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沒有“家姓”為何?改用漢姓又為何?

“您貴姓?”這句簡單的問話對於大多數蒙古族同胞來說卻是個“難題”,因為他們大多“有名無姓”。

蒙古族有著獨特的命名方式,如“巴圖?白音”與“巴圖?那順”,並不是姓“巴圖”;“那順?巴特爾”與“楚倫?巴特爾”,也不是姓“巴特爾”;“斯琴”與“巴雅爾”這兩個字面上毫無關聯的名字倒可能是一對父子。

蒙古族:沒有“家姓”為何?改用漢姓又為何?

蒙古族人只有“族姓”

聚居於中國北方草原的蒙古族人,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家姓”,只有部落、氏族的“族姓”。然而,很少有蒙古人把多音節的“族姓”放在名字前面,漸漸地,有不少蒙古族人遺忘了自己的“族姓”。

蒙古史學家認為,自成吉思汗時代,特別是自元朝建立以後,蒙古人以部落名作為姓氏的做法普遍流行起來。

從蒙古史學及有關姓氏研究的結論上看,蒙古族的“族姓”主要有四種情況:

一是以本部落的名稱為姓。《元史》首卷第一頁關於成吉思汗的記述中,將其姓氏直接記為“鐵木真,姓奇渥溫氏”。

“奇渥溫”也寫作“乞彥”,就是成吉思汗所屬部落的名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的奇姓,由此而來。

二是以本氏族的名稱為姓。現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興安盟的蒙古族以“包”姓居多,他們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後裔,屬於“孛兒只斤”氏族,後人求方便,取氏族名稱詞首為姓,即“包”姓。“孛兒只斤”氏族是蒙古黃金家族,因此,該氏族的後人在重要場合,會把“孛兒只斤”這一“族姓”自豪地放在名字之前,如“孛兒只斤?烏蘭”。

三是以祖先的名字為姓。蒙古族人喜歡以顯要祖先的名字為姓氏。古代元朝丞相脫脫,本是“蔑兒吉駘”氏,但其後代卻以他的名字――“脫脫”為姓,如元朝的脫脫尼、明朝的脫脫卜花。

四是以歷史上的特殊稱呼為姓。出於歷史原因,以某種特殊稱呼為姓,在蒙古族人中也較常見。

蒙古族人漢族姓氏由來

歷史上,隨著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滲透,蒙古族人開始起藏族名字和漢族名字,還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漢字單姓,特別是臨近漢族的地區,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蒙古族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跨省民族,其中居住在遼寧、黑龍江、吉林、雲南、四川等地的蒙古族現在一般用漢族姓氏,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的蒙古族人也有漢字單姓。

歷史上,蒙古族人改用漢姓的原因有多種,情況各不相同,其中之一就是“賜姓改姓”。如元朝末年,名叫伯顏帖木兒的蒙古將領作戰英勇,曾率兵多次打敗農民起義軍。不過,有一次打了敗仗,於是歸附明朝。明太祖佩服他的武猛,就賜給他“張”姓。他的後代一直從軍,傳至玄孫張晟,官至都督事。

再比如,元朝末年,部分蒙古貴族在輾轉逃難中改姓避禍。

蒙古族人漢姓的另一個由來就是把蒙古族多音節的族姓按語意譯為漢姓。如:蒙語“錫拉特”意為黃,譯為“黃”姓;“查干”意為白,譯為“白”姓;“阿拉坦”意為金,譯為“金”姓等。還有的取諧音漢字為姓,如:父名為布仁,則取“布仁”首字“布”為姓;父名為“呼德”,則取“呼德”首字的諧音“胡”為姓等。還有的蒙古族人直接使用漢姓。


本文章轉自: 【蒙古青年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