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制勝的大椎穴按摩法

一穴制胜的大椎穴按摩法

當然,辛溫解表的方法是非常多,包括用熱水泡腳、喝薑糖水、喝姜粥等都具有發汗的功效,有的時候,甚至一杯熱水都可以讓感冒不藥而癒。

從上面這些記載來看,大椎穴在古代是非常受歡迎的,為什麼古代醫家的會如此青睞這個穴位呢。這是因為大椎穴位於督脈上,督脈之“督”有總督、督促之意。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脈氣的作用,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之說。而大椎穴不但是督脈上的大穴,同時還是手上的三陽經和腳上的三條陽經的交會穴,共有7條經絡在這個穴位交匯,所以這個穴位的性質是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之陽氣的作用。

所以常點揉大椎穴,對易感風寒的人是有非常好的防治功效的。

怎麼找到這個穴位呢,低頭時,摸到頸後凸起最高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按時應先深呼吸,在氣止時用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覆操作3~5分鐘。此法適用於各種人群,而且不拘於時間,一天做1~2次即可。但需要提醒的是,年幼、年老和骨質疏鬆的人在按摩過程中手法一定要輕柔,避免挫傷頸椎。

配圖:大椎穴

圖說:大椎穴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主治感冒、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痠疼、肩部痠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痺等。

當然了,天氣鉅變或者偶爾著涼後患一兩次小感冒,流點鼻涕,打點噴嚏,只要身體健康,則不必過於擔心,只要你的正氣充足,甚至會不藥而癒,所以有人說:“感冒這東西,吃藥七天,不吃藥一個禮拜,準好”,說的就是這類人。

但如果動不動就感冒的人,那就不是外邪的問題,顯然是我們身體裡的正氣不足了,《黃帝內經》中有句名言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不存,不僅僅是容易感冒,所有的病源物都會乘虛而入。怎樣讓自己“正氣內存”呢,張仲景說:“四時脾旺,邪不可幹”,因此,補脾才是固本,治感冒僅僅是治標而已。所以,有習慣性感冒的人,補脾的黃豆、香菇、牛肉等才是正宗的感冒良藥,改掉感冒“習慣”的金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