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在香港迴歸20週年的今天上映,《明月幾時有》頗有應景的味道。

開頭,游擊隊保護八百名文化人從香港到內地,這一段,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聯結,也可以說是一段內地和香港的關係歷史。

不要被矛盾、鄒韜奮、梁漱溟這樣的文化名人的名字所迷惑,以為這又是一部講文化人傳記的電影。實際上,這個電影講得是小人物的抗戰史詩。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電影海報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周迅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周迅

年過40的周迅,近來也鮮少出現在銀幕上,所以開頭一看那不再平滑的臉蛋,覺得少了幾分靈氣,還有點接受不了,好在底子還在,後面越來越好。彭于晏發揮中規中矩,不在話下。

葉德嫻飾演的方太太只不過是一個市儈的婦人,用當下的話說,也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用女兒方蘭的話說:自私。她罵罵咧咧擔心老公大房的兒子會要過來討吃的,她擔心訪客搬走沒有收入,端上兩塊糕點,想去挽留。最後未果,她順勢將兩塊糕點帶了下去,有著香港人的精明和算計。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周迅葉德嫻飾演母女

對呀,精明的香港人,也抗日。方太再精明也是“寧可自己死,不能連累隊友”的抗日英雄。

不撒狗血,不打雞血。方蘭的母親被捕後,彭于晏飾演的隊長劉三黑和方蘭試圖以卵擊石,最後方蘭平靜地崩潰了:算了,我媽那麼自私,現在也算是沒有牽掛了。

安安靜靜鮮有人的巷子,那扒得見底的米缸,以及在傍晚被吹滅的煤油燈,明月幾時有,何時才是團圓時候?

片中有最喜歡的兩幕分別是: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春夏

  • 張小姐和方太太被處死刑,方太太抬起頭說“對不起,我連累你了”,話音未落,子彈穿過春夏年輕嬌美的,鏡頭再轉,方太太也在血泊中倒下。

沒有任何隱喻,沒有任何迴避,把你所忌諱的場面,拍給你看,突如其來,讓你還未來得及傷感,他們便雙雙倒下。

這一幕讓我想起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裡,片尾,葛優打死親外甥的一幕。同樣突如其來,讓人毫無防備。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霍建華飾演李錦榮

第二幕是在憲兵隊當臥底的李錦榮被發現,這個日本軍官先後做了兩件事,以私交的名義放過李錦榮,然後李錦榮走出去,槍聲在過道響起,他以日本軍官的名義殺害了這個背叛他的中國人。

同樣是被殺害,這一幕卻沒有給直接的鏡頭,這裡的情緒就複雜得多。和抗日神劇不一樣的是,這裡的日本人不再是面譜化的醜陋面孔,這個軍官有文化,有性情。過道槍聲響起,後背發涼,不知為哪般?

在戰爭年代裡,不管是父母是銀行高管的張小姐,還是揮斥方遒的文人,抑或是愛好文學的小學老師方蘭,還是忙著結婚得表姐,日子再亂禮儀不能少的姨媽,都是螻蟻,都由不得自己。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梁家輝演繹敘述者

梁家輝的演技真的太好了,好到如果讓他對著鏡頭講兩個小時,我也樂意。

相比同樣是根據真實人物蕭紅傳記電影的《黃金時代》,我更喜歡許鞍華導演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小人物電影。

和《羅曼蒂克消亡史》看完的感覺有點類似,肯定有我沒懂的地方,但這不妨礙它是一部好作品。在朋友圈回憶香港1997後,別忘了去電影院看看這段關於香港、關於中國的歷史。

在和平的動盪風雲裡,屬於我們的時代真的會到來嗎?不禁想抬頭問問明月,明月,明月幾時有? Will our time come?

《明月幾時有》只有許鞍華才拍得出來的香港抗日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