期通報,讓慢作為、不作為現象無處遁形,倒逼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深化改革、創新服務,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