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大話為什麼叫吹牛呢?

大家都知道“吹牛”一詞在現代屬於貶義詞,有“誇大其詞,說大話”的意 思。那麼“吹牛”一詞是如何來的呢?


我们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呢?​“吹牛(皮)”一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所以,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人們渡河時,最具特色的傳統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殺牛、羊時,先剝下牛、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曝曬,讓整張皮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一個皮筏了。

我们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呢?​當然,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灌飽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體格強壯、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 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不僅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我们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呢?​還有一種說法是吹牛源於屠宰豬羊。以前,為了取豬、羊的皮,把豬羊宰殺了,血放完了以後,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後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這種方法吹豬吹羊是可以的,但你要說殺牛取皮也用這種“吹”的方法,那就是吹牛了,因為,牛太大了,靠人吹,是不能把牛皮吹起來的!
我们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呢?(習慣小編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