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來源︱喜馬拉雅FM託德老師的精品課《託德老師講兒童心理學》

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看到虐童的新聞,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哪種行為就可以叫做虐待了? 世界範圍內,兒童受到虐待的數據是怎樣的?造成孩子被虐的主力真的是家庭以外的人嗎?這些問題,也許挑戰了我們對此領域的認知。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令人不敢相信的調查數據

美國健康與公共事業部曾在2004年發佈過一份大數據的調查,有80%的兒童虐待案例實施者,其實就是他們父母本人,而和父親相比,通常家裡面的主要施虐者是母親。在中國的數據當中,對孩子施虐的比例中父母則佔到了84.7%。

看了這一組數據,你大概不敢相信這樣一個事實:真正虐待孩子最多的人,第一名是媽媽,第二名是爸爸。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媽媽們很可能會覺得詫異,我一天到晚幾乎都圍著孩子轉,我生命的90%都給了他,憑什麼說我們是造成孩子被虐待的主要人群呢?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造成的創傷,其實是在一種完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來自於我們認識的盲區。

不是隻有拳打腳踢才叫虐待

兒童虐待一共分為四種:身體虐待、忽視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

不是對孩子拳打腳踢或烈日下罰站,才叫做虐待。佔比高達65%的兩種虐待方式,其實是對孩子的忽視和情感虐待,這些虐待方式比較隱蔽,但它的破壞性和打孩子卻是一樣的。

某小區一對年輕的夫妻,因為吵架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扔在家裡面,各自生氣地出去了,結果一個四歲的姐姐和一個兩歲的弟弟被關在家裡36個小時,沒有吃一點東西,多虧鄰居發現不正常,報警把孩子救了出來。這種情況我們就稱之為忽視虐待。

上面這個比較極端的案例,可能感覺上離我們比較遙遠,但生活中默默無聲的傷害,你一定不會陌生。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有的父母,雖然關注孩子,但為了要讓孩子聽話,不惜採取一些非常極端的手法來讓他們乖一點。比如嚇唬孩子:“你再吵,鬼就會來吃你了!”

有的父母,喜歡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貶低他們:“你怎麼這麼笨呢!”或者在孩子提出想法和要求的時候,用輕蔑的表情說:“你懂什麼?”

還有的父母,在生活中將孩子照顧得很好,但臉上總是表情冷漠,沒有笑容,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也並不安慰,就讓孩子的情緒自生自滅。以上這些,都算是情感虐待。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已經有大量的權威實證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受過這些虐待方式當中的任何一種,他們就有可能產生智力偏低、學習和語言表達困難、長大後更加容易犯罪等種種不良後果。

虐待行為,和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你可能會想,肯定是那些很窮或單親的家庭,才會去虐待孩子。然而,並不是。

經過研究發現,那些虐待自己孩子的父母表現出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高度的焦慮和抑鬱,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第二,父母自己小時候也是兒童虐待的受害者。

高度焦慮或者抑鬱的父母,情緒管理能力不佳,他們的家庭氛圍就更容易陷入一種衝突的狀態之中。在衝突中,一般男人的力量更大、攻擊力更強,當女人改變不了自己另外一半的時候,就會產生從身體上操控孩子的強烈衝動。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母親一般都是他們的主要監護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母親的虐待行為更多的原因了。

如果父母自己小時候也受到過各種形式的虐待,長大以後面臨同樣的生活壓力和婚姻矛盾時,童年的記憶就會被喚醒,又會重複上一代的惡劣方式。

教養的關鍵其實不是孩子,而是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平和、善於管理情緒的人。

改變自己,從三個動作開始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做得不夠好,怎樣才能改變我們自己,不讓這種兒童虐待的行為繼續輪迴呢?

作為父母,當你意識到自己就快要忍不住,想去做一些傷害的行為了,請記住下面的三個步驟。

第一,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真的很生氣。爸爸真的很生氣,媽媽真的很生氣,我需要冷靜一下。”第二,自己迅速離開,避免針鋒相對。第三,回想一下,到底是孩子真的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還是你不自覺地就學習了自己父母的錯誤方式?

我不信,媽媽怎麼會是虐待兒童的第一人?

能夠經過這三步的思考,我想你基本上會平靜一半。

如果你的家庭曾有過對孩子虐待的行為,也不是世界末日。你必須拋開那些內疚感,在今後的日子裡面持續地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信任和愛,他們的內心才有可能慢慢地被療愈,而重新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讓孩子不受虐待的最好保護,是良好的婚姻,是善於管理情緒的家長,是溫暖平和的家庭氛圍,是每一位父母自己。

關於主播:

託德老師,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心理學博士,知名心理醫生,兒童青少年問題專家,中國心理學科普教育家。

本專輯180期系統課程,讓你瞭解孩子在0-12歲發展過程中生理、認知、行為習慣、情緒、同伴交往、家庭環境等6大核心板塊中的典型問題,並獲得科學的參照標準,交給你一整套育兒問題解決工具,一本兒童心理的百科全書。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