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聖旨是古代皇帝封贈給屬下有功文武官員,或賜予爵位名號時頒發的誥命或敕命,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利的象徵。明清兩朝,賀縣獲得皇帝誥命的文武官員不少,但一家四代同時獲得皇帝下旨誥命、誥贈的卻極為罕見。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在賀州博物館,收藏著四條五色聖旨,聖旨用絹帛材質製作,四條聖旨用漢文和滿文兩種文字書寫,首端是咖啡色提花織成的兩條騰雲駕霧,首尾相對的兩條降龍,兩龍擁著“奉天誥命”四個纂字。四道聖旨寬33釐米,最長的有5米。聖旨的材料華麗精美,是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每幅聖旨錯落有致的佈滿提花織成的雲團,預示著聖旨從天而降,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王權。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根據明清兩朝定製,聖旨兩端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封五品以下的官員稱為賜命,顏色為單一的純白綾,封五品以上官員的稱為誥命,聖旨有三色、五色和七色,顏色越豐富,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就越高,最高等級的聖旨用七色,分別為墨綠、杏黃、大紅、咖啡、赭石、橘黃、黃白七種顏色,聖旨的字跡顏色也因織錦笛子顏色不同而不同,賀州博物館收藏的五色聖旨,可以說是皇帝給臣子的很高禮遇。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聖旨因年代久遠,顏色已經有些暗淡,部分也出現了磨損,但大部分字跡依稀可辨認。一行行帶著歷史墨香的字跡,讓賀州一段隱藏了100多年的歷史鮮活了起來,書寫在大紅色提花織錦上的“爾記名提督,古州鎮撫標左營遊擊果勇巴圖魯蕭肇富……”等字依稀可辨認。它記載了獲得誥封的主人蕭肇富的官職和榮譽。

古州鎮位於今天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撫標五營是隸屬巡撫的親軍,遊擊將軍是清代從三品實權武職外官,“巴圖魯”源自蒙古語“英雄”一詞,清朝時期“巴圖魯”是皇帝賜封武將的榮譽封號。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關於蕭肇富的傳奇故事,《賀縣誌》和《貴州通史》《黔南州軍事志》《平黔紀略》等史書上均有詳細記載。

“蕭肇富,字葆齋,廣西平樂府賀縣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三十日,十六歲時投筆從戎。”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蕭肇富高大威猛,鄉民紛紛勸議蕭肇富參軍,參軍以後跟隨部隊到達貴州,恰逢貴州正在苗族起義,當時他就代表朝廷去平苗。在戰爭殘酷之中,一般總兵都是在大軍之後指揮,而他總是身先士卒,其中他還親自抓住苗族叛亂有一個叫瓦刀的一個首領,獲得軍功,之後一路提拔,提拔到都勻總兵,由於他在當地有用兵有功,朝廷給予他很多獎賞。

光緒九年五月十六日,蕭肇富積勞成疾,卒於古州鎮總兵署任上,終年41歲。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蕭肇富去世後,清廷下旨表彰他的功勞,予故前任貴州古州鎮總兵蕭肇富議恤,即撫卹其家屬,允許扶靈柩返鄉安葬。

因為過去立下諸多軍功,朝廷決定給他父親母親、爺爺奶奶、(曾祖父曾祖母)分別誥封、誥贈一品榮譽,這四條聖旨就是這麼來的,蕭家後人捐獻的這四條聖旨,是賀州市目前首次發現的聖旨,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研究價值。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千秋大義,共仰英雄,蕭肇富戎馬一生,安邦定國,為貴州百姓換來了太平日子,贏得了百姓愛戴,蕭公館大門頂上依然懸掛著“將軍第”匾額,述說著一代英雄的故事與榮耀。

2018說幹就幹,幹就幹好!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綜合自:賀州發現

“南越之地”竟然有一家四代人獲得皇帝誥贈,並留下賀州目前唯一的聖旨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