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力丨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派?

今天要說的這個道理,你一定聽過無數遍,多到你已經覺得這是個廢話,連雞湯都算不上,因為聽完了還是連改變的慾望都沒有...但今天我還是要嘗試一下~

我在稻盛和夫在《活法》這本書裡學到一點,那就是「從最簡單的原則出發考慮問題」。不去考慮太多,只要清楚「立即行動」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那我只需要排除雜念,開始按照這個原則去做就是了。

驅動力丨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派?

什麼是行動力?

一次吃飯,我們幾個朋友無意間談起一個「想法」,有關研發一個硬件,大家當時都覺得這個想法挺讚的。然後,就像往常飯桌上的談話一樣,大家都忘記了這個想法。

過了不到一個月,其中一個朋友找到我們說,自己做了一個硬件原型,為了驗證當時的想法。原來,他當時覺得靠譜,下來就自掏腰包找人做了一個原型。

這件事情給我極深的印象,要留意你身邊有這樣「行動力」的人,他成功的概率比其他人要高十倍以上。如果你不能培養類似的行動力,就去接近或者跟隨這樣有行動力的人。這會讓你自己的成功概率也大增。

@改變自己 by 張輝

驅動力丨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派?

成功只屬於不斷行動的人

在對管理實踐做研究的時候,我對一件事情感到不可思議,我發現在企業內部不斷得到提升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而是最不計較付出行動的人。

如果你細心觀察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輩的區別,你會發現,他們分別屬於兩種類型,成功的人主動去做事情,平庸的人卻常常是被動去做事情,如果 不借助外力的推動,他們甚至想不到要做事情,每一天得過且過。

人們很容易發現:成功的人就是不斷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為止。平庸的人就是不做事的人,他會找藉口拖延,直到最後他證明這件事情「不應該做」為止。

所以成功的原理就是不斷的行動。

@陳春花

驅動力丨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派?

尾巴

那麼問題來了,我也知道行動很重要,可是「沒有動力」怎麼辦?

我在李笑來來是的得到專欄中,找到了答案:

保持動力的方法:給這件事情賦予重大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我在學習Python,但是我連最基礎的字符串這種常識概念都沒有,學起來自然很痛苦。但是我不斷給自己找到學習Python的意義:

1、編程是互聯網時代的底層代碼,每一個人都要掌握

2、未來是人工智能AI的時代,而Python是這個領域的第一語言

3、Python可以寫爬蟲,可以爬到各種數據,工作的時候顯得我特別牛X

4、Python可以通過寫腳本的方式,輕鬆運營工作中大量重複的工作

(還YY自己學會Python之後,在朋友面前寫一段70行的代碼,解決她需要花一天時間的工作...)

5、Python是一門非常簡單高效的語言,學起來更容易,用起來卻很萬能

6、...

總之,我們可以給自己做這件事設定各種理由,直到我們自己都無法拒絕,那麼堅持行動也就變得簡單了。

試試吧,只要你成功過一次,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就會馬上掌握這種方法,從此成為一個人人都羨慕的行動派~

對了,張輝也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接近那些行動力強的人,你會無形中被Ta感染,也會變成一個行動力超強的人。

一個改變內在的方法,一個改變外在的方法,這兩個答案可否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