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教材“外婆”改“姥姥”引熱議,網友不答應了

上海小學教材“外婆”改“姥姥”引熱議,網友不答應了

姥姥今年89歲了。

從我出生會喊姥姥到如今,喊了她大概快三十年了,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一樣。雖然,從課本上知道,姥姥的另外一種稱呼是外婆。

並且,一直認為外婆是書面用於,姥姥是口語。

只是,看了今天刷爆網絡的一條新聞,才知道,原來姥姥才是書面用語,而外婆是方言。

這條新聞是從一個網友發的一條微博引起的。這位網友發現,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的一篇文章《打碗碗花》裡面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看到這樣的變化,這位網友很驚訝,於是發到網上詢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確有這樣一個現象,北方人普遍稱呼姥姥,而南方人基本上都叫外婆。

對於這位網友的不解,有別的網友就翻出了去年時候,上海市教委關於這件事的答覆。上海市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上海小學教材“外婆”改“姥姥”引熱議,網友不答應了

正是這樣一個解釋,讓網友吵翻了。有人說,我從小到大就稱呼外婆,上了大學以後才聽北方人說有姥姥這樣一個稱呼。更有網友調皮地說,狼外婆應該改成狼姥姥,周杰倫的歌曲《外婆》應該改成《姥姥》。對於網友們這樣腦洞大開的評論,我也是醉了。

其實,不管大家怎麼爭論,我贊同上海教委的決定。雖然《打碗碗花》原文裡用的是“外婆”,但是既然要落實到書面,要傳授知識的層面,那就必須要按文化的正統性來進行,既然“姥姥”才是普通話語詞彙,那改成“姥姥”可以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上海小學教材“外婆”改“姥姥”引熱議,網友不答應了

拋開官方解釋,我們再從日常稱呼來看,都能明白,為什麼“姥姥、姥爺”才是普通話語詞彙。日常詞彙中,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都是以疊詞為普通話用語,所以很自然地就可以理解到“姥姥、姥爺”才是書面用語,而“外婆、外公”的確就是方言。

剛剛在微博上,有一個福建的朋友和我討論,說他從小就喊“外公、外婆”覺得很正常啊。的確如此,因為你從小到大說的就是方言,所以你覺得很正常。

世界上有很多語種,甚至一個地方就有很多的語種,但是作為一個國家就必須要有一個標準。語言文化的多元性,沒有人可以否定,但是多元性和統一性在使用和理解上,是完全不衝突的,而是互補的。

上海教委,你們改的沒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