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一線黨旗紅——睢縣以黨建促脫貧走筆

6月的睢縣,驕陽似火,一場攻堅戰正在這裡打響。在鮮紅的黨旗引領下,基層組織築起了堅不可摧的堡壘,黨員幹部以堅強的毅力和革命鬥志向貧困宣戰,突破一個個艱難險阻,攻克一個個貧困頑疾,書寫了一篇篇動人的華章。

用好“陣地”,凝聚服務“大民生”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睢縣縣委高度重視基層組織陣地建設,整合文化、體育、教育等各類資源,對全縣118個貧困村活動場所進行新建或改擴建,新建村室137個,築牢了脫貧攻堅“指揮所”。

走進孫聚寨鄉劉六村,一道風景映入眼簾:明亮整潔的辦公室,寬敞平整的活動廣場,黨旗雕塑格外耀眼,永遠跟黨走的橫幅標語,是組織的號召,也是村民心聲。

“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目標,著眼於服務黨員、服務群眾,將農家書屋、遠教播放點向農村學生、黨員群眾全天開放,著力發揮活動場所的議事、服務、文娛、學習、活動等綜合功能,村級活動場所成為了黨員活動‘之家’,傳播信息‘之窗’,聯繫群眾‘之橋’。”縣委組織部部長王海濤說。

“現在有了新的村委會辦公區,方便多了。晚上有不少村民到這裡的文體娛樂中心唱歌、跳舞和看書。村委會辦公區現在不僅僅是辦公室,也是群眾娛樂休閒的好地方。”河堤鄉李環溪村委會委員李秀娟高興地說。

產業鏈上“建支部”,選好能人後勁足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縣委書記吳海燕在派出第一書記培訓會上強調。

睢縣按照“企業+支部+農戶”模式,打造產業支部示範基地。將黨建工作、產業發展、致富能人帶動、帶資入股有機結合,為企業注入黨建的“血液”,把黨支部建在產業一線上,激發了黨員幹部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熱情。

孫聚寨鄉劉六村黨支部書記付元光流轉土地3000畝種植菸葉,一年產值1200萬元,按照正常的利潤他每年應該有600萬元收入,而他實際收入並不多。錢到哪裡了?他將菸葉種植分包給12名黨員分管,12名黨員每人帶10戶貧困戶入股,3000多畝煙田讓全村的貧困戶脫了貧。

黨員走在前,脫貧就不難。

貧困戶李德明入股菸葉合作社後當年收入4萬多元。他說:“如果不是村支書帶俺,俺的日子不會變這麼快。”

選好人,找對路,小康路上邁大步。

城關鎮周莊村蔡翠玲被推選為村支書一年,帶出了億元蔬菜種植專業村。如今,群眾脫貧致富了,小村變美了。河南省原副省長王豔玲到該村調研後,給她豎起了大拇指。

“五幫四同” 提升群眾滿意度

如何提升群眾的滿意度?睢縣開展了以幫貧困戶打掃一次庭院衛生,幫貧困戶置辦一件必需的生活用品,幫助解決一件急事難事,幫助宣講一些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的志氣和信心;共同與貧困戶吃一次家常飯(自費),共同與貧困戶參加一次生產勞動,共同謀劃實施一個增收項目,共同與貧困戶老人過一次生日為主要內容的“五幫四同”活動。這些看似是“小動作”,卻起到了贏得民心的“大效果”。

縣教育局駐小林店工作隊在麥收期間,組織黨員志願服務隊幫助群眾收麥;縣人壽公司組織黨員對胡堂鄉東郭店村殘垣斷壁進行修建,改善村裡的人居環境;團縣委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青春建功”活動;縣工商聯啟動了“同心築夢·光彩圓夢”愛心助學捐贈活動,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為所駐村的大學新生每人送上1000元的助學金。

據不完全統計,“五幫四同”活動開展以來,共收到各類捐款8741萬元,衣物14721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