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政府怎麼應對風險挑戰?

劉尚希:政府怎麼應對風險挑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本書作者劉尚希:

政府怎麼應對風險挑戰?核心問題就是要抓住公共風險的形成機制。

第一,公共風險與個體風險是相互關聯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個體風險、公共風險不能一把抓,但是公共風險與個體風險又是相互關聯的,也可以相互轉化。其實古人說的一些話,都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公共風險都可以轉化為個體風險;“風起於青蘋之末”,公共風險可以起於個體風險。我們現在常說的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些都是指的某一個個體的風險可以轉化成公共風險,變成一個整體的風險。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第二,公共風險源自於私人風險的非線性外部化。外部化是經濟學通常的概念,這種外部化是非線性的。比如,在市場中企業破產有可能引發一串的企業破產,股市上一個壞消息可能就引發股市的震盪,疾病的傳播……尤其今天自媒體發達,信息社會產生了更加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些都會導致私人風險的非線性外部化。所以,公共風險的基本特徵是

隱蔽性,風險指的是一種可能性,可能性沒有變成現實之前很難發現它。

再次,它具有關聯性。公共風險整體性的,不可分割性。

第四,經濟社會,國內國外等不同領域的公共風險可以相互轉化,可以相互疊加。在全球化條件下公共風險有乘數效應

應對風險挑戰的基本方法應當就是風險隔離

首先要抑制個體風險的外部化,儘量的實現風險的內部化。因為風險的外部化有可能造成公共風險,產生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

第二,要防止各個領域公共風險的相互轉化。經濟領域公共風險、社會領域的公共風險、生態環保領域的公共風險可以相互轉化。怎麼避免相互轉化,這是政府應對風險挑戰需要考慮的。

第三,當前的經濟風險是至關重要的。金融風險越來越成為經濟風險中的重中之重,怎麼去遏制它,關鍵是債權債務關係。政府部門、企業部門、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都是通過資產負債表相互關聯的,風險是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傳播的。

所以,遏制公共風險從債權債務入手,降低宏觀槓桿率,降低資產負債率,這些都是屬於遏制經濟領域公共風險的重要舉措。要遏制社會風險的傳播要從社會個體行為關係入手,這就涉及到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個體的行為關係怎麼調整,這就成為當前社會遏制社會風險傳播的重要方面。

最後一點,從體制上解決問題,加快改革風險大鍋飯體制。改革開放以後利益大鍋飯沒有了,但是風險大鍋飯依然存在。大家總是在冒風險追求利益,這樣一來就會製造風險,從而形成公共風險。所以,這種風險大鍋飯的體制怎麼真正地打破,在現在來看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