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字有認識的嗎?

糊謅八扯

這是兩個標準的小篆字體,認識不難,但這兩個字可不簡單!什麼字呢?從右往左讀是“餘留”二字,從左往右讀是“留餘”二字。

到底哪一種讀法正確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從照片來看,這塊石刻應該樹立在商業廣場或類似場所。是作“餘留”讀嗎?難道是這塊商業地產還有“餘留”問題沒有解決嗎?非也,非也!如果這樣解讀就鬧出大笑話了!


正確讀法應該從左到右讀作“留餘”!這是河南豫商的一種經商精神與文化傳承!

留耕道人《四留銘》雲:“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高景逸也說:“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凡事不要太盈滿,事太過份,沒有不招致後悔的。告誡後人,凡事留有餘地,不做盡做絕罷了

“留餘”文化在河南乃至全國源遠流長,不僅是河南豫商精神的傳承和寫照,也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


歡迎留言交流!三十年書寫經驗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從左往右讀,繁體為“留餘”,現在簡體為“留餘”。

現在基本上有一種不成文的觀點:豎排漢字從右往左讀,橫排從左往右讀。這樣也算是古今結合的一種權宜之計吧,應該來說是很有道理的。



具體來說下這兩個字,這可是大有來頭,見於中國三大莊園之一的康百萬莊園中懸掛一塊著名牌匾——留餘匾。是河南康百萬家族的祖訓,這個長盛不衰的家族歷經明清直至民國,也算是善終了。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家族不多見,而且發展到這樣的絕頂權勢都無怪乎政商之間心照不宣的同謀合流。

這個家族的的第一個高峰期肇始於明末時期李自成攻佔洛陽誅殺福王后李妃落難被康家收留,然後其十一代傳人康惠與李妃之女結婚,從此之後康家更上層樓。最鼎盛時期就是在慈禧太后逃亡途中,康家向逃亡途中的慈禧太后捐贈一百萬兩白銀,慈禧賜其“康百萬”的封號。而同樣在明清時期與之齊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沈萬三,因為幫助朱元璋修築三分之一南京城牆,還請求犒勞軍隊,要不是馬皇后勸阻當時朱元璋就要了沈萬三的命,但饒是這樣,不久沈萬三就被髮配充軍,後一直在雲南了此殘生。這兩大富豪近乎相同的舉措,但結局卻迥然不同,箇中滋味破值得耐人尋味,政治獻金也是風險很高的一種投機行為,搞不好就會弄巧成拙。



自康百萬之後,這種“留餘”成了豫商血脈裡的DNA。凡事留有餘地,謹記水滿則溢、月圓則虧的道理,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基因一脈相承,這正是康百萬家族長盛不衰的核心企業文化價值。但可惜的是,這種“留餘”的商業文化所體現的家族信用最終未能與現代商業信用及時接軌,逐漸在抱殘守缺中被邊緣化,康百萬家族也最終走向衰落。

撇開這種“留餘”文化的商業邏輯的是非不論,其實這種文化在中國傳統為人處世上可不僅僅侷限於河南一地,而是暗合了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可以說是一種人生的忠告,依然具有值得借鑑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