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河北省正定县人,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大军平定岭南,“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

秦人南伐之初即占领番禺一带的广东地区,并留军驻守。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今广东河源龙川县)、博罗(今广东惠州博罗县)、四会(今广东肇庆四会县)四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于是赵佗在龙川筑城。

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纷争四起,各地豪杰纷纷起兵,中原陷入战乱。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长达的四年的“楚汉相争”,战火不息。

秦二世二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倚山临海,是广州的山川地势。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赵佗洞悉广州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断绝4条新道——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湖南入广东连州一路,湖南入广西贺县一路和湖南入广西静江一路;构筑了捍卫番禺的三道防线:乐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线,英德一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

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汉高祖元年 ,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南越国的疆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 “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北至南岭,西至夜郎,南至南海,东至闽越。都城在番禺 ,即今广州市。

汉高祖五年初,汉高祖刘邦立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二郡及将赵佗据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 ,不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赵佗所有。

汉高祖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

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

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吕后七年,吕后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汉朝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吕后八年,吕后崩,汉朝命周灶罢兵归。而赵佗凭借着抗击汉朝的成功而扬威于岭南一带,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加强控制,与汉朝对立 。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

接着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说服赵佗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南越与汉朝关系恢复,此举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

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一百余岁,葬于番禺)。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元鼎五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出征南越,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去世,一共参与治理岭南81年。期间历经秦始皇,秦二世,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多个时代。

河北正定小伙赵佗——南下干部第一人

新中国解放前昔,毛泽东就曾问过准备前往广东主持工作的中共前内政部长曾山同志:“你知道赵佗这个人吗?”,曾山回答不知。毛泽东微笑着说:“不知道赵佗是不行的!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