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北四馬之一,民族英雄之後,死於美國,葬於臺北

馬鴻逵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倚父起家發展軍事勢力的崎嶇道路,見風使舵參加軍閥混戰的血雨腥風,割據一方坐鎮寧夏的政治生涯,漂流海外客死他鄉的淒涼結局,既是那個時代的造就者,也是那個時代的拋棄著。

1.民族英雄之後

馬鴻逵,1892生於甘肅河州,馬福祥長子,祖父馬千齡,因勸說馬佔鰲降清,被左宗棠稱之為" 良回"。光緒初年,馬千齡次子馬福祿中武舉人、武進士。馬福祿在對抗八國聯軍的戰鬥中犧牲後,馬鴻逵之父馬福祥繼承了其兄的職務和部隊。馬鴻賓是馬福祿之子,馬鴻逵是馬福祥之子。

他是西北四馬之一,民族英雄之後,死於美國,葬於臺北

馬鴻逵

2.主政寧夏

1933年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職務。他擺出一副勵精圖治的姿態,提出了"實行三民主義"、"消滅煙毒土匪"兩大施政目標,制定公務員"行為準則"的八項要求,甚至連官吏、職員的著裝都有規定,必須一律短裝。馬鴻逵真正的信條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他的一切活動無不是以"抓兵"、"抓權"、"刮錢"為目的展開的。

他是西北四馬之一,民族英雄之後,死於美國,葬於臺北

馬鴻逵騎兵

為了獨自控制地方政權,馬鴻逵處處安插親信。寧夏當時交通落後,生產極不發達,加上位置邊遠,蔣某人感到無須控制太嚴,決定寧夏省政府委員、各廳、處長,除教育廳長外,其他均由馬鴻逵自行提名保薦。

3.逃出臺灣

1949年10月14日,馬鴻逵及其妻妾兒子飛到了臺灣,馬鴻逵即受到臺灣"國防部"次長郭寄嶠及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對西北敗局負責。不久,臺灣當局發表給予他"撤職查辦"的處分。馬鴻逵心灰意冷,決定出走。他先把四姨太劉慕俠送到香港"治病",不久報稱病危,馬鴻逵以此請假離臺赴港,接著"赴美就醫",以後長期居留美國洛杉磯。

他是西北四馬之一,民族英雄之後,死於美國,葬於臺北

馬鴻逵騎兵

1950年10月攜眷僑居美國洛杉磯市郊。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在洛杉磯病逝,馬鴻逵仍堅持認為自己生是中國人,死後一定要埋在中國的土地上。為了能葉落歸根,馬鴻逵捐出了兩卷國寶級玉冊(這兩卷玉冊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當年封禪埋下的,另一冊是宋真宗趙恆封禪時加進去的),死後得以葬在臺北三張犁墓地,終了也算為國家做件好事。

參考:

《馬鴻逵傳》,《民國軍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