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而此時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關羽腹面受敵,急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麥城,隨後,孫權使用誘敵之計,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欲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此時諸葛亮與眾大臣紛紛勸說道,現在作為一國之君,不能親自去帶兵,只需派手下之人去討伐即可。而劉備卻劉執意親自帶兵前去為義兄報仇。最後蜀、吳因關羽之死而爆發的夷陵大戰,蜀軍戰敗,退回白帝,沒過多久劉備病逝。諸葛亮感嘆道:"若此人還在,便能夠制止劉備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也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此人正是法正!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法正一生為劉備立下不少奇功,輔助劉備奪取益州、漢中。曹操親征,聽聞是法正獻計取漢中,因而感慨不已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在蜀國與諸葛亮齊名。(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東征孫權,群臣大多進諫皆不聽從。如果法正還在的話,結果可能不相同,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會痛哭的原因,如果有法正在,劉備一定會聽此人的話,萬一不聽,法正必定會隨著劉備東征,有法正在,劉備不會上陸遜的當,也不至於大敗而歸。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