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常駐不走的巡查組”:關口前移 讓單位風清氣正

探访“常驻不走的巡查组”:关口前移 让单位风清气正

圖為寧德市紀委駐市委組織部紀檢組在辦公。 葉茂 攝

探访“常驻不走的巡查组”:关口前移 让单位风清气正

圖為紀檢組制定的主要職責及學習制度等。 葉茂 攝

摸清底數 全面實行差異化監督

派駐伊始,如何全面瞭解單位主要職能和黨員幹部隊伍狀況?面對疑問,紀檢組立即進入角色,“儘快”“加緊”“馬上”等字眼生動刻畫了紀檢組的工作狀態。

高宇耕表示,紀檢組“三轉”後,不再分管駐在單位的業務工作,但“不分管”不等於“不參與”;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做到監督,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熟悉的業務知識,即便發現問題深入去調查也只會是一頭霧水,“霧裡看花”。

剛一入駐,紀檢組通過蹲點調查、幹部談話、民主測評等方式,及時掌握監督單位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建立幹部廉政檔案108份,基本摸清“森林”與“樹木”的關係;要求9個監督單位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制度、主體責任清單等。

在第一輪初步調研的基礎上,紀檢組對市婦聯、市委編辦、團市委等7家單位開展了內部專項檢查,查閱檢查單位2013年以來財務帳冊480多本,學習記錄、各相關會議記錄50多本,期間發現5個方面、50多個相關問題。

高宇耕說,駐市委組織部紀檢組還與寧德市國土局、市發改委紀檢組,創新性地探討聯合辦案協作機制,計劃通過互相資源整合彌補力量的不足,共同定期研究、審理案件,提高執紀審查的質量。

探访“常驻不走的巡查组”:关口前移 让单位风清气正

圖為紀檢組在檢查賬本。 張莉 攝

關口前移 淨化提升政治生態環境

派駐紀檢組承擔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職責。高宇耕稱,紀檢組持續開展機動性巡查,使他們真正感覺到“紀檢組監督就在我身邊”;並在9個監督單位設立舉報箱,單位網站對外公佈紀檢組舉報電話,形成立體化監督網絡。

“當‘森林’變好時,‘樹木’也就變好了,這樣才能讓單位風清氣正。”高宇耕稱,紀檢監察工作不僅僅是問責,更多的是要關口前移、防範在先,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幹部、規範工作制度。

廉政教育宣傳畫、廉政提醒談話、廉政黨課、清廉詩文朗誦會、警示教育開展……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清廉詩文朗誦會上,一篇組織部的《燈》朗誦,聽了很感動,展現了組工努力、辛苦的精神風貌。”寧德市委組織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黎城稱,以前只能靠自我監督,紀檢組的派駐,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監督、也是一種關心。

當好政策的“傳聲筒”,也成為紀檢組關口前移的一種“手段”。高宇耕說,基層同志出現問題,很多並不是主觀上要去犯錯,而是對政策的把握不足,紀檢組就要做到準確把握政策,指導他們工作。

高宇耕舉例稱,比如“三重一大”會議,原來一些部門是內部上會研究決定;而紀檢組的派駐,比如針對10萬元以上的投資決策,事前會審查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並共同參與研究,避免出現問題。

黎城說,不同於紀委專項的業務部門,紀檢組全面地掌握紀檢知識和政策,方便共同研究探討,讓組工更加安心、放心地開展工作。

自我提升 打造過硬的紀檢隊伍

己不正,焉能正人?在自身紀律建設方面,紀檢組更是毫不含糊。

“新時代有新的要求,特別是綜合派駐以後,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高宇耕稱,這就要求紀檢組不斷“充電”提升自我能力,更好地掌握政策,並不斷與其他紀檢組交流經驗。

紀檢組入駐辦公後,就率先制定了《駐市委組織部紀檢組內部管理制度(試行)》,並彙編成冊,印發執行;制定《駐市委組織部紀檢組工作人員行為規範》、《學習制度》,明確規定紀檢幹部要做到“四個對”、“五嚴守、五禁止”。

外界,對紀檢幹部都是“敬而遠之”。一些監督單位對紀檢組的派駐,多多少少有一些不理解。“就好比突然多了一個‘婆婆’在監督,但它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高宇耕稱,如今大家的思想意識不斷提升、各項工作也變得規範,不少幹部都覺得紀檢組的入駐很有必要。

一年來,紀檢組函詢1人,政紀審查1人,誡勉談話1人,批評教育5人,收繳違規發放資金73409元人民幣,並提出整改意見建議50多條。高宇耕說,紀檢工作開展成效顯著,離不開監督單位特別是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學斌的關心、支持。

“有的單位1年就有七八十本賬本,都是一頁一頁地翻。”駐市委組織部紀檢組常務副組長張莉稱,本身紀委的工作也要做,只能見縫插針地開展工作,去年進駐以來到現在沒休過一天假。

臨近結束採訪,高宇耕感言,紀檢很多東西是預防在先,也是在為監督單位服務,希望大家能正確地看待紀檢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