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常說清華北大,卻很少說北大清華呢?

大寶寶真嗨皮

據我所知,在兩代以上的北京本地人口中,北大清華的叫法要更加普遍一點;除此之外,比較大的主流媒體,比如央視什麼的,在前些年,也是北大清華比較多,這兩年才開始慢慢叫清華北大。


原因何在?


因為北京大學的出身比清華的級別高,在北京這種比較講究傳統的地方,很多東西還是看出身的。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這是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這個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大學的,北京大學是當時最高層為了搞新政直接促成辦起來的一所大學。

這種從無到有,開天闢地的性質決定了北大的地位。雖然中國有很多大學或許前身比北大歷史還要久遠,比如湖南的嶽麓書院之類的,但是沒用,第一所近代化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是北大,而且注意了,她皇城根腳下的,京城背景的先進大學,其它地方大學比不了。


再說清華,地位就差了不知道多少檔。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說白了,老美為了將來殖民利益的需要,美其名曰“資助教育”,就返現了一部分賠款,搞了一個預科學校,挑選一部分中國小孩,到美國留學,學成之後為美國服務。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新東方,學洋文,習洋務,這是當年清華的英文課本:

所以北大的創立是這個開放的標誌,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但卻是中國閉關鎖國的時代瓦解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此之後,中國漸漸的打開了大門;而清華的創立,實際上是清朝時的一段屈辱的佐證,當然它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因為在若干年後,被改造成了國立清華大學,和北大並列中國Top2.


而之後呢,北大的地位仍然比清華高,原因在於:北大是偏文理,清華偏理工。而正是因為北大彙集了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它才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戰場,像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劉半農這些人都是北大的,北大在20世紀上半葉可以說為了民族的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料,這些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就不在此贅述了。

所以在北京,包括很多比較正規的報道,長久以來都把北大放在了清華的前面,就是因為論傳統,北大比清華的地位要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為什麼在很多地方,清華感覺比北大地位高呢?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流行叫“清華北大”比“北大清華”要多呢?


這同樣不是偶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代變了,隨著經濟建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於大眾來說,理工地位的重要性逐漸超過文理。比如修水庫,造機器,核電站,再到後來的計算機,清華的水利系,機械系,工程物理系,計算機系(以及後來的交叉信息學院)都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著人才。這些學科相對來說,見效快,比如修了一個水電站,核電站,計算機什麼成果,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而北大的強勢學科則集中在文科和理科,相對來說“見效”就慢些,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文科比較形而上,和大眾生活並不是息息相關,像歷史啊,哲學啊,而像數學之類的東西,雖然重要,但是也不是直接的關係。


2.基於上面的原因,帶來的是就業形勢的變化。80年代之後,社會上漸漸地有了理工科找工作更容易的論調,在此氛圍下,理工科院校被全面拔高,什麼北郵啊,科大啊,石油大學啊,北航啊,這類大學漸漸超過了文史類學校,而清華作為它們的龍頭老大,自然就當仁不讓地成了No.1了。


3.兩個學校的校風不一樣,導致出來的人素質不同,以至於形成了成見。

這個大家估計都耳聞目睹。清華的人給人的感覺是踏實,好相處,優秀。北大的人呢?優秀是肯定的,但是感覺更聰明,然而另一方面來講,也顯得更有個性,更加極端,說得不太好聽就是桀驁不馴,難以相處。雖然這個只是一種寬泛的描述,不能代表每個人,但是北大確實出了不少人,印證了大家的看法。


別的不說,反正我上高中的時候,好幾個老師說北大的人不愛國,再加上後來汶川地震的時候出了一個範跑跑,就是北大畢業的。還有一些怪人,比如什麼賣肉屠夫,北大畢業的跑去賣肉。總之那些年經常會出這些異類人物,很多都是北大的。相比之下,清華就顯得中庸很多。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價值觀裡,中庸,低調,謙和是最大的沒得,恃才傲物,太有個性不值得提倡。尤其是一些高中老師,這些人的價值觀大家都瞭解,就喜歡那種老實巴交的,非常勤奮的,學習特別好的學生,這個和清華的特質不謀而合。而相反,那種天天睡覺,甚至調皮搗蛋,惹麻煩,但是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總是讓他們頭疼,而這種學生似乎又和北大的氣質不謀而合。所以說,清華北大的叫法,很多都是這些外地老師傳出去的,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清華代表一種他們欣賞的”好學生品質”,所以感情因素讓他們跟學生講中國名校的時候,會把清華放在第一位。


4.清華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比北大要好,在國際聲譽度上,北大憑藉老底,仍然還是亞洲第一的高校,但是在學科建設,資源的爭取,出國的質量,國家化等方面,清華已經甩開了北大一個身位。

現在北大清華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理科——這個本來是北大的傳統優勢,但是清華現在想憑藉工科的優勢逆襲。更何況,清華在新興領域的佈局也非常超前,比如在人工智能上,有國際前沿水準的姚班,其中的學生,最差的都能拿到美國頂尖IT公司的職位,而他們中的佼佼者,則直接成為計算機科學家。


但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清華北大,不變的兩所學校為中國奉獻英才的初心,據統計,自90年代初以來,理工科專業中,清北兩校出國率高達75%,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旅居海外,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他們一方面向西方展現了中國學子的風采,一方面也關心著祖國的發展,所以希望更多的北大清華學子能夠學成歸國,為國效力!


佩子臨

我認為說“清華北大”的原因,主要是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於北京大學的,而並非像題主所說的,北大優於清華。而且各類排名面前,清華也是排在北大前面的。

為什麼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於北大呢?我覺得與兩個大學的側重方向有關。雖然兩所學校都是綜合類大學,但清華偏工科,北大偏文理。而工科是注重實用性的,而說實話有些虛,而老百姓更務實,所以會感覺清華更“靠譜”。

當然老百姓的觀點僅僅侷限於表面,但是從各類相對客觀的排名數據中,清華大學也是領先北京大學的。

參考國內三個版本的大學排名,武書連、校友會、網大,只有校友會把北大排在清華之上,其餘兩個版本都是清華第一,北大第二。再來看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四個版本大學排名,USNEWS、泰晤士、ARWU、QS,四個版本的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的排名都是在北大之上。

通過以上分析,我覺得大家叫習慣的叫“清華北大”而非“北大清華”,其實也是對兩校實力的一種排名。


春風下的楊柳

清華的專業是理工科,獲得的成果相對更容易被國際認可,出國的人數也跟更多。

北大相對更綜合一些,文理皆有,國內聲譽跟清華基本不相上下。


至於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其實都是叫著順口而已。但是基本上沒有人意識到誰更好的問題,反正就是top2了。


李響zz

為什麼提到上海的大學,就會說復旦交大,而不是交大復旦呢?

其實在民間,這樣的稱呼只是順口而已,並沒有太多意義。

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食品和輕工業,那麼清華北大和江南大學同時都給錄取,父母會讓孩子上哪個大學?

我想百分之百都會讓孩子去清華北大,因為要比江南大學好太多。但是他們真的知道江南大學的食品和輕工業全國第一嗎?事實是比清華北大的同類專業還厲害。

舉這個例子不是說什麼別的,就是說現在的民間,很多人是不懂大學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科研,只知道排名,只知道清華北大比復旦交大排名高,但他們知道復旦交大有的專業要更強嗎?

很多人又在爭論清華北大哪個更好,這是沒有意義的,一個重文科一個重理科,為什麼非要比個高低?

只看學校不看專業,這就是民間的通常做法。只能說清華北大綜合能力很強,但細分到每個專業,有的都能排到全國一二十名,又有意義嗎?為了清華北大而上清華北大?

去北京體育大學讀體育,要比清華大學體育學院強多了,但民間又有誰知道呢?

所以,這麼多例子,就是說明民間的一些說法,並不一定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管它什麼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爭論這些和證明這些顯得自己很有本事嗎?


堅果旅行

這種叫法是近二十年才興起的,過去即一九七八年前是叫北大清華。過去和現在國際排名均是北大前於清華。這些年為什麼會反過來稱呼,與名人效應,市場需求,職場效應,權力配置,媒體誤導,學子偏愛(工科)和文人相輕等因素有關,其它都是次要的!


525207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應該說“北大清華”!自己認為清華是理工科大學而北大是文科大學的人群,基本對北大清華的學科不太瞭解。其實北大成立在先、清華在後,自然要先北大後清華,而且北大在開辦最初幾十年還兼有高教部的角色,清華開辦最得力於北大、有師徒之情!1.北大數學、物理、化學都是全國第一的學科。2.北大是中科院院士最多的學校(注意,中科院院士是科學家,工程院士基本都是項目經理)。3.雙一流學科北大好像38個、清華31個,恐怕這7個雙一流學科的差距不少全國一流大學並未達到。4.北大成為大學的最初十來年裡,清華只是個留美培訓班,請看看五四運動風生水起熱火朝天的歲月為何沒有清華!清華由培訓班升格辦大學基本都是北大師生籌辦!


一個人的橋頭1

其實兩種叫法都有,題主多觀察觀察周邊人說的話就知道了,清北,北清,清華北大,北大清華,這些叫法都是存在的。但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人群當中,清華的名氣確是要大於北大的。

我記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親戚們就常常鼓勵我說:“努力讀書,將來考到清華去!”這樣的話,相信每個人都聽到過。大多數農村家長在鼓勵孩子時,都是說“考清華”,而很少說要“考北大”。偶爾提到北大,也是說“清華北大”,絕不會說“北大清華”。這點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隨調研部做過調查,結果確是如此。至於原因,抱歉我說不清楚。



當然,現在我們都很清楚,兩所大學其實是旗鼓相當的。雖然北大是“中國最高學府”,但清華也沒怕過誰,兩校相愛相殺,共同進步,這挺好的。至於是叫“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其實並不重要。


擼一管風平浪靜

這是因為漢語的讀法來說,“清華北大”四個字的音調正好是一、二、三、四聲,合乎中國人的說起來朗朗上口,讀起來順詞達意。


在聲調中,四聲顯得更有勁,更有氣勢,人們在說話,表達情感時都喜歡用四聲。比如電視劇中有人受傷總是說“啊”(à),顯得很震驚,很受傷,如果是說三聲的“啊”(ǎ),就顯得很疑問,就感覺自己受傷很莫名其妙,觀眾也管感覺到這傷受的有點爽了是怎麼的?還啊(ǎ)?

所以這是漢語的說話習慣,和學校的的實力並沒有關係。就像“復旦交大”,而不是“交大復旦”一樣。


國557

我沒有機會在這兩個學校呆過,但認識幾個人大的教授。

據兩個人大博導說,清華絕對比北大要好一大截!最直觀的感受是:北大畢業生你畢業了就不管你了,清華卻有若干的組織資源可以讓你受益一生。

再說,北大的人文底蘊確實很深,理科也著實不錯,但北大工科不行;而清華全方位都很厲害。所以就自然說清華北大了。


青菜瘦肉周

有這種講究嗎?不知道樓主調查了多少人,得出了這種結論?反正我平時說的順序大都是北大清華。北大,清華這種說法才符合人們說話的習慣,上聯是仄,下聯是平。如果說清華北大,會給人一種話還沒說完,意猶未盡,後面肯定還跟著倆學校的感覺。

不信題主自己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