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都對》:從想象力是科技的翅膀,淺論中國式教育的欠缺

《你說的都對》:從想象力是科技的翅膀,淺論中國式教育的欠缺

跳舞靠邊站、遊戲相親玩不轉。如今中國的綜藝已進入3.0時代,其特徵便是帶有文化含量的綜藝節目大肆風行。《你說的都對》這檔知識偶像問答真人秀,自在優酷上線播出以來,每期高知人群暢聊的各種話題,提供著許多知識的乾貨,且把腦洞開得無比大,刷新著觀眾的思維繫統。

《你說的都對》第一季第九期,圍繞《科技到底黑不黑》的主議題,幾位知識大神展開激烈的言語交鋒,尤其是第二段話題“科技時代的生存手冊”探討時最為熱絡,關於知識還是想象力,到底哪個對於科技發展最為重要這一問題,在場人員真是各抒己見。河森堡與梁邊妖兩人更是猶如正方反方,雙方各自旁徵博引,來拋出自己的論點和論據。前者認定知識是科技的根基,只有把已知知識重新拼湊組合,才能產生新想法與新思維。後者則認為想象力是科技的翅膀,只有想象力才能推動科研前進。兩者相比較,看似是河森堡的觀點更具說服力,實則並不盡然,因為想象力的確是科技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他知道,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想象力顯然在科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沒有想象力,科學家就無法提出假說,無法做出那些改變人類的發明和發現。而沒有想象力,人類的創造能力就會枯竭,人類的知識也就無法進步。套用一句經典廣告詞就是:“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你說的都對》:從想象力是科技的翅膀,淺論中國式教育的欠缺

想象力和人的感性認識分不開,它是對形象的加工處理,體現著思維的能動性、自由性。想象力是一種特別的能力,它不是記憶力,而是一種聯想的能力,是將事物聯繫在一起的能力,為人們展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而想象力之於科學,猶如靈感之於藝術。“蘋果落地”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個幾百年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典故,幾乎成了想象力孕育科學的絕好證據。為什麼我國沒有出現牛頓?恐怕想象力的欠缺是最為關鍵的。

中國人缺乏想象力,這個判斷大體上是客觀和真實的;而中國式教育對想象力的扼殺和壓制,也是有目共睹的。由於生存壓力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普遍存在教育搶跑現象,知識灌輸已經侵入學齡前。比如學拼音、認漢字、做算術等等,這都屬於抽象知識。學前孩子沒有充分發展感性認識,直接跨入理性認識階段,無疑限制了想象力的發展。

《你說的都對》:從想象力是科技的翅膀,淺論中國式教育的欠缺

對於知識與想象力。大多數國人都有著根深蒂固的認知觀念。覺得知識是符合邏輯的,代表著成功,想象力則是無章可循,更無標準答案可言,象徵著幼稚可笑。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中國人在想象力上的匱乏,而這又直接制約國人的創造力。君不見商品上“中國製造”全球見,而“中國創造”賊稀少,“中國智造”更是無從談起。

現在國家一直在提倡創新精神,而創新的根源在於想象力。其實,想象力是與生俱來的,任何一個正常人都充滿了各種想象。無論是為人父母者,還是相關教育機構,都應保護、鼓勵和引導兒童的想象力,不要讓他們成為照本宣科的學習機器。而他們小腦袋瓜裡的豐富想象力,是支撐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重要基石。

上述內容都是筆者看完《你說的都對》第九期節目,所發的一點點隨感而已。這檔質量上乘、創意十足、知識豐富的網綜節目,在娛樂至死的時代,人們真的很需要這樣有文化營養的綜藝,讓大家能從快樂中吸收一些更多的知識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