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6月20日,有網友爆料: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這一舉動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

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更改前的課文

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更改後的課文

很快有又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此問題的回覆,回覆稱: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指“外祖母”,姥姥、姥爺一般是在口語中使用較多,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上海市教委的回應

這消息一出來,網友立馬就不樂意了!因為在《漢語大字典》中已經明確地把“姥姥”這個詞定義為方言詞;“姥”這個字在古代是沒有的,是到了近現代“姥姥”才作為北京方言被吸收進入了普通話詞彙。而帶“外”字的詞:如“外家”“外公”“外婆”“外孫”等,在《史記》《爾雅》等古籍中早已使用。而無論是“姥姥”還是“外婆”,兩個詞最官方最書面的解釋都指的是“外祖母”。

其實“姥姥”這個叫法呢,只是屬於北方流行的方言而已,而且即使在北方也只有少數省市使用。而“外婆”這個詞是在南方普遍使用,我們知道在南方是有很多方言的,很多以南方方言為母語的人也並不是稱呼“外祖母”為“外婆”的,而是有各種各樣的叫法。為了便於使用普通話與不同方言的外地人交流,所以才統一使用“外婆”這個詞。因此“外婆”這個詞在南方人眼中自然成了官方名詞。

所以即使上海教材編寫方認為要把“外婆”這一“方言詞”改為正式用詞,那也應該是改成“外祖母”才對啊!憑什麼“姥姥”作為一個區域性使用的方言詞卻搖身一變成正宗普通話口語詞彙?如果要改的話那《外婆橋》要變成《姥姥橋》?《外婆的澎湖灣》成了《姥姥的澎湖灣》?周杰倫的《外婆》也要改成《姥姥》?其實在近代的一些大家如魯迅、老舍、茅盾等,他們的文章中也都是使用“外婆”這詞的,難道也要把他們的文章統統改過來?

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魯迅的姥姥家?

上海小學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網友多數表示不同意

狼姥姥?

教材是給孩子用的,教材中的內容勢必對孩子造成重大影響。想在教材中加入方言詞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就只能給說這個方言的區域用啊。而上海教委不僅把北方方言詞強加到本不屬於說這種方言的南方區域,而且還把“姥姥”一詞上升為標準普通話口語,把“外婆”降低為方言詞彙,這種做法實在是有失偏頗了!

你認為應該把“外婆”改成“姥姥”,還是保持原文的“外婆”不變,或者是都改成“外祖母”呢?歡迎評論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