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那條路,鋪滿了我們兒時的故事!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我老家太平河橋東的那條路,一直就在那,估計比我大好多歲。坑坑窪窪的路面裝滿了很多我們小時候的故事 “海洋,你有手機,拍個照片吧!聽說要修路了!留個照片以後大家還能看看。”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時候,老家太平河橋向東的這條路就在了,村裡人都叫它——河東大路。收割栽種,上街趕集都要走這條路,小時候的記憶中路很寬,因為不僅可以走人走牛,連我大伯的拖拉機也能通過,也是村子連接外面的主要幹道,路的倆邊是送水道,河東的這片土地都靠它來灌溉。當時的這條路不像現在這樣筆直,大約有二三個水渠口,灌溉用水的時候、水都漫過路面,小時候的我和小夥伴們光著腳在路上追逐打鬧,有時還在路邊的小溝裡洗澡,打水仗,一個個就像泥猴子,有時還有小夥伴能抓到魚,有時淘氣的我們還會把正在拿水的稻田進水口堵上,當然被大人看到肯定一頓臭罵,保不準還會礙一頓小棍湯!那時候路上的泥,溝裡水就是我們童年最好的玩具。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這條路最討厭的是下雨天,因為是油泥地,路上全是拖拉機走的車輪槽子,一槽壓著一槽,窪的地方還有很多水,幾乎寸步難行,特別是騎自行車的人,剛走幾步就得用小棍子剔去車輪上的泥,有力氣大的索性就把自行車扛在肩上走,這時候自己都會無奈的說,下雨天只能車騎人了,短短的一里地估計要近一小時才能通過!如果遇上載重的拖拉機走那肯定是加大油門,振耳欲聾,“禿、禿、禿禿”,黑煙滾滾,駕駛員像和拖拉機摔跤一樣,向左拐一下再突然向右拐一下,來來回回,進進退退,實在過不去就只能到莊上請人幫忙推,這時候駕駛員必須要準備一包好一點的香菸,請那些站在橋頭小店邊看熱鬧的人幫忙,大夥吃過香菸叫上幾個人,再帶上鐵鍬一起去幫忙,大夥都會盡力幫忙推車,有時候還是過不去,最後只能請大伯家的老牛出場了,老牛眼睛大大的,身體非常健壯,溫順善良,樂於助人,老牛出場一般都會輕鬆的完成任務,這時候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牛,真的好牛!”大伯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為了這條路,村裡組織修過好多次。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這條路還大修過一回,因為聽村裡幹部宣傳鼓動說:想致富先修路,各家各戶把自家的碎磚頭,小石子都送來鋪在路上,一半是泥一半是碎磚頭小石子,晴天小磚頭小石子在路上滾來滾,騎車“骨癲骨癲”的;下雨天一踩磚頭下面水直冒,有時候能濺一身的泥水,很多地方還是寸步難行。記得有一次下雨天我上學週末放假回家,大概走了二三個小時才到家,媽媽看到我腳上的鞋子從裡到外全是泥,幾乎看不見鞋子本身的顏色了,媽媽生氣的把我狠狠的揍了一頓,讓我光著腳站在地上,說給你買一雙新鞋不容易,這麼大雨你為什麼不把鞋脫了走回來?當時我委屈的眼淚直淌!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再大一點的時候就能幫家裡做點事情了,記得收割的時候幫家裡收莊稼,有時用獨輪子的小車推,有時也會用二個輪子的平板車拉!路上哪裡有坑?哪裡有坡?哪裡有路平?哪裡有水?哪裡好讓路?心裡清清楚楚。河東的這條路雖然不像城裡的水泥大路,卻真的是帶領農村走向致富的康莊大道。走在河東的路上,記得大伯耕地時高亢的“牛雷”聲;記得夏季滿地插秧的熱鬧場景;記得大夥揮汗如雨割麥子時豐收的笑聲,更記得路邊藕塘裡青蛙美妙的歌聲!因為這是我夢裡少不了的回家的路!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走向農村,農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的改善,農村年青人大部分走出去學習,上班,打工,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樓房,大部分人家都買了私家車;留守在家種田的大部分是年紀大一點的老人,好在現在種地都機械化了,耕地的大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連收糧食的汽車都直接開到莊稼地裡了。可是河東的這條大路卻還是那麼的“老土”。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什麼時候把河東這條路修好就好了!” “也就這條路沒有修好了!” “修好了就找不到原來的感覺了,不修也唄!” “路修好了怕大家出去忘本吧!還可能是怕村裡在外打拼的人找不著回家的路” 村裡幾位老長輩說:“修路造橋是結德的好事,能把這條路修好了,是趕上好時候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乾部!”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如今這條路真的要修成水泥路面了,聽說費用已經到位了,估計農忙過後就能開始,秋天之前肯定能修好,正好能趕上秋收。 我趕緊拿出手機拍照片,原來畫面上的大路是那麼的漂亮,金爛爛的稻田邊,一條筆直的鄉村大道,兩邊長滿青青的綠草,在灌溉水渠的印襯下,像一根美妙的少女的衣帶,更像一幅鮮豔的水墨畫,我彷彿看到一條寬廣的康莊大道正通向社會主義新農村!

河东那条路,铺满了我们儿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